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是跨專業求職,申請非對口專業。很容易被面試官問“妳的專業是A,妳卻報考b,為什麽?”
回答很直接,“其實我投資過壹些通信工程和產品運營的公司,因為先收到妳的邀請,所以來面試。”
所有的回答都是實話實說,很多大學求職者確實有著和別人壹樣的心態和經歷。但這個回答並不“明智”,說明根本沒有清晰明確的求職目標,面試官到處撒網很容易對她做出負面評價。
其實求職者在面試中是不能說假話的,但也沒必要把所有的真話都拖出來。可以適度“包裝”“美化”自己。比如雲雲說的“我壹直很關註互聯網行業,平時也喜歡嘗試各種軟件app,所以對互聯網產品的運營很感興趣……”這顯然比她之前的回答好多了。
眾人回答,“我來之前逛了百度,產品運營主要是做...我有了壹些初步的了解……”
如果讓我打分,眾多答案能打50分。她知道面試前要了解工作崗位,搜索工作關鍵詞,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只能在面試之前,在百度上做個搜索。這種“準備”是不夠的。
走壹個崗位的核心是妳能勝任這個崗位。而應屆大學生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如何證明自己適合該崗位?唯壹的方法是表明妳已經為這份工作做好了準備。
以應聘產品運營實習生為例。妳讀過哪些與運營相關的書?妳參加過哪些運營主題的課程?有沒有和壹些做運營的師兄師姐聊過他們的日常工作?妳分析過壹個互聯網產品的運營策略嗎?產品運營需要哪些技能和能力,妳已經具備了嗎?如果沒有,怎麽補?
對於找實習的大學生來說,如果妳能回答清楚這些問題,那麽即使妳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個時候拿到offer也並不難。
壹般來說,面試結束前,面試官往往會問:“妳想問我什麽問題?”其實這是求職者了解公司的重要機會,可以顯示自己的忠誠、決心,再次展示自己的優勢。
當我問眾人這個問題時,她搖搖頭說:“不,我沒有問題了。”
我很奇怪,人們剛剛表達了對這個職位的關註,但現在他們不問任何問題。她連後續面試安排和結果公布時間都不想知道嗎?
於是我接著問:“妳沒有任何問題。妳只能說明兩點。第壹,妳連面試結果什麽時候公布都不在乎。妳在乎這個機會嗎?第二,是不是覺得自己面試表現不太好,問了也沒用,就不要問了?”
雲連忙搖頭否認。“不不不,我很想得到實習機會,但我只是做了壹個平庸的面試。我不好意思問,也不知道問什麽。”
很多大學求職者都會有和別人壹樣的經歷,因為沒有提前準備問題,不知道該問什麽,所以幹脆什麽都不問,浪費了壹個推銷自己的機會。
如果求職者能提前準備壹些能證明自己對應聘公司的熱情和了解的技術問題,絕對能為自己加分。比如大學求職者可以從以下三個方向提問:
方向1:詢問後續面試的安排。比如面試是幾輪?後面還有復試嗎?預計什麽時候出結果?
方向二:詢問工作內容。比如這個崗位的日常工作有哪些?公司會有什麽樣的考核?
方向三:詢問團隊。比如這個團隊目前有多少人?大家是怎麽分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