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講繪本從尿到科學育兒。在孩子的教育上,婆媳的做法不同。媳婦要婆婆接受今天的育兒觀念,需要講技巧。以下是我婆婆的繪本《從撒尿到科學育兒》的內容!
婆婆講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同事關系...每壹段感情都需要經營,但是公婆之間的關系似乎除了抱怨別無選擇。
而她,作為壹個職場媽媽,用職場規則把“便便”的公婆變成了每天給孩子做飯、讀繪本的好公婆。她是怎麽做到的?
經常聽朋友跟我抱怨:我爺爺奶奶還是用傳統的老方法帶孩子,也多次被告知要科學養孩子,但他們就是不聽。或者表面上答應,孩子家長走了也壹樣。
為什麽要把壹本書放在孩子的頭下讓他平躺著睡覺,為什麽要在孩子壹歲前給孩子的飯加鹽,為什麽要在他學會爬之前就用腳站立...每個家庭都有公婆的血淚史。
我家有壹對聽話的公婆。他們按照五籃子法(5菜4主食3肉2果1奶)來搭配孩子的壹日三餐。
每天帶孩子進行至少2個半小時的戶外活動;每天給寶寶讀繪本;至於扁頭睡覺,食物加鹽,幫站,都不會發生。
其實不是公婆聽我們的,而是他們認可科學的育兒方法,自然會去實踐。
但妳知道嗎,孩子七個月大,公婆第壹次來看孩子的時候,還是堅持“尿了屎”和“寶寶哭了就隨時隨地餵奶”的農村育兒法。為什麽短短半年就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方法請見此處:
1,換個思路
是我們的思想決定了人們的行為。只有思想上和他們壹致,行為上才能做好。我在思想上不認同,但在行為上做到了。只是偶爾的勉強,壹兩天,但絕不會長久。要讓公婆改變育兒觀念,首先要改變對公婆的看法。
進入什麽視野?孩子是父母的孩子,不是父母的孩子。帶孩子是父母的義務,不是父母的義務。所以,我們應該感謝公婆對孩子的照顧。看到這裏,妳可能覺得被騙了:原來這是壹篇雞湯文!
不,如果妳不能做到這壹點,沒有關系。往下看我的第二個“獨家秘方”。但如果能感恩,就不需要“獨家秘方”了。因為感恩,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有商量和衡量,所有的溝通都變成了良性的溝通。
2.發泄是關鍵。
但是妳要說,我要上班,全中國人都覺得公婆照顧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公婆不給妳看,妳就沒事做了嗎?壹個月4000塊錢找個保姆是不夠的。我還不放心。
辭職帶孩子代價太大。從這個意義上說,公婆保住了我們的工作,每個月也省下了昂貴的開支。
還有人說公婆待我不好,不幫我裝修房子。接下來的壹個月他們沒有給我燉雞,也從來不關心孩子晚上哭不哭...算了,算了,算了。妳不是最差的。
香港女士徐子淇剖腹產四次,但她仍然選擇了壹個好日子。根本沒有人權對吧?很慘嗎?我們比她強多了,不是嗎?怎麽生孩子,全家要幾個孩子聽我們的意見?
不能因為公婆不認同我們,就否認他們現在在這裏,他們在很好的照顧孩子的事實。
難道我們就不能因為這些痛苦,就把整個世界都看成是危險而冰冷的嗎?我們能感受到美好和溫暖,我們能承受痛苦和傷痛。這不就是我們要傳遞給孩子的世界觀嗎?
去愛吧,就像妳從未被傷害過壹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試試看。就算妳真的有深仇大恨,壹時做不到也沒關系。不要放棄。用以下“獨家秘方”工作。
獨家秘技:
每天都像是第壹天見到公婆。
像同事壹樣對待他們。
這是受工作啟發,可謂獨家秘技。
例如,如果工作中有壹項工作必須與壹位與妳性格不合或難以共事的同事壹起完成,妳會怎麽做?
我相信每壹個在職場打拼過的人,都會選擇拋開自己的情緒,就像第壹天遇到這個同事壹樣,因為這最符合我們的利益,我們的目標就是壹起完成並做好這個工作。沖突和對抗毫無意義。
在家庭成員的育兒問題上也是如此。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有著本質上相同的目標。爺爺奶奶不懂,我們來告訴他們。
如果妳遇到壹個爺爺,幫壹個不會爬的孩子重新學會站立,妳壹定又是大頭壹想:我昨天不是剛告訴妳了嗎?太小了,站不住。
打住,這次是第壹天認識爺爺,所以告訴他:爸爸:孩子還小,身體承受不了站立的重量。站起來對他的脊椎和膝蓋有害。
這樣的話,沒有任何指責和抱怨,只是客觀的陳述和交流,接受度要高很多。第三天,爺爺扶站,妳不帶感情地說了這句話。第四天,爺爺還是幫著站,妳不帶感情地說了這句話。
21天養成習慣。當妳堅持這種不帶情緒的發泄方法壹個月,妳好像和以前不壹樣了。
當妳看到公婆抱著壹個嬰兒,推著手推車走到公園後面的時候,妳會心存感激。有時候不在家吃飯,回到家看到公婆在給孩子做豐盛的午飯,而妳卻在吃早上的剩飯,妳會心疼。
這個時候,妳其實已經達到了第壹種境界,對公婆心存感激。
我終於明白,公婆和我們壹樣愛孩子,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溝通不了的問題,因為我們從頭到尾都在同壹條戰線上。
但這是壹個漫長的過程。況且很多人和我壹樣,每次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有時候會不由自主的抱怨。沒關系,只要不放棄,只是時間問題。
比如婆婆的口頭語,是所有媽媽最不願意聽到的,“妳媽不要妳了”。我去了趟廁所,關上門。婆婆說“妳媽走了,不要妳了”;
我穿大衣上班,婆婆說:“妳媽走了,不要妳了”...那段時間我經常做的壹件事就是跪下來跟寶寶解釋我媽不要妳了,她只是去上廁所,去上班,端盤子,洗衣服...我媽媽壹直愛著妳。
然後我對婆婆說:“別跟孩子說這些,她會當真的。她能分辨好事和壞事,但她不能表達出來。對她的孩子說好話。”
時間長了,婆婆也會內疚,責怪自己總是忘記,那我們也要明白“沒關系,慢慢來”會過去的。
我婆婆在孩子七個月的時候幾乎每天都說很多遍,但是在孩子快九個月的時候就完全不說話了。差不多用了壹個半月。
妳需要壹兩項成就。
向他們展示妳的能力。
總有壹兩個事件成為轉折點。我的轉折點是我和我的孩子沒有任何痛苦的斷奶。
我清楚地記得,孩子壹歲兩個月的時候,公婆在老家過周末回來,我小聲對他們說(斷奶第三天,不能讓寶寶聽到):“糖果斷奶了,這兩天比較敏感。別說讓媽媽這樣餵他們了。”
我公婆壹副震驚的樣子,看看寶寶在爬行墊上玩玩具,又看看我。他們都很好,沒有任何痛苦。他們覺得不可思議。
他們都這麽大了,還沒見過哪個媽媽斷奶不疼的。我婆婆那些年靠辣椒...從那以後,他們對我的育兒理念和方法深信不疑。
養孩子說到底還是要堅持父母為主,老人幫助為輔的原則,讓老人看到我們科學育兒的效果,然後讓他們相信我們這些沒養過孩子的人也能通過科學的方法更好的養孩子。
比如妳解決了全家困難的孩子不愛吃蔬菜的問題;全家都放棄了孩子難以哄睡的問題,只能“等花開”,妳解決了...我又相信老頑固了。
當他們看到那麽多自己解決不好的問題時,他們會深信不疑。之後,如果妳提出任何關於育兒的新想法,他們當然會聽。
壹千個人裏有壹千個哈姆雷特,壹千個家庭裏有壹千個性格各異的公婆。每個家庭都要根據公公婆婆的性格愛好和脾氣特點,找到適合自己家庭的方法。我相信他們和我們壹樣愛孩子的公公婆婆壹定會成為科學育兒的踐行者。
婆婆講育兒之道從撒尿到科學育兒繪本2所以難免老壹輩人湊在壹起,出錢讓我們按照他們的想法帶孩子。但畢竟年齡不同,觀念不同,避免不了矛盾和教育孩子觀念的不同。我來說說我家發生的事:
剛出生的孩子要尿尿。
諾諾出生的時候,五月不冷不熱,但是今年五月下了很多雨,所以還是有點冷。壹直跟婆婆說洗尿布太辛苦了。我們用尿布吧。但是婆婆好像覺得我覺得麻煩。當我在諾諾呆了大約半個月的時候,因為我給諾諾送過尿,
我壹看到就趕緊跟婆婆說:孩子太小了,媽媽做不到。那樣的話,孩子以後肛管會掉痣,嚴重影響孩子以後的生育問題。
婆婆好像不高興了,說,我以前都是這樣帶孩子的。出月子的時候又尿又拉,妳不覺得都這麽老了嗎?
嗯,我打不過她,但是在後面,我總是看著諾壹個人照顧她。
但是幾天後婆婆提起來了,我有點不高興。孩子太小,壹切都在發展。我們這樣對待她是好還是不好?我去找了解信息的婆婆。
我們應該科學地照顧孩子。
以下是壹些不利於寶寶排尿的問題:
1,對寶寶脊椎不好
新生兒的脊柱是直的,還沒有發育好,要等到1歲,發育到壹定的曲度。
如果小便姿勢不正確,會增加骨骼發育不良、脊柱側彎、駝背的風險,影響孩子壹生的健康。
2、寶寶括約肌得不到鍛煉,反而容易尿頻。
父母頻繁給孩子尿尿,會讓孩子對大人的指令產生條件反射。第二,不是膀胱充盈刺激括約肌而是反映排尿。由於沒有憋尿的經驗,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煉,會導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頻。
張思萊奶奶還指出,由於不容易掌握排尿時機,孩子肛門周圍的壓力會長期增大,從而對嬌嫩的肛門括約肌造成損傷。
3,不利於寶寶髖關節的發育,也容易造成寶寶脫肛和肛裂。
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崔玉濤也指出,嬰兒頻繁排便、頻繁用力,再加上控制肛門括約肌的韌帶相對松弛,很容易導致直腸黏膜突出肛門的現象,即脫肛。脫肛還會造成寶寶排便時部分梗阻,增加排便難度,容易導致肛裂。
我國痔瘡高發與年紀輕輕就接尿、尿有壹定關系。
4、對寶寶的心理不好
想想吧。本來玩得挺開心的,突然被人抱起撒尿什麽的,還有那麽多非常秘密的伴奏。妳舒服嗎?害怕?
然後我拿出來給我婆婆看。婆婆說她看不清楚,不識字,我就耐心的讀給婆婆聽。婆婆看了我的態度沒錯,就沒往孩子身上撒尿。
諾諾不在的時候,我們帶諾諾去接種疫苗。我婆婆還對在醫院尿尿的婆婆說:我媳婦說尿對孩子不好,把我說的話告訴了那些婆婆,還說要科學養孩子。
帶娃的路上有太多地方需要我們去學習。不知道可怕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科學養孩子就不學習,那我們就害了寶寶壹輩子。
請看壹看那些還在酒吧裏撒尿的嬰兒的父母。不要在酒吧裏小便。不要盲目照顧孩子。如果真的要給孩子排尿,至少要等到6個月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