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面癱針灸有哪些穴位?

面癱針灸有哪些穴位?

針灸推拿結合中藥治療本病取得了滿意的療效。本文介紹以下癱瘓,即面神經麻痹,包括周圍性面癱和中樞性面癱。本文介紹了周圍性面癱的治療。中醫認為本病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如身體氣血虧虛,脈絡空虛,外守不穩,生活不慎,因虛而風邪犯脈,導致本側氣血凝滯,導致本側肌肉痿弱,牽拉對側而歪斜。病因以風為主,其次為風寒、風熱或風邪夾雜痰瘀。1.3治療方法1.3.1針灸治療現代醫學認為,針灸可以使肌纖維重新獲得神經支配,使受損的神經功能恢復正常,改善局部代謝,加速面肌神經功能的恢復[2]。治療原則:祛風通絡,取穴:合谷、太沖、拔右、頰通地倉、風池、下關、迎香接漿,每次取3、4個穴,加減:若眼瞼不能閉合,流淚者加竹、魚腰、絲竹,陽白、魚腰透;耳後疼痛者加颶風;廉泉是為口味下降的人加的。手法:平步謝平針法。操作:合谷、太沖、風池穴用瀉法,下關、鄭錚、項英、平刺法,平補謝平針法;柏楊將魚腰水平向下刺,窖穴水平刺頰車,頰車斜向窖穴刺,取針使面部肌肉向患側抽動,持針20分鐘。其余穴位均采用平補瀉法治療,可同時加用電針,頻率60次/分,時間壹般為15 min,每日1次,6544。1.3.2按摩壹般應在發病後3天開始。操作方法:患者取仰臥位,頭枕薄枕頭。患者坐在床邊的椅子上,壹手固定頭部,另壹手按摩面部3 ~ 5次。然後手指的掌面和大魚際肌從額中線向外摩擦至雙側太陽穴,再向下至臉頰至下頜。壹指按摩對側風池穴、颶風穴、頸部約3 min,以局部酸、麻、脹、痛為度,再取肩井穴1min,操作對側合谷穴約1min。上述治療每天65,438+0次,每次約20 ~ 30 min。1.3.3中醫治療以虛、風、痰、瘀為基本病理基礎,正氣虛為根本,風、痰、瘀為標。祛風化痰、活血通絡、補虛益氣是治療本病的基本方法。膽南星、僵蠶、全蠍、蜈蚣、防風、荊芥、葛根、白芷、天麻、白附子、烏梢蛇等。常用於祛風化痰。應選用當歸、川芎、丹參、牛膝、地龍、赤芍、桃仁、紅花、水蛭等活血通絡的藥物。黃芪、黨參、太子參、白術等。根據不同證型,臨床治療可側重祛風化痰、活血益氣、活血化瘀、祛風化痰補虛、或補虛扶正、活血化瘀祛風。根據致病因素的不同性質,寒者祛寒,熱者清熱;熱重者清熱解毒,肝郁者疏肝解郁。
  • 上一篇:食物積累的最佳成分
  • 下一篇:艾灸常用順口溜將成為養生大師艾灸序列順口溜。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