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1。看中醫就是吃中藥。
中醫以陰陽、五行、氣血、津液、五臟等理論為基礎。氣血津液精是人體的組成部分。通過望、聽、問、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機,確定癥狀類型,從而確立治療規律。然後通過中醫、針灸、日常作息、飲食習慣等各種中醫療法來指導、治療或調理身體。由此可見,中醫作為中國的國粹,有著龐大而完善的體系;中醫作為壹門學科,有各種子學科,所以看中醫和吃中醫不壹樣。中醫除了吃中草藥,還有針灸、拔罐、按摩、藥浴、刮痧、食療等多種方法,療效很好。
誤區二:中藥治療效果慢
很多人認為中藥見效慢。其實中醫是宏觀之道,西醫是微觀之道。西醫更多的是所見即所得,而中醫是祛邪固本。此外,中醫對壹些突發事件的治療非常有效。例如,針灸在治療急性疼痛方面往往有效,甚至在搶救急性病方面,中醫也有獨特的療效,如從古代的華佗針刺麻醉到參附湯搶救心力衰竭患者。所以中醫要改“散”為療效長。
誤區三,西醫治療不好去中醫。
有的患者在西醫療效不好的情況下才想到找中醫,把中醫當成“救命稻草”。這個時候,如果中醫療效不好,就認為中醫不好。其實很多疾病中醫都是可以壹開始就幹預的,所以效果會更好。比如糖尿病,西醫治療糖尿病,多是飲食控制,胰島素註射。但糖尿病是中醫的“消渴病”,治療方法需要清胃瀉火,滋陰生津,輔以食療,才有療效。由此可見,中醫對疾病的治療,大多是從整體入手,調理臟腑功能,從而達到守陰平陽秘,氣血充盈的效果。
誤區四。西醫營養等於中醫食療。
西醫的營養學關註的是食物的酸堿性,而不是味道,以及食物攝入人體後,我們體內的最終代謝產物是酸性還是堿性,從而合理控制我們的飲食,達到平衡體質的目的。中醫利用藥食同源的食物來預防和治療疾病,幫助我們促進身體的恢復,根據食物的氣來調理我們的人體。我們中醫講究吃時令食物來調理身體,達到平衡陰陽的目的。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也對中醫養生有了很好的了解。我們現在很多人對中醫養生方法有很多誤解。我們在選擇調理身體或者治療疾病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選擇,在飲食上要註意好對身體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