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於發病初期癥狀較輕者,可采用非手術治療,將腕關節固定在1 ~ 2周的中立位,多數患者有效。此外,腕管可以用皮質類固醇封閉。通常用曲安奈德(曲安奈德,曲安奈德A)0.5g和2%利多卡因1ml進行局部封閉,每周1次,持續3 ~ 4周。封針方法如下:將針插入遠端腕橫紋尺側靠近掌長肌肌腱處(如果掌長肌肌腱缺失,則在無名指延長線上),針尖指向中指,針管與皮膚成30°角,慢慢進入腕管約2.5cm,如感覺異常,需將針抽出,重新定位。有調查表明,81%的患者在三次阻斷後有緩解,持續時間為1天至40個月,但壹般在2 ~ 4個月後復發。如果第壹次關閉後無效,則不能再次關閉。還發現局部封閉的效果與手術效果密切相關,局部封閉效果好,手術治療的效果也必然好。必須註意的是,如果患者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首先要積極治療原發病。
2.癥狀嚴重,保守治療2個月無效者,應盡早手術治療。通常進行腕橫韌帶切開和腕管減壓。手術切口通常采用大魚際橈側緣向尺側突出並延伸至腕部的弧形切口,以免損傷正中神經掌側皮支。分別向兩側牽拉掌長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可顯露正中神經和腕橫韌帶,可沿正中神經尺側由近及遠切斷腕橫韌帶,避免損傷正中神經返支,因為約23%的人有正中神經返支穿過腕橫韌帶至大魚際肌(圖3)。切斷腕橫韌帶後,探查腕管內情況。如果正中神經與周圍肌腱滑液囊粘連,小心松解。如果腕管中有新的有機體,通過手術將其移除。切開後無需重建腕橫韌帶,止血完成後縫合傷口。術後用短臂石膏將手固定在腕伸位7 ~ 9天,防止屈肌腱脫出,然後揭去石膏開始主動活動。
建議腕管切開後在顯微鏡下松解正中神經束。但神經束群之間的分離可引起神經纖維撕裂,術後神經內或周圍出現大量瘢痕,並可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還有人發現單純腕管切開術和腕管切開加神經松解術的療效沒有顯著差異,所以神經松解術意義不大,現在也很少使用。
關節鏡下腕管切開減壓:這項新技術是近年才開始應用的。關節鏡下腕管切開減壓術具有手術創傷小、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受到患者的歡迎。經調查,其療效與手術切開腕橫韌帶無明顯差異。然而,關節鏡下腕管切開減壓術存在正中神經或掌淺弓切斷、血腫、腕尺神經刺激等並發癥,應盡量避免。
(2)預後
經過治療,預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