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積極治療上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鼻竇炎、慢性結腸炎等。
2.藥物治療: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與類固醇激素的混合溶液,如0.25%氯黴素溶液、氯黴素可的松溶液、氧氟沙星滴耳液,可治療中耳炎、外耳道炎。
3、局部用藥註意事項:
①服藥前將外耳道及中耳腔內的膿液洗凈,可用3%雙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幹凈,然後用棉簽擦拭或用吸引器吸出膿液後再滴藥。
(2)膿液量多的時候用清水,量少的時候用硼酸酒精。
4.鼓膜大穿孔影響聽力,幹耳後2個月左右鼓室成形術或鼓室成形術可行。
5.骨髓炎、引流通暢的中耳炎患者,以局部用藥為主,但應註意定期復查。引流不暢或疑似並發癥、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應盡早行改良乳突根治術或乳突根治術,徹底清除病變,預防並發癥。
6.中耳炎的外科治療:
除了少數簡單的中耳炎病例,可以進行局部麻醉,大部分病例需要全身麻醉。
首先是做壹個切口。根據洞的大小和位置,切口可以在耳朵前面或後面的皮膚上。更小的孔甚至可以直接修復,而不需要移動到外耳。如果想從耳後開,手術前需要將頭發剃至耳上三厘米;如果想從耳前開,只需要把鬢角剃至耳殼上緣即可。手術中在顯微鏡下去除病變組織後修復耳膜。如果有聽骨缺損的問題,也要同時治療。接下來外耳道填充軟膠,然後縫合傷口,完成中耳炎手術。
平均操作時間約1.5小時,視難度而定。如果準備、麻醉、恢復壹起算,大概需要2到3個小時。如果是珍珠瘤,就需要更多的時間。
7.內鏡治療技術:微創內鏡治療技術是在歐美廣泛推廣的重點推廣技術。與傳統耳鏡相比,耳鏡具有視野開闊、操作靈活的特點,可以更容易地從多個角度獲得更全面的中耳腔病變信息。耳內窺鏡下手術更方便、快捷、安全、微創。耳鏡技術主要用於單純的鼓膜修補,耳鏡技術的應用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
8.咽鼓管充氣法:可采用咽鼓管充氣裝置、捏鼻充氣法、波爾球法或導管法促進咽鼓管通暢,通過導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強的松龍,達到通暢引流。
中耳炎的中醫藥治療
1,感冒停滯。
癥狀感冒後感覺耳朵浮腫或微痛,耳鳴聽力下降,自我增強,鼓膜內陷,紅腫或有液位。伴有發熱、惡風、鼻塞、流鼻涕。
治法要祛風邪氣,促氣宣新。
銀翹散和透風散:金銀花、連翹、桔梗、薄荷、竹葉、荊芥、炒豆豉、牛蒡子、蘆根、川芎、柴胡和香附。鼻塞嚴重者加辛夷、蒼耳子,耳腫嚴重者加藿香、石菖蒲,鼓室積水者加木通、澤瀉,肺經風寒瘀阻者惡寒重、發熱輕、鼻塞流涕、耳塞耳聾;舌紅,苔薄白,脈浮。宜宣肺散寒通竅。三拗湯合蒼耳子粉的處方為:麻黃、杏仁、蒼耳子、辛夷、白芷、薄荷、荊芥、防風、甘草;水煎服。
2、痰濕聚耳
癥狀:耳內脹塞感較重,聽力下降,自音增強,搖頭時耳內有水響聲。檢查可見鼓膜有弧形水平線或鼓出鼓膜。身體大部分有頭暈、乏力、口淡、肚子飽;舌淡膩苔,脈濡或滑。
治療應以健脾、通利、利尿、通竅為主。
方中益氣湯合五苓散:黃芪、黨參、白術、柴胡、當歸、陳皮、辛夷、茯苓、澤瀉、石菖蒲、車前子、葛根、木通;水煎服。
3、氣血瘀滯
癥狀:耳內堵塞,聽力下降,耳鳴,久久不愈。鼓膜內陷明顯,或有增厚、石灰性、粘連、萎縮;舌質暗紅,脈澀。
治法要活血通絡,開竅通耳。
方劑補陽還五湯:黃芪、當歸、川芎、桃仁、紅花、全蠍、地龍、黃精、葛根、絲瓜、路路通。若出現頭暈、腰膝酸軟、腎精虛弱,可加入六味地黃丸或二龍左慈丸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