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膜性腎病是病理診斷的名稱,但中醫沒有特發性膜性腎病的病名。因為患者的臨床表現是水腫、泡沫尿等。,中醫通常按照水腫、尿濁、腎風、乏力來治療。近年來,中醫藥在治療特發性膜性腎病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可以提高臨床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特發性膜性腎病發病的關鍵是肺脾腎功能失調,三焦失氣,尤其是脾腎兩虛。人體內氣血津液精液等物質的正常代謝,依賴於肺與水通道的聯系,脾的運化,腎的蒸騰開合和三焦的釋放。肺、脾、腎、三焦失職,導致水濕瀦留,皮膚溢液,精微物質外泄,水腫,蛋白尿。
特發性膜性腎病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如正氣不足,外邪乘虛而入。腎和脾分別為先天和後天,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調節失養,脾腎兩虛,水濕停止聚集,久病入絡形成瘀血,導致體內物質代謝異常,產生特發性膜性腎病。脾腎兩虛是本病的基本病機。蛋白質是人體的精微物質之壹,它依賴於腎藏精,脾運化水谷精微物質。脾虛導致運化不正,清陽不升,精液排出,腎虛導致開合,水濕內停,精液失漏,均可導致蛋白尿和水腫。
“虛”是本病的病機基礎,並指出氣滯不是主要病機方面,臨床用藥不可忽視。臨床上患者常以脾腎氣虛為先,脾為主水之器,腎為主升降濁之器。脾腎兩虛,水溢不受控制,水失所控,脾失運化,腎失所封,出現面部浮腫、胸腔積液、蛋白尿。脾、腎、肝在病機上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腎藏精控水,開竅於二陰,腎氣不改,封藏不穩,故小便不利,發生微漏;脾主運化,脾虛則水液不通,養清降濁是失職;肝主疏泄,肝氣郁結,津液不能排出,濕痰內生。
總結起來,特發性膜性腎病的發病機制是肺、脾、腎、肝、三焦等臟腑功能失調,尤其是脾腎兩虛,風、痰、濕、熱、瘀、毒混雜在壹起而致病。本虛標實,臟腑之氣進壹步虧損,虛實夾雜,是本病反復纏綿的主要原因。
特發性膜性腎病根據病情進展分為水腫期和非水腫期。水腫期用真武湯合石脾湯治療水腫,同時用激素和雷公藤制劑抑制免疫。非水腫期應減少激素至維持劑量,采用健脾補腎法,並選用四君子湯、水陸二仙丸,以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