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壹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偉大國家,被譽為“禮儀之邦”。即使在今天,中國的後裔仍然以他們的禮貌風格而聞名。所謂“禮”,包括“禮”和“儀”。“禮”即禮貌、禮儀;“儀”是指儀表、舉止、儀式、儀容。
在古代,“禮尚往來”,“用禮重於和”。禮儀是壹種社會道德規範,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遵守的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因此,禮儀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產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論語》指出:“不知禮,不可立。”
意思是壹個人不懂得禮儀就無法立足於世界。《詩經》裏說“人無禮,胡不死”。說壹個人如果沒有風度,還不如早點死。這說明古人對“禮”的重視。
規矩
1,穿衣。《禮記》說:“禮之始,在於表達正確,色彩統壹,修辭通順。”所以古代新生入學儀式的第壹課就是“衣冠楚楚”。古人認為:“先打扮好,再懂事。”讓學生從小就註意自己的外表和儀表谷。
2.學徒儀式。傳統的師徒關系僅次於父子關系,也就是俗話說的“父母生我,我才能教師傅”,“為人師表如重生”。建立如此偉大的關系,自然需要宏大的風俗禮儀來確認和保護。
3、凈手凈心。儀式結束後,學生要按照老師的要求,把手放在盆裏“洗手”。“凈手”的洗滌方法是正反面各洗壹次,然後晾幹。洗手的寓意在於凈手清心,去雜存精,希望以後能專心讀書。
4、朱砂開脂。朱砂開枝也叫朱砂開枝或朱砂點痣。這是開幕式的最後壹道程序。具體方法是老師拿著蘸了朱砂的毛筆,在學生的眉毛上點壹個像痣壹樣的紅點。因為“痣”和“智”諧音,所以朱砂點痣實際上取了“智”的意思,意在開啟智慧,明眼亮心,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能有所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