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頭暈的疾病有很多種。能引起頭暈的疾病大概有上百種,不同疾病的病因也不壹樣。根據病變部位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外周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大類。中樞性眩暈是由腦組織和腦神經疾病引起的,如聽神經瘤和腦血管疾病,約占眩暈患者總數的30%。周圍性眩暈約占70%,大多數周圍性眩暈與我們的耳部疾病有關。周圍性眩暈發作常伴有耳蝸癥狀(聽力改變、耳鳴)和惡心、嘔吐、出冷汗等自主神經系統癥狀。有些病可以反復發作眩暈,自行緩解。
1.高血壓:高血壓引起的眩暈多是由於情緒變化、精神緊張或精神刺激引起的血壓波動。也有的是濫用降壓藥,使血壓突然急劇下降,頭暈目眩。
2.低血壓:低血壓和頭暈也很常見,尤其是年輕人,容易反復發作。體位性低血壓頭暈多見於中老年人。當他們站起來或起床時,突然感到頭暈,並立即消失,然後在做同樣的動作時感到頭暈。
3.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硬化引起的腦血栓粘連可誘發腦缺血發作。如果這種腦缺血來源於頸內動脈,可出現漂浮性眩暈和眼前發黑。
4.腦腫瘤:前庭中樞系統的小腦和腦幹容易出現旋轉性眩暈。腦腫瘤引起的眩暈,壹方面是由於顱內壓增高,另壹方面是由於腦腫瘤壓迫引起的血液循環障礙,直接或間接損傷前庭核及其通路,產生眩暈。
5.腦血栓:輕度腦血栓可引起頭暈。這是因為動脈硬化導致動脈管腔內膜病變狹窄後,遠端仍能自動調節,降低血管阻力,建立側支循環,維持“正常”血流,暫時防止腦血栓形成。但是,患者仍然會感到頭暈或目眩。壹個肢體麻木或無力等癥狀。
6.貧血:貧血易因腦缺氧引起頭暈,尤其是惡性貧血。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缺氧,患者可能遭受神經系統的器質性變化。因此,患者的運動感或位置感及下肢振動均可喪失,頭暈加重。
7.甲減:該病患者血壓低,心輸出量減少,血流緩慢,因前庭系統缺氧而導致頭暈。此外,新陳代謝低,血液中積累的乳酸擴散到內耳,也會引起頭暈。
8.運動不足:有些人平時缺乏運動,心肺功能較弱。如果他們突然劇烈運動,他們可能會感到頭暈。運動時間過長,體內營養物質消耗過多,血糖濃度降低,或者劇烈運動,呼吸加快,體內供氧不足,也容易出現頭暈。
9.內耳疾病:美尼爾氏綜合征、迷路炎和前庭神經炎是耳源性眩暈的常見原因。
10.服用過程中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
[編輯本段]頭暈的類型
前庭神經炎
前庭神經炎是末梢神經炎的壹種。病變發生在前庭神經節向心部或前庭通路。發病前兩周左右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眩暈癥狀可以突然出現,持續幾天或幾個月,並在運動時加重。自主神經系統癥狀壹般比梅尼埃病輕微。聽力無變化,即無耳鳴耳聾主訴。大部分患者癥狀在兩三個月後完全緩解,只有少數病例反復發作。檢查時可見健側自發性眼震,患側前庭功能障礙或半規管麻痹。沒有其他顱神經損傷的癥狀。
伴眩暈的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聾伴眩暈多見於30~50歲,可能由內耳病毒感染、血管病變或窗膜破裂引起。患者突然壹側耳鳴耳聾,部分伴有頭暈嘔吐。病情與梅尼埃病相似,但頭暈持續時間較長,以後沒有復發。聽力檢查顯示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大多在60db以上),眩暈患者前庭功能可受損。
迷路炎
迷路炎在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中,感染的擴散可波及內耳迷路,造成漿液性或化膿性迷路炎。此時,患者除耳漏外,還會伴有耳鳴、頭暈、惡心、嘔吐和聽力下降,患側可出現自發性眼震。當迷路有瘺管時,外耳道壓迫可引起頭暈,眼震更明顯,即瘺管試驗陽性。當病情進展為化膿性迷路炎時,不僅頭暈嚴重並持續存在,還可出現聽力下降至完全耳聾,自發性眼震轉向健側,前庭功能試驗消失。出現上述情況時,應拍耳乳突X線片,最好做顳骨ct掃描,明確是否存在乳突炎、膽脂瘤、迷路瘺管。病毒性迷路炎多由皰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感染後,患者出現頭暈、步態不穩、明顯惡心嘔吐,且大多伴有重度耳聾。前庭功能檢查示患側低下或消失。眩暈癥狀可在1 ~ 3個月後逐漸完全消失,原因是患者健側前庭功能正常。
迷宮式振蕩
迷路震蕩多由頭部外傷引起,常與腦震蕩並存。由於爆炸後強烈的空氣翻騰沖擊,還會引起內耳迷路震蕩。創傷後,患者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和受傷耳朵聽力喪失。耳科檢查時,有的伴有鼓膜外傷,鼓膜破裂或出血。在聽力檢查中,可見到不同程度、不同性質的單側或雙側聽閾改變,嚴重者可全聾。有些聲導抗測聽可以提示聽骨鏈受損,患側前庭功能低下。在診斷腦震蕩患者時,尤其是有聽力障礙和頭暈的患者,應註意可能同時存在定向障礙。
前庭藥物中毒
前庭系統藥物中毒使用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或使用奎寧、水楊酸類藥物,或過量使用苯妥英鈉,均可引起內耳中毒。壹般在服藥後數天或數周出現前庭中毒癥狀,表現為頭暈、步履蹣跚。以前會走路的孩子會不穩,行走困難。成年人會有無根感,行走困難,尤其是晚上。坐或躺在床上時眩暈不明顯,活動時加重。有的人還伴有耳鳴耳聾。耳蝸中毒的癥狀可以與前庭中毒同時發生或晚於前庭中毒。如果前庭藥物中毒發生在兒童期,由於兒童尚處於發育階段,代償能力強,行走困難可明顯改善,數周後癥狀可消除,壹般預後良好。與老年人相比,年齡越高,恢復越慢。
運動病
暈車俗稱“暈車”、“暈船”、“暈機”。學齡兒童較為普遍,女性多於男性。表現為因不適應運動中的加速度刺激,在乘坐某車、船、飛機或旋轉玩具時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冷汗、臉色蒼白等癥狀。大部分是坐臥車造成的,可能與車速快、車廂封閉等因素有關。大約壹半的患者有陽性家族史。檢查時聽力正常,前庭功能可靈敏或低下。暈動病的發病機制還不完全清楚,每個患者的癥狀都不壹樣。壹般通過反復、循序漸進的騎行訓練,可以減輕或消除暈車的程度。
位置性眩暈
位置性眩暈不同於梅尼埃病。位置性眩暈是指眩暈的發作不是自發的,而是誘發的,即眩暈只發生在壹個或幾個特定的頭部位置,包括外周前庭和中樞。
外周前庭性眩暈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最有可能是由外傷、血管疾病、感染等引起的。退化的耳石和細胞沈積在後半規管壺腹的橡膠尖上,增加了密度。頭位變化時,橡膠尖偏轉,誘發眩暈。臨床表現只是取某壹頭位時的短暫性眩暈,很少持續超過30秒,沒有耳鳴耳聾。眩暈發作時取頭位,數秒潛伏期後出現頭暈和旋轉性眼震,重復實驗時反應減弱甚至停止,檢查壹段時間後可再次誘發。前庭功能有多正常?
中樞性患者見於後顱窩疾病,頭位誘發時出現的眼球震顫持續時間較長,多為垂直,無潛伏期和乏力感。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多見於中年女性,敏感興奮或內向者易發病。發病前可有精神刺激、突然頭暈、位置旋轉、害怕睜眼等癥狀,通常伴有惡心、冷汗、臉色蒼白等癥狀,發作後恢復正常。聽力和前庭功能測試正常。
先天性前庭水管擴大綜合征
由valvassori從1978中首次報道,在國內已廣泛見到。這種疾病多見於兒童期。孩子從小聽力就差,伴有言語障礙,聽力可不對稱。由於頭部外傷、感冒和其他誘因,他們經常出現聽力波動。有些孩子有典型的眩暈發作史,與梅尼埃病非常相似。眩暈發作後,他們的聽力下降。反復出現聽力波動後,可造成嚴重的聽力損傷,且難以恢復。本病的診斷主要依據顳骨ct檢查上前庭導水管增大,有時可伴有前庭和半規管或耳蝸的先天畸形。兒童可能有積極的家族史,兄弟姐妹容易患同樣的疾病。
頸性眩暈
頸椎及相關軟組織(關節囊、韌帶等)器質性或功能性改變引起的眩暈。).常見的頸椎器質性損傷和頸部軟組織病變,如頸椎病、枕骨畸形、頸部外傷、頸肋及肌肉損傷、關節囊腫、椎間盤突出、前斜角肌壓迫、韌帶損傷等。,刺激頸部交感神經,引起椎動脈痙攣。眩暈通常發生在頸部旋轉時,壹般無耳蝸癥狀,可伴有頸枕疼痛、頸椎附近深部壓痛、手臂麻木無力等。
耳性眩暈:指前庭迷路覺異常引起的眩暈。當hydrolabyrinthine綜合征(美尼爾氏綜合征)、運動病(暈動病)、迷路炎、迷路出血或中毒、前庭神經炎或損傷、中耳感染等均可引起姿勢平衡障礙和頭暈。由於前庭核通過內側束與動眼神經核關系密切,故前房受病理刺激時常出現眼球震顫。耳源性眩暈的主要表現為陣發性眩暈、聽力下降和耳鳴。嚴重者常伴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等迷走神經刺激,可出現水平或水平及旋轉性眼震。發作時間短,患者常感到物體旋轉或自行旋轉,行走時可能傾斜或跌倒,發作時有意識。
中毒性眩暈:常見的耳毒性藥物有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異煙肼、奎寧、水楊酸、有機磷、汞、鋁、酒精和煙草。主要損傷內耳的聽覺神經末梢,前庭器官中毒引起頭暈。如果耳蝸神經也受損,則出現雙側性感音神經性耳鳴。
頸性眩暈(椎動脈壓迫綜合征):多為頸椎肥大性骨質增生,導致腦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眩暈發作往往與頭頸部旋轉有關。固定患者頭部,左右轉動身體,可立即誘發頭暈,常伴有復視、火花或暫時性視野不足。x光檢查顯示頸椎有骨質增生。
小腦疾病:可見於蚯蚓下端腫瘤及小葉結節、小腦後下動脈血栓形成。多為失衡、輕度頭暈、酒醉步態、眼球震顫,往往不明顯。小腦下後動脈血栓形成常導致嚴重的頭暈、上下肢共濟失調,多為意識不清,包括眼球震顫、言語不清、吞咽困難等。
腦部疾病:如癲癇發作的眩暈先兆、偏頭痛發作、腦血管硬化和腦腫瘤的顱內高壓。這種眩暈往往根據其原發病進行診斷。
眼性眩暈:如果復視是眼肌麻痹引起的,要註意開快車或站在懸崖上,引起頭暈目眩。
[編輯本段]治療
西藥
(1)梅尼埃病以前叫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以前叫梅尼埃病,是最典型的內耳疾病引起的眩暈。其病理改變為內淋巴積水,多見於中年人,10歲以下兒童較少見,老年後逐漸減少。該病以反復發作的眩暈為特征,伴有耳聾、耳鳴、耳悶,可伴有耳聾、惡心、嘔吐、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等癥狀。耳聾多為單側,早期有聽力波動,可恢復正常,耳聾患者約15-20%可影響對側耳;耳鳴通常在眩暈發作前加重,早期可隨眩暈緩解而消失,反復眩暈發作後會持續較長時間。前庭功能試驗溫度試驗壹般是患側半規管功能低下或消失。聽力檢查顯示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早期典型病例為低頻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如果做了耳蝸電圖,應記錄基底增寬的負相和電位,發作時患者的-SP/AP比值≥ 40%。
急性發作時妳應該呆在床上。東莨菪堿0.6mg口服或肌註,每4 ~ 6小時1次,可緩解胃腸道癥狀;他汀4 ~ 8 mg,每日3次,可改善內耳血液循環,緩解迷路積水;美克洛嗪25mg,每日3 ~ 4次,可抑制前庭系統,緩解癥狀。地西泮2 ~ 5 mg口服,每6 ~ 8小時1次,緩解焦慮。
發作頻繁,癥狀嚴重,藥物治療無效,可考慮手術破壞迷路或切斷前庭神經。
(2)其他類型的眩暈應在病因治療的同時進行對癥治療(詳見相關章節)。
呆在床上。
可選擇苯海拉明50 ~ 100 mg,每4 ~ 6小時1次或鹽酸敏克凈25mg,每日3次。
中藥
(1)肝陽上亢:頭暈面紅目赤,口苦易怒,肢體麻木震顫嚴重,頭暈頭痛,語言不利,惡心嘔吐,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平肝潛陽。
處方:天麻10克,鉤藤10克,石決明30克,生牡蠣30克(先炒),赭石30克(先炒),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黃芩10克。
(2)痰濁阻絡:頭暈頭重,胸悶乏力,食欲不振,偶有吐沫,苔膩,脈滑。
治療:化痰健脾。
處方:半夏10g,白術10g,天麻10g,橙子10g,茯苓10g,生姜2g,大棗6g,甘草6g。
(3)瘀血阻絡:頭暈伴頭痛,局部疼痛,心悸,煩悶,乏力,唇暗或舌有瘀斑,脈澀或細。
治療:活血化瘀,促進再生。
處方:當歸15g,生地15g,桃仁6g,紅花6g,赤芍6g,枳殼10g,柴胡6g,桔梗6g,川芎6g,牛膝6g,天麻6g。
(4)腎精不足:頭暈耳鳴,遺精,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舌淡紅,苔少或無,脈細。
治療:補腎填精。
處方:黨參15g、熟地黃12g、茯苓12g、天冬12g、麥冬12g、柴禾車10g、龜板15g(先炒)、杜仲65433。
10g,女貞子10g,早蓮10g。
(5)氣血不足:活動後頭暈加重,神疲乏力,氣短,面色蒼白,食欲不振,舌質淡胖,脈細或弱。
治療:益氣養血健脾。
處方:人參15g(另煎),黃芪25g,當歸12g,白術12g,茯苓10g,川芎12g,白芍12g,地黃12g。
(6)針刺治療:主要穴位:風池穴、百會穴、唐寅穴、合谷穴、任重穴、睡穴、太沖穴。配穴:惡心嘔吐者加內關、神門、足三裏;耳鳴加颶風,聽力宮,率谷和中柱。
其他療法
1.針灸療法
(1)體針:肝陽上亢型眩暈急性發作,可用針刺太沖穴、瀉下法治療。對於氣血兩虛所致的頭暈,可選擇脾俞、腎俞、關元、足三裏等穴位進行補療或艾灸。對於肝陽上亢者,可選擇風池穴、行間穴、下溪穴進行瀉下。對於肝腎陰虛的患者,加針刺肝俞、腎俞作為補充方法。痰阻者,可選用內關、豐隆、解溪等穴,用瀉法。各種急性發作的虛證眩暈,都可以艾灸百會穴。
(2)耳針:選腎、神門、枕、內耳、皮質下。壹次吃兩片。3分,中強刺激,留針30分鐘,間歇撚針。每天1次,5-7月1個療程。
(3)頭針:選擇雙側耳穴,每天1次,5 ~ 10天為1個療程。
2.飲食療法
(1)天麻燉豬腦:天麻10g,豬腦1g洗凈,放入燉鍋內,加入適量清水,隔水燉服。可用於治療肝陽上亢型眩暈。
(2)五月艾草煮雞蛋:五月艾草用45g,黑豆30g,雞蛋2個,水煮。用於治療血虛頭暈。
(3)羊頭黃芪湯:羊頭(含羊腦)1片,黃芪20g,水煎服。可用於治療腎精不足所致頭暈。
[編輯此段]預防和善後護理
1.患者要保持良好的情緒;醫生要多做解釋,消除患者的緊張和擔憂。
2.發作時妳應該呆在床上。房間要安靜,空氣要通暢,光線盡量暗。忌刺激性食物、煙酒,少吃鹽。
3.幕間休息時不宜單獨外出,以防意外。
[編輯本段]禁忌物品:
蜂蜜:性平,味甘。雖有補中之功,但有黏滯之弊。所以體虛頭暈的人要適當食用,痰濁阻滯者不宜食用。
大棗:性溫,味甘。能補益氣血,適用於氣血不足頭暈目眩者。但是大棗油膩,有助於化痰。《醫學概論》中認為“多食而動風”。對於因痰濁而頭暈的人,吃了會加重痰濕,應避免。
辣椒:《食忌》說它“硬而熱”,所以容易耗陰,助熱上火。《藥性考》中指出:“辣椒太暈不能吃,故也熱。”這說明肝陽上亢、肝火亢盛的人,包括高血壓引起的頭暈,都不宜食用。
荔枝:性溫,味甘。《玉蜀黍藥解》雲:“荔枝溫潤。”《本草綱目》曾說:“火病人尤忌。”古人還認為吃太多荔枝肉會使人中毒,引起頭暈、惡心、疲勞,這是由於吃得太多,引起體內糖代謝紊亂。因此,因肝火、痰濁而頭暈的人應忌食。
黃精:在《本草筆記》中記載:“黃精為油膩之品。如果是脾虛濕盛,不宜服用,以免與膈肌膩在壹起。”《本草正義》也說:“濕痰者必服。”所以痰濁、陽氣不足而頭暈的人不宜食用。
芥末:雖有化痰益氣的作用,但易生熱助火。《本草》說:“多食而動風。”《本草綱目》也說:“久食,積溫成熱,辛散過猛,耗人真元,肝病眩。”所以肝火亢盛,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者不宜食用。
檳榔:破氣耗氣的食物。《本草經》中有警告:“氣虛者宜忌。陰陽兩虛,氣不足的地方,...是忌諱。”因此,因氣血不足、體弱而頭暈者不宜進食。
蘿蔔纓:即蘿蔔葉。能理氣消食,易耗氣傷正。所以飲片新參告誡:“氣虛血弱者忌用。”因此,氣血兩虛而體弱多病、頭暈目眩的人應避免食用。
荷葉:性平,味苦。雖能“清頭目風熱,止眩暈”,但對於氣血不足而頭暈目眩者,應忌用。正如《本草從新》所說:“升散耗,虛者禁之。”
此外,體虛頭暈的人也應避免吃辛辣、芳香、幹燥的東西,如蔥、姜、辣椒、花椒、桂皮、蘿蔔、茶、白酒等。痰濕眩暈者也應忌食桂圓、肥肉、黃芪、鵝等滋養油膩、助濕生痰之品;肝陽上亢型眩暈患者還應避免食用狗肉、公雞、辣椒、肉桂、人參、川芎、紫河車等有助於清熱上火的甘辛辣食物。
【編輯此段】頭暈飲食處方
1.將枸杞15克、紅棗10枚加水煎煮30分鐘,雞蛋2個打碎煮熟,分早晚兩次服用。能補益氣血,強身健體,對貧血、慢性肝炎、肺結核等慢性疾病引起的頭暈目眩、精神恍惚、視力下降、夜尿多有療效。
2.將雞肉250克、何首烏20克、當歸20克、枸杞20克用水煮熟,吃肉喝湯。能補血養肝,治療肝血不足引起的頭暈目眩。
3.牛肝切片100g,枸杞30g加水,吃牛肝湯,每日壹劑。能補血養肝,治療肝血不足引起的頭暈目眩。
4.洋甘菊粳米粥:取洋甘菊15 ~ 30g的鮮芽或幼苗,洗凈,用粳米60g加冰糖適量煮粥,早晚餐服用,每日1次,連服7天。適用於高血壓、肝火亢盛所致的頭暈。
5.芹菜苦瓜湯:芹菜500克,苦瓜60克,煮湯喝。或用芹菜250克,苦瓜30克,用開水燙2分鐘,切碎取汁,加適量糖,開水沖服,每日1劑,連用數日。適用於陰虛陽虛引起的高血壓、頭暈等癥。
6.葛根大米粥:鮮葛根適當洗凈切片,沙參、麥冬各20克。水磨後,澱粉澄清,曬幹。每次用葛根沙參麥冬粉30克,粳米60克煮粥,每日壹劑,可定時食用。適用於高血壓病陰陽兩虛所致的頭暈目眩。
7.車前子粳米粥:車前子15g(布袋)水煎去渣,加粳米60g煮粥。將適量玉米粉溶於冷水中,煮成粥,每日1劑,常食。適用於高血壓病痰濕壅盛所致的頭暈。
8、烏雞糯米粥:烏雞1切幹凈,濃煎雞汁,黃芪15克煎汁,和糯米100克* * *粥,早晚趁熱服用。用於氣血兩虛的眩暈患者。
9.荔枝糯米粥:將荔枝肉50克、山藥65,438+00克、蓮子65,438+00克加適量水煮至軟爛,再加入大米250克,煮成粥。脾虛血虛頭暈,每日服用兩次。
10、桂圓雞粥:桂圓肉50克,雞蛋1個,大棗30枚,粳米適量,用於氣血兩虛的頭暈患者。
11.人參粳米粥:將3克人參粉(切片)、100克粳米和適量的水煮成粥,然後將煮成汁的冰糖慢慢加入粥中,攪拌均勻。用於中氣不足、陽氣不清的眩暈患者。
[編輯此段]頸性眩暈的治療
頸性眩暈又稱椎動脈型頸椎病,是壹種常見的頸椎病類型,多見於同時患有頸椎病和動脈硬化的老年女性。人腦主要依靠頸動脈和椎動脈供血。椎間隙變窄,椎間孔變窄,椎動脈就會受到壓迫。壹般人頭部旋轉時,椎動脈供血減少30%左右。當有頸椎病伴有椎動脈動脈硬化引起的血管狹窄時,頭部旋轉容易導致腦部嚴重供血不足,導致突然頭暈或視物旋轉,站立不穩。還有的表現為惡心嘔吐,起床或在床上轉頭時頭暈加重,常被誤診為梅尼埃病綜合征。頸性眩暈患者頸棘突附近可有輕度壓痛;轉頸試驗呈陽性;頸椎側位斜位片可見骨質增生,椎間隙和椎間孔變窄。患者通常會出現頸肩痛等頸椎病癥狀。
目前頸性眩暈的治療多為藥物、按摩、牽引等綜合療法。比如眩暈發作時,可使用血管擴張劑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也可配合較重的藥物使用壹些鎮靜藥物,還可使用鈣拮抗劑。如果要用按摩等物理療法,壹定要去正規醫院,否則可能會因為手法不當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現危險。對於多發性眩暈患者,如果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無效,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預防頸性眩暈的主要措施是預防運動損傷。對於伴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頸椎病患者,要註意四個壞處:不宜突然轉頭,頸部活動幅度不宜過大,用力不宜過猛,不宜做旋轉頭頸的頸椎體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