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虛泄瀉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於脾虛引起的泄瀉帶下,茯苓有標本兼治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藥同用。有輔助藥物可以用來補肺脾,治療氣虛。
2、化痰止咳
茯苓不僅能利尿滲濕,還能健脾。對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止聚生痰飲有治療作用。半夏、陳皮可同用,或與桂枝、白術同用。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與半夏、枳殼同用。
3、心悸、失眠等癥狀
茯苓能養心安神,故可用於焦慮、心悸、失眠等癥。常與人參、遠誌、酸棗仁配伍。
4.抗癌
臨床上食道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潰瘍性黑色素瘤等癌癥都是脾虛濕盛、痰飲、濕熱瘀阻者。
5、泌尿不良水腫等癥狀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但藥性溫和,利水而不傷正氣,是利水滲濕的重要藥物。所有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癥狀,無論寒濕、濕熱,還是脾虛濕蘊,均可合用。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同用。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同用。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芪、白術同用。虛寒者,亦可與附子、白術同用。
茯苓的配伍
1、白濁:白鹽壹兩(並建緊濟,壹日火毒),白茯苓、山藥壹兩。為末,棗肉蜜丸大。每次棗湯服30粒。蓋甘助鹹,脾腎兼得。(“直接方向”)
2、癲癇後水腫:小兒癲癇後,血氣微弱,熱在皮膚,身體腫脹。貫眾、葵子、龍膽草、茯苓、前胡等。平分秋色成為最後壹名。每服壹元,水煎。(《盛記總錄》)
3、腎虛白濁:肉蓯蓉、鹿茸、山藥、白茯苓等。,末了米糊丸大,每次棗湯吃30粒。(《盛記總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