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來了解壹下附子理中丸是做什麽的。附子理中丸源於張仲景《傷寒論》中的四逆湯、理中湯。宋代太平惠民和濟局將四逆湯和理中湯合二為壹,進行丸劑加工,形成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主要由附子、人參、白術、幹姜和甘草組成。其中附子、辛熱散寒,幹姜溫脾止瀉,人參補脾胃之氣,白術有健脾化濕之功,甘草有健脾和胃、調和諸藥之功。因此,附子理中丸可用於調理脾胃虛寒、胃脘痛、嘔吐、腹瀉、肢體低溫等。
那妳為什麽覺得我用烏頭不容易,甚至上火?
首先,第壹種情況,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單純的脾胃虛寒。如果妳說自己胃寒,腹部喜歡溫熱,但又不敢吃涼的東西,四肢不冷,甚至手足心怕熱,那麽這種情況不僅僅是脾胃虛寒,更多的時候是脾陽虛和腎陰虛同時存在,屬於陰陽兩虛的情況。這個時候就不能只用附子理中丸了。如果有陰虛就不適合。這種情況可以先用六味地黃丸壹段時間,再用附子理中丸,陰陽兼顧,不容易上火。
那麽第二種情況,如果我說我沒有陰虛的癥狀,我就是單純的因為陽虛怕冷。為什麽我用了之後感覺不好?那麽如果妳真的是虛寒,用了之後效果並不好,那麽大家就要明白壹個問題,就是中醫裏,以寒為主吸引,寒能吸引臟腑經絡氣血,這也是為什麽脾胃虛寒之後,四肢會變得怕冷,甚至脾胃疼痛,關節疼痛等等。而附子理中丸,雖然附子、幹姜、大辛也很熱,但畢竟是中成藥,是安全劑量。對於慢性虛寒的人來說,很難達到直達經絡的目的,所以要給它加上壹個導向力,引入經絡。怎樣才能增加這種引導力?通過穴位艾灸很簡單。
怎麽艾灸?我們可以用藥半個小時,藥很快就會進入經絡。這個時候我們會把艾條點在我們的中脘穴,也就是肚臍上方四寸,神闕穴,也就是肚臍。肚臍下三寸還有關元穴,這三個穴位懸空20分鐘。那麽使用附子理中丸的效果會大大提高。
大家都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