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流涎簡介

流涎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癥狀5病因病機6關於脾風生津7關於脾熱生津8關於脾虛生津9關於脾虛生津10參考附件:1治療流口水的穴位。2治療流涎的方劑3治療流涎的中成藥4流涎相關藥物5古籍流涎1拼音liú xián

2英文參考流涎[中醫術語審定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流涎[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10)]

唾液(o)ea [21世紀科技雙語詞典]

口水,口水【湘雅醫學詞典】

運球【湘雅醫學詞典】

胡言亂語[湘雅醫學詞典]

流口水【湘雅醫學詞典】

《湘雅醫學詞典》

牙齦增生* * *[湘雅醫學詞典]

甲流[湘雅醫學詞典]

流涎[湘雅醫學詞典]

塞利***【湘雅醫學詞典】

流涎[湘雅醫學詞典]

流涎[湘雅醫學詞典]

3總結流涎[1][2]為癥狀名稱[3]。

中醫術語(2004):流涎是指唾液不自覺或不由自主地頻繁流出口腔的表現[4]。

中醫術語(2010):唾液是指兩歲以後口中不由自主地頻繁流出唾液的表現[2]。

4.癥狀患者口流涎,難以控制[3]。

5病因病機《張氏壹通》:“夫脾主津,脾虛不能納,常流口水。”多為脾熱或脾胃虛寒所致,升降異常,不能攝於[3]。

6關於脾風生津,脾風生津是指小兒脾經受風生津過多的癥狀[5]。由於感冒的不順從,脾胃和氣機不協調,導致唾液和乳汁瀦留,甚至困倦和多睡[5]。治療應調和脾胃,祛風化痰[5]。用防風散(防風、羚羊角、人參、枳殼、甘草、半夏)[5]。

7關於脾熱生津,脾熱生津是指脾經風熱生津[6]。《太平盛輝方》:“小兒多涎,風熱郁結於脾,積於津。唾液多了,就吃不了奶,唾液沫濃,但濃而熱。”治療要清脾清熱[6]。

8關於脾寒生津,脾寒生津又稱為捏涎渦[5]。《普濟方》卷三六二:“脾之津液為唾液,其津液因脾氣寒而不能收,故流出,染於胃上。”治療宜溫中健脾。用益黃散和理中丸[5]。

9關於脾虛生津脾虛生津是指脾氣虛弱,生津者[7]。《證治與兒科規範》:“小兒流涎,因脾氣不足,不能攝四液所致。”癥狀包括精神疲勞,面色萎黃,唾液稀薄[7]。宜補脾氣,用補中益氣湯[7]。

10

  • 上一篇:曼陀羅葉版本1
  • 下一篇:最近有人送枇杷膏。兒童可以吃潘高壽蛇膽川貝枇杷膏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