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IgG、IgM、IgA、IGE在醫學上分別代表什麽?

IgG、IgM、IgA、IGE在醫學上分別代表什麽?

1、IgG

是G(免疫球蛋白G (IgG)的縮寫,是血清的主要抗體成分,約占血清Ig的75%。其中40 ~ 50%分布在血清中,其余分布在組織中。IgG是唯壹能通過胎盤的免疫球蛋白。IgG的功能主要在機體免疫中起保護作用,大部分是抗菌抗病毒;應對麻疹和甲肝可以有效預防相應的傳染病。其指標對某些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生理作用

IgG的功能主要在機體免疫中起保護作用,大部分是抗菌抗病毒;應對麻疹和甲肝可以有效預防相應的傳染病。

IgG是唯壹能通過胎盤的免疫球蛋白。在出生後的最初幾個月,來自母親的IgG在預防白喉、麻疹、脊髓灰質炎和其他感染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母親傳給胎兒的IgG在出生後第六個月幾乎消失,而嬰兒自身產生的IgG從第三個月開始逐漸增多,所以六個月後容易被感染。3-5歲逐漸接近成人水平。

2、IgM

是免疫球蛋白M的縮寫,意為免疫球蛋白M,根據結構不同,免疫球蛋白分為五種,IgM是人體免疫球蛋白的壹種,其他還有IgA、IgG、IgD、IgE。它是第壹個由胎兒合成的免疫球蛋白。

生理作用

IgM占血清總免疫球蛋白的5%-10%,血清濃度約為1mg/ml。單體IgM以膜結合(mIgM)的形式表達在細胞表面,構成B細胞抗原受體(BCR)。分泌型IgM為五聚體,最大分子量Ig,沈降系數為19S,稱為巨球蛋白。壹般不能透過血管壁,主要存在於血液中。五聚體IgM含有10 Fab片段,具有很強的抗原結合能力。含有5個Fc段,比IgG更容易激活補體。天然的血型抗體是IGM,血型不相容的輸血會引起嚴重的溶血。

IgM是個體發育過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體,可由胚胎發育後期的胎兒產生,所以臍帶血中IGM的升高表明胎兒有宮內感染(如風疹病毒或巨細胞病毒感染)。IgM也是初始體液免疫反應中最早出現的抗體,是機體對抗感染的“急先鋒”;血清中IgM的檢測提示近期感染,並可用於感染的早期診斷。膜表面的IgM是B細胞抗原受體的主要成分。只表達mIgM是B細胞不成熟的標誌。

IgM最早出現在感染過程中,但持續時間不長,是近期感染的征兆。

3、免疫球蛋白A

正常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僅次於IgG,占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10 ~ 20%。從結構上看,IgA可分為單體、二聚體、三體和多聚體。

生理作用

根據其免疫功能可分為血清型和分泌型。血清型IgA存在於血清中,約占總IgA的85%。血清型IgA具有IgG和IgM的部分功能,但在血清中不顯示重要的免疫功能。分泌型IgA存在於分泌物中,如唾液、淚液、初乳、鼻腔和支氣管分泌物、胃腸液、尿液、汗液等。分泌型IgA是機體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抗體。所以也叫粘膜局部抗體。IgA不能通過胎盤。新生兒血清中無IgA抗體,但可從母乳中獲得分泌型IgA。出生後4 ~ 6個月,新生兒血液中可出現IgA,之後逐漸增多,在青春期達到高峰。

4、IgE

免疫球蛋白IGE(指人體的壹種抗體)存在於血液中。它是正常人血清中最少的免疫球蛋白,可引起I型超敏反應。IGE具有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結合的免疫功能。

生理作用

主要由呼吸道和消化道固有層淋巴組織中的B細胞合成,是過敏反應的介導因素。1966年,瑞典學者Johansson和日本學者石阪夫婦首次從豚草過敏患者血清中分離出IgE,並證明IgE是過敏反應的介質。IgE是壹種嗜細胞抗體,正常人血清含量極低,在10 ~ 10000 u/ml之間。過敏患者和寄生蟲患者血清IgE含量明顯高於正常人。

IgE擴展數據1及其臨床意義

升高

①單純升高:IgE型多發性骨髓瘤②多發性升高:a .特異性反應性疾病:特異性反應性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特異性反應性皮炎、過敏性支氣管肺曲黴病等。b、寄生蟲感染。c、T細胞功能障礙:高IGE綜合征、Wiskott-Aldrich綜合征(濕疹血小板減少性多重感染綜合征)、DiGeroger綜合征(胸腺發育不全綜合征)、選擇性IgA缺乏、嚴重復合免疫缺陷等。d .其他疾病:軟組織嗜酸性肉芽腫(木村病)、何傑金病(霍奇金病)、急性肝炎、肝硬化、原發性肝癌、類風濕性關節炎、川崎病、嬰幼兒腹瀉等。

減少

①多發性骨髓瘤(IgE型除外)。②低或無丙種球蛋白病(原發性或繼發性)、* * *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癥、嚴重復合免疫缺陷等。③慢性副鼻竇腫瘤、肉瘤樣疾病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④矽肺和石棉肺。

2.IgA的臨床意義

血清型IgA具有IgG和IgM的部分功能,但在血清中不顯示重要的免疫功能。分泌型IgA存在於分泌物中,如唾液、淚液、初乳、鼻腔和支氣管分泌物、胃腸液、尿液、汗液等。分泌型IgA是機體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抗體。所以也叫粘膜局部抗體。IgA不能通過胎盤。新生兒血清中無IgA抗體,但可從母乳中獲得分泌型IgA。出生後4 ~ 6個月,新生兒血液中可出現IgA,之後逐漸增多,在青春期達到高峰。

3.IgM的臨床意義

①增加:宮內感染、新生兒TORCH綜合征、慢性或亞急性感染、瘧疾、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肺炎支原體、肝病、結締組織病、巨球蛋白血癥、無癥狀單克隆IgM病等。?

②減少:遺傳性或獲得性抗體缺乏、混合免疫缺陷綜合征、選擇性IgM缺乏、蛋白缺乏性腸病、燒傷、抗Ig抗體綜合征(混合冷球蛋白血癥)、免疫抑制治療等。

4.IgG的臨床意義

升高

①結締組織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幹燥綜合征、幹燥綜合征等。

②IgG型多發性骨髓瘤和原發性單克隆丙種球蛋白血癥。IgG引起的系統性紅斑狼瘡

③肝病:慢性病毒性活動性肝炎、隱源性肝硬化、狼瘡樣肝炎等。

④傳染病:結核病、麻風病、黑熱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性病、淋巴肉芽腫、放線菌病、瘧疾、錐蟲病等。

⑤結節病。

減少

①各種先天性和獲得性抗體缺乏癥、免疫缺陷綜合征、重鏈病、輕鏈病、腎病綜合征、病毒感染和服用免疫抑制劑。

②非IgG型多發性骨髓瘤和部分白血病。

③代謝性疾病:肌營養不良和甲亢。

④燒傷、過敏性濕疹和天皰瘡

  • 上一篇:麻黃細辛治療抽動障礙的方藥。
  • 下一篇:醫院沒治好病!我們做什麽呢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