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ǔ·gèng XièXiè?]又稱晨瀉、腎瀉、雞鳴瀉,最早見於丹溪心法。“每天五點鐘有壹次孔性腹瀉,要避免隨節進食,但前半日無所事事,最後五點鐘腹瀉又會恢復。”它是壹種慢性復發性腹瀉。
《五更》腹瀉造句:
1.比如五表泄瀉,往往是腎陽不足,命門火弱所致。針刺除了溫養命門之火,還可溫補命門,懸灸關元、神闕、氣海、腎俞、脾俞。
癥狀
病人的腹瀉有壹個確定的時間性,就是在早班,也叫倒班,就是淩晨三點到五點。腸痛,排後痛,大便稀,食物雜,四肢冰冷,四肢不溫,腰酸漆,乏力,小便長,夜尿頻。舌質淡,舌體胖,齒痕多,脈沈弱。
急性腹瀉
主要癥狀為起病急,病程短,大便次數明顯增多,排尿減少。
見便溏,夾雜水谷,腸脹痛,口幹不渴,體寒溫,舌淡,苔白滑,脈遲,感寒濕之邪;大便稀粘液,肛門灼熱,腹痛,喜冷飲,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數,是濕熱的癥狀;腹痛、腸鳴、大便汙濁、腹瀉後疼痛減輕,伴有食物未消化、味覺發酸、食欲不振、舌苔混濁或厚膩、脈滑等,都是食滯的癥狀。
慢性腹瀉
主要癥狀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多由急性腹瀉演變而來,腹瀉次數較少。
還見大便稀薄,腹脹腸鳴,面色萎黃,四肢乏力,舌淡苔薄,脈弱,為脾虛;噯氣少食,腹痛腹瀉與情誌有關,伴有胸脅脹滿悶,舌紅脈細,為肝郁;黎明前小腹微痛,腸鳴後腹瀉,腹瀉後疼痛減輕,四肢冰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沈細,為腎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