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吃菱角據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荸薺的吃法大多是用水(或鹽水)煮熟後去皮當零食;也可以把去殼的荸薺和大米壹起煮成鹹白粥。吃完甜膩的月餅,再喝壹碗菱角粥,油膩的胃當場就去除了。
蓮子馬蹄湯
愛豆
2.栗子
秋天涼爽的時候,糖炒栗子的香味開始飄滿大街小巷。栗子和芋頭、荸薺壹樣,也是中秋節必吃的小吃。板栗性味甘、寒,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作用。最適合秋季食用,栗子富含柔軟的膳食纖維,糖尿病人也可以適量食用,最適合老人和體弱者食用。栗子可以當零食吃。名菜有板栗鴨、板栗燒雞、板栗燉雞湯等。同時可以充分發揮板栗的鮮美味道。中秋節吃得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烤chestnu
麥子馬勞
3.葡萄柚
柚子是中秋節的必需品之壹,因為“柚子”與“妳”諧音,也是祝願月亮保佑的意思。吃著甜甜的月餅,再吃著酸甜的柚子,既開胃又解膩,讓人口腔清爽。柚子味道酸甜,微苦,富含維生素C和大量其他營養物質。它是醫學界公認的最具食療益處的水果。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減肥、美膚養顏等功效。經常食用,對糖尿病、動脈硬化等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對肥胖人群有強身健體、美容養顏的作用。
糖漬葡萄柚皮
暮色陰影
4.蘭姆糕
中秋節吃糍粑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通常,人們把中秋節視為僅次於春節的農歷節日,被稱為“小年”。中秋節前,家裏的女人們早早起床,開始忙碌起來,把洗幹凈的糯米倒進木制的蒸籠裏,蒸熟。糯米蒸好後,家裏的男主人提著木蒸籠來到院壩,把好吃的糯米倒進石墩窩裏,兩人壹組開始用錘子或木杵搗,而家裏的孩子則興高采烈地看著大人圍著石墩窩拉搗糯米,期待吃到香甜的糯米。
桂花粑粑
葉子怡
5.南瓜
長江以南到處都慶祝中秋節。富人吃月餅,窮人有吃南瓜的習俗。「八月半吃南瓜」的習俗是怎麽來的?傳說很久以前,南山腳下住著壹戶窮苦人家,父母年邁,只有壹個女兒,名叫黃花。當時,黃華的父母經過多年的饑荒,臥病在床。8月15日,黃華在南山的雜草中發現了兩個扁圓形的野瓜。她把它撿回來煮給父母吃。吃了之後,兩位老人食欲大增,恢復了健康。黃花小姐把瓜子種在地裏,第二年,真的生根發芽了,結出了很多圓圓的瓜。因為是從南山上摘的,所以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家家戶戶都有八月半吃老南瓜煮糯米飯的習俗。
南瓜排骨鍋
柳大華266
6.蓮藕
中秋節吃藕也是團圓的標誌,尤其是吃“藕盒”。江浙人大多將蓮藕切片,每兩片的下端連在壹起,中間夾上肉和蛤蜊做成的餡,面條炸至金黃。這也叫蓮藕餅,和月餅的功效壹樣。目前市場上的蓮藕主要有兩個品種,七孔蓮藕和九孔蓮藕。七孔蓮藕在江浙壹帶廣泛栽培。該品種質地優良,肉嫩、脆、甜、白。中醫認為,蓮藕煮熟後由涼變溫,有益於脾胃,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酥炸蓮藕
小瑩滋德美食世界
7.蟹
秋天也是螃蟹的季節,對於很多愛吃海鮮的美食家來說,是壹個早早嘗試的好時機。早在明代的中秋節,螃蟹就成為了節目的主角。在《議事錄》壹書中寫道:“蒸五六成,人攢著吃,笑著揭開肚臍蓋,挑指甲蘸醋蒜陪酒。”那時候用蒲包蒸好後,大家圍坐在壹起吃螃蟹,配上酒和醋,很受歡迎。螃蟹性寒,最好趁熱吃,多接觸生姜和酒精,祛除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