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應該有規律,有節制。
(1)飲食規律。
用餐時間要有規律,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營養要全面,不好吃就多吃,不好吃就少吃或不吃;飲食要適度,即少吃多餐,定時進食,使壹定量的食物經常存在於胃中,防止胃酸對胃壁黏膜的侵蝕。
(2)作息要規律
要註意調節生物鐘,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工作和生活,註意勞逸結合,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防止過度疲勞,不形成作息不良習慣,隨意安排工作或休息時間。
飲食要清淡衛生。
(1)飲食宜清淡。
中醫認為,腸胃病患者應以素淡米飯為主食,加壹些肥甘濃味(註:肥甘濃味是指過於油膩、過鹹過甜的精致食物。)產品,如肉類。現代研究進壹步表明,胃腸疾病患者的飲食應溫和易消化,多吃壹些刺激性強、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牛肉、紅薯、糯米制品等。)仔細,吃飯時細嚼慢咽,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防止刺激胃黏膜,加重胃腸疾病。
(2)飲食要衛生
俗話說“病從口入”,飲食不衛生,吃了變質的食物往往會導致感染、中毒、腸胃疾病。因此,當我們選擇食物時,我們應該註意新鮮和幹凈的食物。
情緒要樂觀穩定。
中醫認為情誌因素是胃腸病的重要病因,現代科學研究也證實,胃腸病與人的情誌變化和心理狀態密切相關。過度緊張、悲傷、恐懼、憤怒、焦慮或情緒不穩定、起伏不定、大悲大喜,都可能誘發胃腸疾病。因此,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避免過度緊張、悲傷、恐懼、憤怒、焦慮等負面情緒因素,也可以達到防治胃腸疾病的目的。
衣服被子要防寒保暖。
寒冷也是胃腸疾病的誘發因素。如果壹不小心感冒了,患者抵抗力就會下降,很容易出現腸胃疾病。同時,寒冷會使胃腸腺體分泌增加,甚至引起應激性潰瘍。所以隨著氣候的變化,要及時增減衣物,註意防寒保暖。
用藥要規範謹慎。
調查表明,臨床上見到的相當壹部分胃腸道疾病都是由於用藥不當引起的,而且用藥不當還會導致消化道出血和穿孔。因此,要防治胃腸疾病,首先要規範用藥,避免濫用刺激胃黏膜的藥物。如因病確需服用對胃腸有刺激作用的藥物,應飯後服用或同時加服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因此,建議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規範用藥。
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積極鍛煉,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改善胃腸道血液循環,提高胃腸道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從而降低患病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