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M分期
t(原發腫瘤)分期
TX:原發腫瘤的情況無法評估。
T0:沒有證據表明存在原發性腫瘤。
Tis:早期腫瘤未擴散至鄰近組織。
T1:腫瘤小於3 cm,未擴散至肺胸膜,未波及支氣管主要分支。
T1a:腫瘤小於等於2cm;
T1b:腫瘤大於2cm小於3cm。
T2:腫瘤>;3厘米但≤7厘米,或具有下列任壹特性:
累及主支氣管,但距隆突≥2cm;
累及臟層胸膜;
壹些肺不張和阻塞性肺炎擴散到肺門,但不累及全肺。
T2a:腫瘤小於5cm
T2b:腫瘤大於5cm,小於7cm。
T3:腫瘤>;7cm,或累及胸壁、膈肌、膈神經、心包、縱隔、胸膜;
腫瘤位於主支氣管(距隆突不到2 cm,但不在隆突上方);
肺不張和阻塞性肺炎;
原發腫瘤在同壹個肺葉有孤立的癌結節。
T4:侵犯縱隔、心臟、大血管、隆突、氣管、食管或椎體;
孤立的癌結節出現在原發腫瘤同側的不同葉中。
淋巴結轉移分期
NX:淋巴結轉移無法判斷。
N0:無區域淋巴結轉移。
N1:同側支氣管和肺門淋巴結轉移。
N2:同側縱隔和隆突下淋巴結轉移。
N3:對側縱隔、肺門、同側或對側斜角肌和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m(遠處轉移)分期
M0:沒有遠處轉移。
M1a:胸膜播散(惡性胸腔積液、心包積液或胸膜結節),原發腫瘤對側葉孤立癌結節。
M1b:遠處轉移(肺/胸膜外)。
這是對肺癌治療的概述。
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化療(包括分子靶向治療)、放療和免疫治療。手術治療是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效治療方法之壹,靶向藥物的應用改變了非小細胞肺癌的傳統治療模式,使個體化治療成為新的方向。
肺癌治療方案詳解
早期肺癌的治療
手術治療是主要選擇。標準手術包括全肺切除/袖狀肺葉切除+系統淋巴結清掃,配合放化療。
ⅰ期: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應進行肺葉切除或全肺切除。術前化療(新輔助化療)可以早期消除腫瘤遠處轉移,提高手術切除率,改善腫瘤局部控制,延長患者生存期。根治性切除術後患者不建議術後化療。但對於IB期高危患者,仍需進行4個周期的輔助化療。對於肺功能差不能耐受開胸手術的患者,如果適應證符合,可以采用電視胸腔鏡技術,術後創傷小,恢復快。立體定向消融放射治療(SBRT,又稱SABR)是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和其他不適合手術的患者的首選。對於手術患者,不建議術後放療,除非切緣為正或擡高期為N2。
ⅱ期: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應進行肺葉切除或全肺切除。術前化療(新輔助化療)可以早期消除腫瘤遠處轉移,提高手術切除率,改善腫瘤局部控制,延長患者生存期。對於根治性切除術後的患者,建議以順鉑為基礎進行四個周期的術後化療。如果有不良因素,聯合放化療。同步放化療的療效優於序貫和單壹治療,但由於不良反應大,患者耐受性差,目前仍采用序貫或交替模式。術後復發率和轉移率高。腺癌有向遠處轉移的趨勢。妳可以去鈴木健兒看看。
局部漸進階段
部分IIIa期患者可以接受手術治療。化療是失去根治手術機會的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
ⅲa期:部分患者可以接受手術治療。壹般情況良好,局部淋巴結轉移有限,無血行轉移,但已侵犯縱隔器官和胸膜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行肺癌擴大根治術。可以考慮術前化療。對於根治性切除術後的患者,建議采用以順鉑為基礎的術後化療或放化療聯合治療。同步放化療的療效優於序貫和單壹治療,但由於不良反應大,患者耐受性差,目前仍采用序貫或交替模式。
ⅲ b期:手術治療前應給予術前化療或放療。不能接受手術的患者可以從包含鉑的聯合化療方案中獲益。局部同步放化療可明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ⅳ期晚期:對於孤立性轉移性肺癌(孤立性腦轉移、孤立性腎上腺轉移、對側肺或同側孤立性肺結節),應針對原發病變進行分期治療。其他情況不適合手術治療,需要全身治療。患者可從鉑類組成的聯合化療方案中獲益,並可聯合放療。具體的治療策略取決於轉移部位、身體活動狀況評分、EGFR和ALK突變等。治療前,患者應嘗試檢測EGFR基因突變和ALK與ROS-1融合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