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不覺得自己吃的多,但是肚子壹直都是鼓鼓的。躺下後腹部會發出壹些響聲,上廁所也經常拉肚子。
在中醫看來,這些癥狀都是吃了寒涼的食物和飲料,導致脾胃受寒的結果。
中醫養生中壹個常見的說法是脾喜燥惡濕。如果脾虛,那麽多是寒濕的原因。
所以不傷脾陽;脾陽不足後,在寒性食物的消耗下,脾胃運化變得異常。即使吃的很少,胃裏食物的消化也會消耗脾陽。
再加上吃壹些生冷的食物,脾陽的流失會更多,胃裏食物的消化會更慢,這就是經常胃脹的原因。
那個腸鳴音是因為脾虛濕盛,需要通過腸道排出體外。本來排便的時候,很少需要水。現在脾虛積聚的水分和濕氣都到腸道去了,腹瀉也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腸道過於幹燥,就會出現便秘和大便幹燥的情況。如果濕度太高,就會拉肚子。
脾陽虛的人往往舌苔白膩,口中有黏膩感。因為脾虛,他們的舌頭上會有明顯的齒痕。除了這些,還會有怕吃生冷的食物,吃了容易拉肚子。
那怎麽解決脾陽偏寒的情況呢?
在這裏,我要告訴妳壹個只有兩味藥的小方子:厚樸湯;包括厚樸和幹姜。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厚樸:有“行氣消脹需藥”之稱,脾胃受寒後也會有積氣。其次,厚樸還有健脾燥濕的作用。
但幹姜是壹種性熱的中藥,是幹燥的根莖。在這方面,它需要起到“溫中散寒”的作用。在溫熱中,它溫暖脾胃,散寒也是脾胃之寒。
而且幹姜還有健脾壯陽的作用。壹般來說,幹姜是寒邪的“克星”。
這兩種藥合用,能散寒健脾,燥濕行氣。黨雖小,卻考慮到了方方面面。
但是王醫生還是想對大家說,用藥前壹定要有準確的辨證。不要盲目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