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的原因
1.幽門螺桿菌感染
馬歇爾和沃倫因在1983成功培養幽門螺桿菌並提出其感染在消化性潰瘍發病中起作用而獲得2005年諾貝爾醫學獎。大量研究充分證明,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
2.藥物和飲食因素
長期使用阿司匹林、皮質類固醇等藥物容易引起此病。此外,長期吸煙、長期飲酒似乎與喝濃茶、咖啡也有關系。
3.胃酸和胃蛋白酶
消化性潰瘍的最終形成是由胃酸/胃蛋白酶自我消化引起的,胃酸是潰瘍發生的決定性因素。
4.壓力心理因素
急性壓力會導致應激性潰瘍。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或情緒波動的人容易患消化性潰瘍。
5.遺傳因素
在壹些罕見的遺傳綜合征中,如多發性內分泌腺瘤I型和系統性肥大細胞增多癥,消化性潰瘍是其臨床表現的壹部分。
6.異常胃運動
部分胃潰瘍患者存在胃動力障礙,如胃排空延遲引起的胃酸分泌增加,十二指腸-胃反流引起的膽汁、胰液、溶血卵磷脂對胃黏膜的損害。
7.其他因素
如單純皰疹病毒I型可能與局部感染有關。腎移植或免疫缺陷患者也可能涉及巨細胞病毒感染。
壹種治療胃潰瘍的藥方
紅茶療法
紅茶是壹種充分發酵的茶,對修復胃黏膜大有裨益。患者可取上好的紅茶8克,用開水沖泡五分鐘,加入適量牛奶或紅糖,每日飲用兩三次。胃潰瘍的癥狀可以得到壹定程度的緩解。
蛋殼療法
把生雞蛋殼烤成黃色,然後磨成粉。患者每次服用5g,用50度左右的水沖服為宜。這種方法可以適度緩解胃潰瘍。
蛋黃療法
如果把雞蛋比作細胞,蛋黃就是細胞核。蛋黃含有18%的蛋白質,30%的脂肪,以及其他礦物質和維生素。維生素B2可以預防潰瘍並促進潰瘍面的愈合。兩個煮熟的雞蛋,取出蛋黃,在幹鍋裏翻炒至變成細粉,接近棕色,註意防止燒焦,然後用溫水送服,可以有效治療和預防胃潰瘍。
胃潰瘍的癥狀
上腹痛是這種疾病的主要癥狀。多位於上腹部,也可位於左上腹部或胸骨、劍突後方。常呈現鈍痛、隱痛、脹痛、灼痛。胃潰瘍的疼痛壹般在飯後1小時內出現,1 ~ 2小時後逐漸緩解,直至下壹餐後上述節律再次出現。部分患者可能無癥狀,或以出血、穿孔等並發癥為首發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