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火針簡介

火針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針名火針4.65438+ 0火針歷史4.1萌芽階段4.1.2發展階段4.1.3成熟階段4.65438+ 0.4普及提高階段4.2火針療法原理4.2.1助陽以火溫經4.2.2開門祛邪、散寒

2英文參考火針【湘雅醫學詞典】

3.火針概述:1。針工具的名稱;2.喉部治療設備。

4針名火針火針是針名[1][2]。見“做好壹千塊錢的準備”。又稱煨針、燒針、煨針或燒針[1][2]。古代用麻油燈燒針尖再刺[1]。針為銅鐵材質,針柄用骨、竹或木夾住,避免燙手[1]。有人用不銹鋼絲、鎢絲、鉬絲做成粗細不同的火針,然後用酒精燈點燃。針變紅時,主要用於癰、腫、膿腫、疣、痣、息肉等穴位[1]。現代使用的火針多以不銹鋼制成,長3 ~ 4寸,粗而圓,尖而利,柄以角質或竹或木制成[2]。最近鎢合金制線器類似毫針,稍粗稍長,受熱散熱快,不易變形[2]。使用時,針被燒紅,針在所選部位快速刺出[2]。應掌握深度、位置、血管、臟器和關節附近的傷病員[2]。臨床上多用於癰、瘰癧、頑癬、痹證[2]。還是指大針[2]。

圖片來自中國針灸詞典。

4.1火針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火針已發展為電火針和電熱針,治療範圍擴展到內科、外科、婦科、皮膚科、腫瘤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等多個方面。但是很多關於針灸的教材都沒有講火針或者只是小篇幅討論,火針療法的專著也很少,這對火針今後的發展非常不利。火針療法需要引起從事針灸研究的學者和臨床醫生的更多關註。

[3]火針在古代稱為焦針、挑針、灼針、白針、煨針。將針體燒紅,然後刺入人體的某些穴位或部位,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壹種針灸方法叫做火針療法。此法是針灸的傳統療法,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對多種疾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現就其發展論述如下。

4.1.65438+

火針在《內經》中稱為焦針、挑針。《黃帝內經·靈樞·關震》中說:“九刺則九變...九天刺”,而《黃帝內經·靈樞·金經》也說,“治法是以焦針劫刺”。至於火針,《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首》說:“九日大針四寸長.....壹根大針又尖又圓……”

關於火針療法的適應癥,《黃帝內經·靈樞手搖》剛柔並濟說:“刺寒麻木者呢?”刺大人的用藥燙,刺布的用火燙。“《黃帝內經·靈樞·金靖》中說“刺者急刺寒”,可見火針可治痹證、寒證。”《黃帝內經》說:“病在筋調筋。病在骨,骨在調。燒針劫刺,隨急人而下;病在骨,針藥熨。《黃帝內經·靈樞·金靖》雲:“治在於火針劫刺,知其數,以痛為百分之三十”。說明火針可用於治療急性痛經和骨病。

《黃帝內經》對火針的針、針刺方法、適應癥和禁忌癥作了初步的描述。認為火針的治療多限於寒證,禁忌證為熱證,說明當時火針的應用還沒有完全推廣,只是剛剛起步。

4.1.2發展階段漢晉唐宋時期,關於火針的討論已經打破了《黃帝內經》的範圍,擴大了火針的針刺方法、適應癥和禁忌癥,尤其是火針已被推薦用於內外科等多種疾病,但尚未形成較為完善的理論基礎,處於百家爭鳴的發展階段。

到了漢朝,火針的使用逐漸普及。張仲景在《傷寒論》中稱之為“火針”,不僅擴大了火針治療傷寒表證的適應癥範圍,而且補充了《內經》中的禁忌癥,提出了火針誤治和火針治療後的處理。《傷寒論》對誤用火針後的證候提出了補救措施,如“傷寒脈浮,大夫以火劫之,陽若死,則狂。”如果躺上去,桂枝去芍藥,加舒漆牡蠣龍骨,存主湯。此外,《傷寒論》還指出火針治療後針眼護理不當,感受外邪,可導致豚跑。他說,“燒針是另壹種汗液,針是冷的,紅核的會跑到海豚那裏去。”

然而,皇甫謐的《晉代針灸學經》強調火針的適應癥為寒證、痹證,並肯定“刺法”是針法之壹。同時也指出火針治療必須考慮系統因素。其雲:“故用針者,不知歲月之增,氣之盛衰,虛實之作用,不能為功而功。”陳的《消片方》最早提出“火針”之名,記載火針可治壞疽,並首次提出眼病也可用火針治療。

從上面可以看出,在唐代以前,火針的適應癥並沒有真正突破《黃帝內經》的範圍。唐宋時期,其治療範圍已不局限於痹證、筋、骨疾病的治療,還擴展到內科、外科、眼科、五官、急癥的治療;同時提出了取穴、操作、禁忌等問題,並有火針治療的醫案。

唐孫思邈在《備急千女方》中將火針稱為“白針”。首先,他將火針應用於外科,治療潰瘍、癰、瘰癧、痰、出血等疾病。同時也可用於內科黃疸、風眩暈等疾病。上面寫著“俠客可中穴火針治馬黃壞疽黃身,聲已止”,《千女風眩方》(卷十四)上寫著,“夫風眩暈之癥...著急的時候需要艾灸穴位,這樣可以用火針針灸,沒有絞殺,最好。此外,孫思邈還對“火針”的禁忌穴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明確規定“火針不得用於腹部”。也說明火針在操作過程中應該是熱的。在29日出版的《用針簡例》壹書中說:“用油燒,應該是熱的。不熱則害人”。

宋代以後,火針已被廣泛用於治療內臟疾病。王誌忠在《針灸資生經》中記載了腹痛、哮喘、腰痛等病例。《聖紀總錄》卷壹壹三《五感病治》鉤鐮:“凡眼執拗者,輕燒壹銅針,傳波斯銀礦之名。如果不疼,就不要用其他方法。”

《太平盛輝方》第六十壹卷對壞疽有無火針的證型進行了分析,認為“壞疽之夫,腫頭多膿。”也是第壹次提出火針治療小兒天真痱子的方法:“火針似火,看核大小,做紙環,天真仍需定。燒在針中間,可得兩豆深,即糊沈香膏。”

漢晉唐宋時期對火針的討論已經突破了《黃帝內經》的範疇,擴大了火針的針刺方法、適應癥和禁忌癥,特別是火針已被推薦用於內外科等多種疾病,但尚未形成較為完善的理論基礎,處於百家爭鳴的發展階段。

4.1.3成熟階段明清時期,逐漸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火針理論基礎,從針刺方法、適應癥、禁忌癥等方面展開,規範了火針的針法。火針已用於治療內外科、兒科、五官科等各種專科疾病,並有大量醫案,是火針療法的成熟階段。

明清時期是火針的成熟階段。這壹時期關於“火針療法”的記載很多,對針的器械、操作方法、適用範圍、禁忌等都有所發展和完善,尤其是在明代,對火針的描述最為全面。

明代高武《針灸學集英》全面系統地論述了“火針療法”,包括針和針法,強調針的質地和火候,針刺的深度和適應癥,以及其禁忌癥。比如說“世界上所有治療火針的人都用馬蹄鐵,而...鐵煮而不生,無非是花錢或筋把竈中針當家業。”首先,建議用耐火熟鐵制造火針。同時強調針刺深度要適中,醉酒者不可;在送針方面,他認為“每發壹針,壹針之後要走得快,不宜久留。找的話就用左手快速按壓針孔,疼痛就會停止。不按的話會很痛的。”

關於火針的適應癥,《針灸聚英》繼承了前人的臨床經驗,用火針治療外科疾病和痹癥,並明確記載了治療這些疾病的操作方法。高武也是第壹個提出火針治病機理的醫家,認為“火針也能行氣,火針只能用火力助虛止瀉”;“蓋火針,開其針孔,不塞其門,風邪從這裏出。”

此外,針灸、醫案等。對火針的針刺方法、適應癥、醫案都有詳細的描述。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以《黃帝內經》和《傷寒論》為基礎,全面論述了火針的針刺方法和治療作用,闡述了火針治療癰痹的機理,還描述了火針治療目赤的針刺方法,稱“方法是以平頭針為針,《正宗外科》和《郭瑄瑄外科》中都有火針治療外科疾病的詳細論述。如瘡癰、瘰癧可用火針,雪姬《護嬰小結》指出,小兒氣血兩虛之腋癰,宜先用火針後用火針,肝腎先天稟賦不足、肌營養不良之瘡不能用。明代是火針發展的鼎盛時期。到了清代,由於當時采取了限制中醫的措施,火針療法的發展相對緩慢。只是擴大了火針的治療範圍,在針具和操作方法上沒有太大的改進。

趙誌的《易門補藥》論述了火針用於背部和腹部時的針刺方向和禁忌。* * *羅《本草撰新卷十五火部火針》提出火針的功效是“疏泄祛風”。《針灸集成》認為“怕艾條者,宜用火針”。李雪川《針刺源頭卷三》詳細描述了火針的針刺方法,並強調“燒時,針下,恐油傷手,他人燒之,醫者暫用,以免手熱”;“凡是帶火針的,壹定要先安慰病人,不要受驚嚇”;“針腫的地方不能按,就是用手指從兩邊按,膿就容易出來了。”

吳倩總結前人經驗,歸納火針的適應癥。“火針,也就是古代燒過的針。周身諸邪氣,或風或水,溢於身,留而不渡關節,陷疾者必刺之。”

在這壹階段,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火針理論基礎,不僅擴充了針刺方法、適應癥和禁忌癥,而且規範了火針的針法。火針已用於內外科、兒科、五官科等各種專科疾病的治療,並有大量的醫案,是火針療法的成熟階段。

4.1.4普及提高階段,針灸工具從傳統的粗火針發展到細火針、電火針、電熱針,治療範圍擴展到內科、外科、婦科、皮膚科、腫瘤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等多個方面。近年來,甚至發展到用現代科學方法探索火針的治療機理。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針灸的普及和提高,火針療法更加受到重視。針從傳統的粗火針發展到細火針、電火針、電熱針,治療範圍擴展到內科、外科、婦科、皮膚科、腫瘤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近年來甚至發展到用現代科學方法探索火針的治療機理。

近年來,關於火針抗炎機制的研究很多。卓影等用火針針刺關節周圍阿是穴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23例,提示火針療法可明顯改善患者甲襞微循環。李惠等報道火針能減輕類風濕性關節炎大鼠關節腫脹,升高血清皮質醇,降低IL1β,認為火針對血清皮質醇和IL1β的調節可能是火針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內在機制之壹。虞雯等研究表明,火針能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降低外周血清IgE含量,從而提示火針治療支氣管哮喘具有抗炎、平喘和抗過敏作用。

研究者的“新火針”使用金屬鎢制成的細火針,其針刺方法有深快針、深留針、淺針、慢燃針和快燃針,在火針的創新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王若邦教授對火針水刀、歸來穴治療卵巢囊腫的研究表明,深針優於淺針。唐勇認為燒針的方式應與針刺部位的* * *垂直,將所需加熱部位置於外焰中燒針壹次,達到“針紅”的要求,而不是分段燒針。還有火針針刺時間的研究資料,表明三伏天治療風寒濕關節炎患者有效。溫紹敦《穴位刺血治療足部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研究表明,血越多,效果越好。

治療範圍研究溫麗君對1950-2002年火針文獻進行了統計,得出在這壹年間,外科文獻報道最多,其次是內科和皮膚科疾病,且多為常見病,腫瘤、神經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報道較少。近年來火針的適應癥不斷擴大,突破了傳統的適應癥。它已被用於治療壹些疑難雜癥,如乳腺纖維瘤、更年期綜合征、外陰白斑和慢性結腸炎。

4.2火針治療原理火針既有針的機械* * *性,又有火的溫熱* * *性,對風寒濕痹有獨特的治療作用。火針來源於古代“九針”中的大針。火針療法的治療機理是依靠“火”的力量* * *穴位或部位,具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扶正祛邪、以熱誘熱、行氣解毒的作用。

4.2.1火針療法用火助陽溫通經絡。通過加熱後的針體和穴位,將火熱直接導向人體,直接刺激經絡氣血,促使血氣運行,溫暖臟腑陽氣。火針借助火熱,能溫通經絡,使氣血通暢,總的原理是無痛的。

4.2.2開門祛邪,散寒除濕,開門祛邪,即通過燃燒人體穴位,在經絡之外開門,給外感邪氣壹個出口。久而久之,痹證必然會在體內產生壹些瘀血、水濕等致病病理產物。壹旦形成,就會停滯在局部經絡和關節,火針治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3行氣熱毒針借助強大的火力,將邪氣引出體外。火針不僅對風寒濕引起的痹證、寒證有效,對熱證也有效。熱證因局部血氣郁結、火郁而有毒,常呈現紅、腫、熱痛等多種表現。使用火針,通過火力強行開門,直接排出火熱的毒邪,可以清熱解毒,同時擴張血管,加快血流,化痰。

目前臨床研究認為,火針直接治療病竈和反射點,可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組織的水腫、充血、滲出、粘連、鈣化、攣縮、缺血等病理改變,從而加快循環,旺盛代謝,修復受損組織和神經。火針將高溫帶至患處,針體周圍的病變組織被燒至碳化,並疏通、松解粘連組織,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狀態。

5.喉部治療儀器、火針

  • 上一篇:中醫小偏方秘方
  • 下一篇:不擠痘痘能自己下去嗎?需要多長時間?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