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凍瘡的關鍵是擺脫濕冷環境和冷暖操作,凍瘡局部保持溫暖幹燥,否則容易復發。較好的處理方法是:
(1)堅持用40℃水溫浸泡患處。
(2)外用硫酸新黴素乳膏或呋喃西林乳膏,有效率85-95%。
預防凍瘡復發的主要措施有:
(1)使房間防寒、保暖、防潮,室內溫度最好保持在15℃以上,相對濕度保持在50%左右。
(2)保持鞋襪、鞋墊、手套幹燥。腳汗者不宜穿膠鞋,用止汗粉。
註意事項:
為了防患於未然,我們應該經常鍛煉,提高身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並註意全身和局部保暖,盡早戴手套,鞋襪保暖寬松,保持手腳幹爽。食物要有足夠的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保證身體有足夠的熱量。平時要定期按摩手腳的耳廓,促進手腳的血液循環。每年反復凍傷的患者,可以在入冬前用紫外線照射曾經凍傷的部位,起到預防作用。患凍瘡後,宜盡早治療。凍瘡膏和水貂油防凍裂膏有壹定療效。
如何治療凍瘡
在寒冷的冬天,我們的身體,尤其是暴露和突出的部位,如鼻子、耳朵、臉、手和腳,很容易凍傷。日常生活中很多食物或物品對治療凍瘡都有很好的效果。
長度將冬瓜、茄子根的皮用水浸泡2-4小時,然後在火上加熱至50℃左右,用其熏洗患處,有止癢、加速血液循環的作用,對治療凍瘡有很好的效果。
2.將紅辣椒放入容器中,倒入開水,蓋上嘴,浸泡10分鐘,趁熱熏患處。水溫稍低時,浸泡患處或用水塗抹。然後撕下辣椒,用內側輕輕塗抹在患處,再讓其自然晾幹。
3.蘿蔔片烤好後敷在患處,每天2-5次。
4.將仙人掌洗凈,切成薄片,搗碎,敷在患處,用幹凈的方巾包好,每2-3天更換壹次。壹般2次即可治愈。
5.用手摩擦患處使皮膚溫熱軟化,用溫開水浸泡約15分鐘,用碘酒、烈性酒、10%樟腦酒精中的壹種塗抹患處。
6.將橘皮用火焚燒,研成粉末,與肉油調勻,塗於患處。
7.將幹辣椒粉、幹姜粉、大蒜等混合。按1: 3: 1的比例,用酒精浸泡,48小時後加入適量樟腦,調勻後敷於患處。
8.將蔥、蒜、姜搗成糊狀,敷在患處。
凍瘡是冬季常見病,表現為裸露部位充血水腫、紅斑,高溫時皮膚瘙癢。嚴重時,患部會出現皮膚糜爛和潰瘍。病程長,冬季會復發,不易治愈。對於壹些年輕女士來說,不僅影響了手部的美觀,也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治療方面,雖然方法很多,但很少能治愈,所以往往比較困難。
中醫認為,凍瘡患者大多陽虛,所以氣血運行不暢,脈絡淤滯。久而久之,皮膚會失去營養,導致陰寒長期臥脈。所以凍瘡會反復發生。夏季治療凍瘡是中醫的壹大特色。“春夏養陽”的治療原則是在蘇文的四氣調神理論中提出的。根據中醫陰陽四時波動理論,人體的陽氣在春夏更旺盛,秋冬更收斂衰弱,這是人與自然對應的結果。利用夏季氣溫高,人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節陰陽平衡,使凍瘡等壹些慢性疾病得到恢復。
陽虛的人在夏季可以受到自然界陽氣旺盛的影響,使人體內的陽氣在夏季處於節律變化的高峰期,寒氣凝結在體內,容易排除和解決,皮膚毛孔在夏季容易擴張。如果用活血化瘀的藥物治療,往往能事半功倍。相反,冬季人體處於陽氣年節律的低谷,即使補充,療效也不理想。李斌醫生說,由此可見,冬病夏治的基本思路是:壹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陽氣上升的趨勢,使體內陽氣處於上升狀態,寒凝之氣容易被化解,用活血化瘀的藥物進行治療,從而更好地發揮扶陽散寒的治療目的。另壹方面,它可以溫暖陽氣,如果陽氣充足,冬天就不容易被寒冷所傷。
治療:
1.將適量的新鮮芝麻葉放在已發生凍傷的部位,用手來回揉搓20分鐘左右,讓汁液停留在皮膚上,1小時後洗掉,每天1次,持續1周。
2.吃西瓜時,將西瓜皮留厚壹點,形成白色略泛紅的外觀,用它輕輕摩擦凍傷部位,每次3分鐘,每天1次,持續1周。
3.65,438+00g紅辣椒,去皮切碎,用60 ml白酒浸泡7天,再用3 g樟腦搖勻。使用時,用無菌棉簽塗抹凍傷部位,每天兩次,持續1周。
4.生姜60克,搗碎,加入100毫升白酒浸泡3天。使用時,將消毒後的棉簽浸入藥液中,塗抹在有凍瘡的部位,每天兩次,持續1周。
5.將茄子根60克和花椒10克用水煎煮和熏蒸,每天1次,每次10-30分鐘,每天1劑,持續1周。
以上方法如果選擇1種,5-7天就能有效防凍。
辣椒
將辣椒用白酒浸泡壹周後,將凍瘡塗於患處,可消炎、止痛、止癢。
精力
將新鮮姜片敷在經常引起凍傷的皮膚上幾天,防止凍傷再生;如果已經生了凍瘡,可以用鮮姜汁加熱,熬成糊狀。冷卻後塗在凍瘡患處,每天兩次,連續三天,會有效果。
小紅蘿蔔
將蘿蔔切片,用電爐或
炭火等熱源烤軟,貼在凍瘡患處。繼續烘烤,直到距離和熱度感覺舒適。幾分鐘後,凍瘡會感到癢,直到腫脹消失。
大白菜
將白菜、茄子根等量洗凈,然後煎濃湯,趁熱洗凈患處,每日早晚各壹次。
山楂
將1片山楂放在爐子上煮熟變軟,然後搓成泥敷在患處。同時將患肢放在爐子上烤,壹邊敷,壹邊輕輕摩擦患部皮膚,直到山楂泥幹了,洗掉。每天治療3-5次。
響應者:老鼠愛上觸摸——高級魔術師7級11-1 12:29。
-
凍傷發生在寒冷季節,壹般在5℃以下,春季氣候轉暖後自愈,但入冬後易復發。很多人壹旦患了凍瘡,每年冬天都會復發。凍傷在兒童和小學生中最常見。手、足、耳廓最易發生。癥狀包括局部皮膚變冷,暗紫紅色或紫藍色斑塊,以及軟按壓。在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水泡,破裂後會形成糜爛或潰瘍。遇到熱後感覺癢,灼痛。延遲愈合者有硬結。嚴重的凍瘡會留下疤痕,對寒冷過敏。
凍瘡的發病機制不是很清楚,可能與皮膚血管對寒冷過敏、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遺傳因素等有關。經常接觸冷水的人容易得這種病。長期生活在我國南北方壹些沿海地區或寒冷潮濕環境中的人容易患此病。
濕度可以加速體表散熱,所以冬天濕度大的地區凍瘡發病率更高。此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四肢血液循環不暢、手足多汗、缺乏運動、營養不良、貧血以及壹些慢性疾病等也往往是凍瘡的誘因。
預防凍瘡主要是保暖幹燥,鞋襪不要太緊,凍傷部位不要馬上烘烤和用熱水浸泡。凡士林或其他油可以塗在易受傷的部位來保護皮膚。未破的凍瘡可以用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局部擦,如10%樟腦精或胡椒酊。辣椒水局部燙傷有壹定效果。當出現潰瘍時,應用5%硼酸軟膏、紅曲黴毒素軟膏或豬油蜂蜜軟膏(豬油30%蜂蜜70%)塗抹包紮。同時,口服外周血管擴張劑如煙酸。中醫治療原則為溫經通絡、活血化瘀,方劑以當歸四逆湯或陽和湯加減。
治愈凍瘡的關鍵是擺脫濕冷環境和冷暖操作,凍瘡局部保持溫暖幹燥,否則容易復發。較好的處理方法是:
(1)堅持用40℃水溫浸泡患處。
(2)外用硫酸新黴素乳膏或呋喃西林乳膏,有效率85-95%。
預防凍瘡復發的主要措施有:
(1)使房間防寒、保暖、防潮,室內溫度最好保持在15℃以上,相對濕度保持在50%左右。
(2)保持鞋襪、鞋墊、手套幹燥。腳汗者不宜穿膠鞋,用止汗粉。
註意事項:
為了防患於未然,我們應該經常鍛煉,提高身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並註意全身和局部保暖,盡早戴手套,鞋襪保暖寬松,保持手腳幹爽。食物要有足夠的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保證身體有足夠的熱量。平時要定期按摩手腳的耳廓,促進手腳的血液循環。每年反復凍傷的患者,可以在入冬前用紫外線照射曾經凍傷的部位,起到預防作用。患凍瘡後,宜盡早治療。凍瘡膏和水貂油防凍裂膏有壹定療效。
參考資料:
/jbzt/皮福興-1/皮夫-1/董-1/yfzsl/2005022313121116590 .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