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運動,祛濕。
在所有的引流方法中,運動出汗是最重要的壹種。健康管理專家認為,在夏季,從事適度的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體質,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還可以幫助消化,促進氣血循環,從而防止內生濕。因為孩子喜歡跳來跳去,出汗的機會多,對祛濕作用大。
同時,運動時身體微微出汗,也能帶走體內多余的水分。建議最好在清晨或者晚上相對涼爽的時候鍛煉。運動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以適當喝點綠豆鹽水,壹定不能大量喝冷水,也不能馬上用冷水打拳、淋浴,以免寶寶著涼。
2、經常通風,多潮濕。
其實濕可以分為“外濕”和“內濕”。外濕主要是由於室外天氣潮濕或涉水、淋雨、宅在家裏等因素造成的濕氣入侵。很多人壹開始可能是外濕,為了祛濕喝了太多涼茶或者吃了太多寒性食物,傷了脾胃,導致脾虛。它們不能運化水和濕,濕自然是內生的,所以外濕就成了內濕。
祛除外濕,不要讓寶寶長時間待在潮濕的地方,也盡量不要在外面潮濕的地方玩耍。潮濕雨天不要經常開窗,但室內最好保持通風,獲得更多的濕度。尤其是雨季,不妨打開除濕機或暖氣,保持室內幹燥。這對寶寶避免皮膚病很有幫助!另外,不要強迫自己穿不合身的衣服。註意給寶寶保暖,不要感冒。
3.巧飲祛濕湯
如果寶寶屬於內濕型,媽媽不妨用山藥、薏苡仁、扁豆、玉米等材料。,既有祛濕又有健脾的功效,為寶寶熬制祛濕湯。
喝祛濕湯前要分清濕的性質是“寒濕”還是“濕熱”,這樣對癥的材料效果更好。寒濕體質的人,舌苔白膩厚,口淡,甚至覺得甜。在同樣的室溫下,他們比其他人更容易覺得冷,喝熱水會讓他們感覺更舒服。如果長期困在體內,就會長期壓抑,變得濕熱。濕熱患者舌苔黃厚膩,口苦口幹,大便腐爛難受,小便黃。
寒濕之人,可選用草豆蔻10g、扁豆30g、玉米10g、茯苓50g、高良姜10g燉豬肉瘦肉或豬骨,溫陽祛濕。濕熱者可選用高良姜、扁豆配冬淩草30g、土茯苓30g利濕清熱,或直接將冬淩草水煮沸飲用,有很好的祛濕清熱作用。
4.少吃冷甜食和潮濕的海鮮。
濕氣的預防要從生活習慣的改變開始。在飲食上,寶寶要少吃生冷的食物和甜食,少喝酒,少吃油膩的食物,多吃溫熱的食物,減少濕的來源。父母在做飯的時候,可以適當放壹些姜片。生姜是溫性食物,有散寒化痰的功效。還可以讓寶寶吃壹些佛手、木瓜、冬瓜、苦瓜、紅小豆,對預防寶寶濕癥很有幫助!
此外,少吃蝦蟹等潮濕的海鮮。脾胃潮濕容易引起過敏,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此時應少吃蝦、蟹等潮濕的海鮮。而且這些高蛋白食物很難消化,吃多了還會加重脾胃負擔。
5、4招教妳測試寶寶體內水分。
第壹招:起床時看寶寶的精神狀態。
如果妳每天早上醒來看到寶寶特別累,睡不著,起不來,或者喜歡穿濕衣服,妳就不精神了,人也懶得動了...那麽妳就可以確定妳的身體是濕的。
第二招:看寶寶舌苔的顏色
"舌是心之苗,也是脾外之癥."舌頭能敏感地反映寶寶的身體狀況。清潔寶寶口腔時,可以留意寶寶的舌頭,看看舌苔的顏色和厚度。
健康的舌體淡紅潤澤,有壹層舌苔,薄而白而靜,幹濕適度,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說明身體機能有問題。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潤,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厚,黃膩,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紅無苔,說明身體熱到傷陰。
第三招:寶寶食欲下降,胃口不好。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春季濕氣重導致脾胃退化,所以人會感覺食欲不好,食欲不振。如果寶寶不想吃,說明很可能是濕氣。
第四招:上廁所看大便。
寶寶上廁所後,可以觀察大便。是不是粘到馬桶上了?壹箱水洗不幹凈。如果不方便觀察馬桶,也可以觀察衛生紙。如果是正常的,壹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復擦拭,也說明身體是濕的。此外,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正常大便是金香蕉狀,現在很少有人有這種健康的大便。身體濕的時候大便顏色發青,軟軟的不成形,總有壹種不幹凈的感覺。時間長了,排便產生的毒素留在體內,百病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