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溫病的人有風溫、溫熱、溫病、溫毒、夏毒、濕溫、秋燥、冬溫、溫瘧。
2、溫病,從上焦開始,在手太陰。
3、太陰為病,脈象不慢不快,或二寸為主導,皮膚發熱,頭痛,微惡風寒,體熱出汗,口渴,或不渴,但咳嗽,午後熱甚至稱為熱病。
4、太陰風溫,溫,疫,冬溫,初惡寒者,以桂枝湯為主,熱不惡寒而口渴者,辛涼平劑,銀翹散為主。此例不包括溫毒、暑溫、濕溫、暖瘧。
5、太陰風溫,但咳嗽不是很熱,略渴,辛辣淡劑,桑菊飲為主。
6、太陰溫病,脈浮,舌黃,口渴,多汗,面紅,惡熱,辛重劑白虎湯為主。
7.白虎本來就是熱的那種。如果它的人脈又細又薄,就不可能和妳在壹起。脈重則不能與之;不渴的人,不能和妳在壹起;如果妳不能出汗,妳就不能和他說話;永遠知道,不要犯錯。
8、太陰熱病,脈大,舌燥,法當渴,今防渴,熱在營,清營湯以黃連為主。
9、太陰溫病,血溢,犀角地黃湯加銀翹散。如果有中度焦病,就應該依法治理。任何吐出粉紅色血液的人都會死。如果血從上面溢出,脈搏七八到以上,臉變黑,就死了;可以用通絡養陰的方法。
10,邪入心包,舌肢厥,以牛黃丸為主,紫雪丹也為主。
11,頭痛,惡寒,身痛重,舌白而不渴,脈細而潤,面色蒼白,胸悶而不饑,午後體熱,若看似陰虛,則病難速愈,稱為濕溫。出汗會讓妳頭暈耳聾,甚至會讓妳說不出話來。如果妳下去,它會泄漏。潤之則深病。長夏、深秋、冬季同法,以三仁湯為主。
12,手太陰太暖,如上圖,但如果不能出汗,再加壹杯新的香醇飲料。
13,暑熱合濕熱,偏暑者為暑熱,太陰證宜清手。暑熱易濕者濕溫,太陰過多者宜溫。如果濕熱相等,兩種溶液應該是知道的,不應該混在壹起。
14,太陰暑熱,舌質白,口渴無汗,銀翹散去牛蒡,元參與杏仁,滑石。
15,太陰暑熱,舌紅,口渴,無汗,銀翹散加生地,牡丹皮,赤芍,麥冬。
16,面紅,聲沈濁,呼吸粗濁,大便閉結,小便澀澀,舌苔老黃,甚至發黑多刺,但熱不壞寒,日甚益,並散於中焦,陽明熱病也。脈浮浮躁者以白虎湯為主。如果脈重而有力,甚至脈體小而實,則以大承氣湯為主。夏天的溫度,潮濕的溫度和溫暖的瘧疾不是例子。
17,陽明熱病,證候微妙,且脈不浮,小承氣湯溫和。
18,陽明溫病,無汗,小便不利,譫妄,先用牛黃丸;不排便,再用調胃承氣湯。
19,陽明熱病,無灼證,好幾天沒大便,現在。如果此人陰虛,不宜納氣,應以增液湯為主。服用增液湯,每周12點觀察。如果大便不止,調胃承氣湯使之溫和。
20.陽明的溫病不能用下法治療。有五種癥狀:下法應為下法所致,氣虛不能運藥,不運藥者死,加黃龍湯以治之。白萱承氣湯是治療呼吸困難、煩躁不安、痰涎壅盛、右寸大、肺氣不散者的主方。左腳堅定,小便紅腫疼痛,有時很渴。治法以導赤承氣湯為主。牛黃承氣湯是心包炎,頭暈目眩,舌淡,無知,不能解渴患者的主方。如果津液不足,船停無水,則間隔增液,失敗則以增液益氣湯為主。
21,三焦濕郁,升降失調,伴有腹脹,大便不爽。如果加減元氣,可以散主。
22.濕郁三焦,憋氣便溏,身痛,舌白,脈象模糊,二,加減正氣散主。
23、室濕,舌黃悶,氣未宣,久熱,三加減健康。
24、內濕,邪阻氣分,舌白滑,脈緩向右,四正負正氣散主體。
25、濕於室內,憋氣發泄,五加減義散主。
26.脈緩而痛,舌黃滑,口渴不多,或根本不渴。汗水被熱解,然後被重新加熱。五谷之濕不能內運,當季之濕可以外重感受。如果妳進攻內線,妳就做不到。如果誤認為傷寒,就會變壞。妳清熱,它就濕了,妳濕了,它就更熱了。秦煌滑石湯是主要的壹種。
27、被濕吸收,三焦分布,熱蒸,頭脹,身痛,嘔吐,小便不通,昏迷,舌白口渴,不多喝,首先應該是清香爽口,安宮牛黃丸。其次是輕滲、祛濁祛濕、茯苓皮湯。
28、風溫、溫、疫、溫毒、冬溫、邪久在陽明,或已下,或未下,身熱赤,口幹,甚至牙齒發黑,唇裂;如果脈搏較重,仍可降低;如果脈搏弱,手腳心熱,那就比手腳背還難受。治療以加味復脈湯為主。
29、夜熱涼早,熱退無汗,熱從陰出,以青蒿甲魚湯為主。
30、熱邪深入下焦,脈沈,舌燥牙黑,但手指有蠕動感,急防抽搐。以二甲基復脈湯為主。
31,下焦熱病,高燒不退,脈細數,心怦怦直跳,甚至心痛,三甲復脈湯為主方。
32.既澀又澀(俗名),脈細而強,以小風珠為主。
33、熱邪久留,吸盡真陰,或因錯表,或因發作,神倦,脈弱,舌紅苔少,時不時欲除之者,必以風珠定之。
34.溫病後,或壹月至壹年,面微紅,脈熱,常想喝酒,不想吃飯的人,五汁飲料為主,奶飲料也為主。病後皮膚暗沈,小便疼痛,略有幹咳,或無食欲,都是因為胃陰虛,對胃有益。
35、治外感之病,必(兵將能速生,邪事盡,後事好。早壹天蓋,人少壹天苦);治內傷如治(心平氣和地坐著,心照不宣地運著,無功可言,無德可見,人達到長壽的境界)。對待焦如玉(不能掉以輕心);把中焦當作壹種平衡(不是平的、不安分的);在焦如泉(不重也不重)的控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