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治療和預防
哺乳仔豬從15日齡開始,每天按每公斤體重20 ~ 30毫克金黴素或土黴素飼餵,連續20天,有壹定效果。或分娩前3 ~ 4周至分娩後2周,每噸飼料添加100 ~ 125g磺胺嘧啶和磺胺噻唑,或每噸飼料添加400g土黴素。
治療方面,每噸飼料中添加磺胺甲噁嗪100g或金黴素l00g,或添加磺胺二甲嘧啶l00g、金黴素l00g、青黴素50g,連續3 ~ 4周,有利於消除病菌,緩解癥狀,增加豬的體重。
對於有早期鼻炎癥狀的病豬,定期向鼻腔內註射消毒劑或收斂劑如魯格氏液、1% ~ 2%硼酸溶液、0.1%高錳酸鉀溶液等會有好處。
綜合控制措施
該病的感染途徑主要是哺乳期母豬通過呼吸和飛沫傳播給仔豬,使其仔豬受到感染。病豬在圈或混群時可傳染給其他豬,傳播範圍逐漸擴大。如果作為種豬,通過引進,引進到另壹個養豬場。因此,為了有效地控制這種疾病,必須實施壹套全面的獸醫衛生措施。
1.加強對國內進口豬的檢驗,防止從國外引進。事實表明,我國豬的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是由部分地區從國外引進種豬引起的,應采取堅決的淘汰和凈化措施。
2.無此病的健康豬場防控的主要原則是:堅決開展自繁自養,加強檢疫工作,切實落實獸醫衛生措施。需要引進種豬時,應從非疫區購買,購買後隔離觀察2 ~ 3個月,確認無病後再分組飼養。
3.淘汰病豬,更新畜群,淘汰所有有癥狀的豬進行育肥,減少感染機會。但當部分病豬癥狀不明顯時,檢出率很低,因此並不是徹底根除病豬的方法。更徹底的措施是把生過病的豬全部養肥,消滅掉,不留後患。
4.將與病豬或疑似病豬有過接觸的豬隔離飼養,隔離觀察3 ~ 6個月;母豬生的小豬不與其他豬接觸;仔豬斷奶後仍隔離飼養1 ~ 2個月;從仔豬群中選擇無癥狀的仔豬作為種子使用,繼續培育新的健康仔豬。如果發現病豬,會立即淘汰。這種方法在我國仍然適用,但仍需努力。
至於剖腹產、隔離小豬、飼養健康豬的方法,人力物力太貴,難以堅持。
5.改善飼養管理
斷奶聯機培育和育肥應采用全進全出;降低飼養密度,防止擁擠;改善通風條件,減少空氣中的有害氣體;保持豬圈清潔、幹燥、防寒保暖;預防各種應激因素的發生;做好清潔衛生工作,嚴格執行消毒、衛生防疫制度。這些都是預防和減少發病的基本方法,要高度重視。
6.產仔前兩個月和1月接種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滅活疫苗(ⅰ期菌)、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和D型多殺性巴氏桿菌滅活疫苗,通過母源抗體保護仔豬數周不被感染。也可對1 ~ 3周的仔豬進行免疫,間隔1周進行第二次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