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口腔潰瘍的中醫理論?

口腔潰瘍的中醫理論?

口腔炎是口腔黏膜的壹種小而痛的潰瘍,有復發。本病多與精神緊張、內分泌失調、營養缺乏、感染、遺傳、免疫功能異常、消化系統疾病等因素有關。中醫認為本病的外因主要是熱毒;內因多為情誌內傷、飲食不當、房室疲勞。此病多見於中年女性,潰瘍多散在粘膜容易活動的區域,疼痛常難以忍受,使患者失眠。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經常將辨證分為六種治療方法。

外邪引起的中毒性口瘡:壹般發生在外邪後1 ~ 2天,伴有外感癥狀。剛開始口腔黏膜充血,發紅,輕微疼痛。舌尖或唇內出現栗子樣小紅點或小皰疹。皰疹在12小時內發生潰瘍,顯示具有清晰邊界的淺表潰瘍。治療宜清熱解毒,健脾祛濕。處方:金銀花18g,連翹15g,藿香12g,木香10g,佩蘭10g,茯苓12g,神曲12g,枳殼10g。

二、脾胃積熱型:癥狀為口、舌多處糜爛生瘡,瘡面紅腫,灼痛,甚至口臭,牙齦腫痛,口渴多飲,小便黃赤便秘,舌紅苔黃,脈滑。治療要清熱瀉火,清胃熱。處方:梔子12g、黃芩12g、連翹12g、大黃10g、芒硝3g、薄荷8g、黃連10g、淡竹葉10g、甘草8g,每日水煎服。

三脾腎陽虛型:癥見口舌生瘡,白色潰瘍,周圍不紅,量少,久不愈,四肢不溫,口幹熱飲,腰酸,尿頻,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膩,脈弱。治療宜溫補腎脾,引火求源。處方:制川烏15g(先煎30分鐘),肉桂3g,生地20g,山茱萸12g,山藥30g,牡丹皮10g,茯苓12g,澤瀉10g,蒼術10g。

四脾胃虛弱型:癥狀為口舌生瘡,面色蒼白凹陷,神疲乏力氣短,食欲不振,四肢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弱。宜補中焦,健脾祛濕。處方:黃芪15 ~ 30g,黨參15g,當歸10g,陳皮10g,柴胡6g,升麻6g,藿香15g,茯苓10g,白術15g。

五心腎陰虛型:癥狀為鮮紅色潰瘍,數量眾多,形態大小不壹,白天輕痛,夜間重痛,伴有心悸不安,失眠多夢,健忘,頭暈耳鳴,腰膝酸痛,咽幹口幹,小便短黃,舌紅苔薄,脈數。宜滋陰清火,養心安神。處方:生地30克,地骨皮15克,山藥5克,澤瀉10克,山茱萸10克,野菊花15克,連翹12克,升麻6克,砂仁3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

血陰兩虛型:舌苔潰爛癥狀多發生在月經前後,伴有經前過度,心煩發熱,口幹欲飲,舌淡苔薄白,脈弱。治療宜養血滋陰,降伏虛火。處方:當歸20g,白芍20g,生地黃15g,淡竹葉10g,茯苓12g,牡丹皮10g,梔子10g,柴胡10g,麥冬10g。

  • 上一篇:如何辨別真的假發?
  • 下一篇:如何報復欺負過自己的人?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