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眼瞼結膜粗糙不平,看起來像沙子,故命名為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抗原A-C型引起的壹種慢性結膜炎癥,解放前該病是我國致盲的首要原因。現在由於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這種病已經很少見了,所以並發癥也在減少。
[臨床表現]
1.無所事事或亞急性期;潛伏期為5-12天,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常發生於雙眼。有流淚、畏光、異物感等癥狀。分泌物粘稠,結膜充血明顯,乳頭增生,上下穹窿結膜布滿濾泡。它可以並發角膜上皮。急性期可痊愈,不留疤痕。
2.慢性期:急性期會在1-2個月後進入這個階段。結膜充血減少,顯示汙物和脂肪厚度,乳頭增生和濾泡大小。上眼瞼和上穹窿的結膜有明顯的濾泡,但下眼瞼濾泡很少且很淡。在此期間,經過幾年甚至幾十年,結膜病變逐漸被結締組織取代,形成疤痕。最初的疤痕在上眼瞼的瞼板溝處,呈白色橫紋,逐漸發展成網狀,然後所有疤痕都是白色的。
發病初期,血管從角膜上方的結膜侵入角膜絨氈層,嚴重者如幕布,稱為沙眼性角膜血管翳。
3。臨床階段
第壹階段:進行期,即活躍期。乳頭狀濾泡共存,上穹窿結膜組織模糊,有角膜血管翳。第二階段:退化階段。從開始出現疤痕到只留下幾處活動性病變。
ⅲ期:完全結疤期。活動性病變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疤痕。這個時期不再傳染。
[診斷]
壹、沙眼早期診斷困難,有時僅確診“疑似沙眼”。根據上眼瞼板和上穹窿結膜混濁、肥大、血管不清、乳頭增生、濾泡融合、血管翳、條狀或網狀疤痕,診斷為復制眼。如果通過結膜刮除證實包涵體的存在,就可以做出診斷。
2.應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1)慢性濾泡性結膜炎:濾泡多見於下穹窿和下瞼結膜,形態小,大小均勻,排列整齊,不融合,無瘢痕,無血管翳。
(2)包涵體結膜炎。下瞼穹窿結膜內濾泡突出,無血管翳和瘢痕。
[治療]
1.西醫治療
0.1%利福平或0.1%酞丁安鹽棒混懸液或0.5%金黴素或新黴素滴眼液,或0.25% %氯黴素滴眼液和10%-30%磺胺醋酰鈉滴眼液,每日3-30%。晚上塗抗生素眼膏。
(2)口服碘胺制劑,螺旋黴素、新黴素、四環素、多西環素均可有效。需要配合當地醫藥。
(3)後遺癥及並發癥請參照相關疾病的治療。
2.中醫治療:此病相當於中醫的椒瘡、粟瘡範疇。這種病可以用中藥治療,特別是在急性亞急性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1)風熱過盛:眼睛發癢,風中流淚,眼瞼出現壹簇簇細小顆粒。
治療:疏風清熱。
處方:見麥粒腫內容。
(2)脾胃實熱;癢,癢而劇痛,淚汪汪,淚液粘稠,羞得睜不開,眼瞼紅腫,脈絡模糊,顆粒大,便秘,舌紅苔黃,脈滑。
治法:清脾胃,祛風。
藥方:陳皮、防風、芒硝、荊芥、桔梗、大黃各20克,連翹、知母、黃芩、玄參、生地各12克,黃連6克。
(3)血熱淤血:眼睛癢而灼熱,痰液羞明,淚液粘稠,眼瞼內顆粒眾多且連成片,顏色紅赤,甚至黑眼圈下垂。可心煩,口幹,舌紅,脈數。
治療:涼血化瘀清熱。
處方:大黃、紅花、白芷、防風各65438±00g,當歸、梔子、黃芩、赤芍、生地、連翹各65438±02g,生甘草6g。可酌情加入牡丹皮。
[預防和護理]
避免接觸感染。公共場所的公共洗浴用具必須嚴格消毒。提倡壹人壹巾壹盆。不要用臟手揉眼睛
希望以上內容對妳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