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膀胱濕熱
癥狀:尿頻、尿短、澀痛、流涎、急灼、尿色黃赤、腹少、急腫痛,或發熱惡寒、口苦惡心,或腰痛,或便秘,舌紅苔黃膩,脈滑。
治法:清熱瀉火,利濕通淋。
處方:八正散加蒲公英、石韋。木通6g、石竹10g、車前草10g、萹蓄10g、滑石3g、梔子10g、大黃6g(下)、燈心草10g、甘草6g、石韋30g、蒲公英30g。
這種類型在臨床上最常見,約占所有尿路感染的2/3。多見於發病初期。致病因素在腑,但尚未臟。治療主要是清除膀胱內的濕熱。由於苦寒藥慣胃,燥濕藥傷陰,癥狀緩解後要及時調整方藥,尤其是八正散中的木通,應用廣泛,已有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報道。
(2)肝膽郁熱
癥狀:寒熱交替,口苦咽幹,心煩惡心,食欲不振,尿頻疼痛,尿色黃赤,腹脹少痛,舌紅苔黃或膩,脈數。
治法:清肝膽濕熱。
處方:龍膽瀉肝湯。龍膽草10g、柴胡12g、澤瀉12g、車前子15g(布)、木通6g、生地12g、當歸15g、梔子10g、黃芩10g。
在這類治療中,處方多為苦寒之品,不能久服,中病必止。也不適合脾胃虛寒的人。
(3)三焦濕熱
癥狀:畏寒,高熱,午後高熱,身痛重,胸悶,饑餓,口幹,腹脹,惡心嘔吐,小便混濁,小便澀痛,舌苔厚或黃,脈細滑。
治療:李璇三交,清濕熱。
處方:三仁湯。杏仁10克,生薏苡仁30克,豆蔻12克,厚樸10克,半夏12克,木通6克,滑石30克,竹葉9克。
在這類治療中,藥物多為苦、寒、淡、透、燥濕之品,長期服用容易傷胃傷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