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口腔頜面外科(數據)

口腔頜面外科(數據)

入院記錄應在入院後24小時內完成,出院記錄也應在24小時內完成。

24小時內入院死亡記錄應在患者死亡後24小時內完成。

同壹疾病相隔3個月以上隨訪的,原則上按初診患者處理,但可適當簡化。

正常人的開口大小與三指閉合時的遠端寬度大致相同,約為3.7cm,小於3.7cm則為有限,大於5cm則為過大。

正常人每天的唾液總量約為1000-1500ml,其中90%由腮腺和頜下腺分泌,而舌下腺只占3%-5%,小唾液腺分泌的就更少了。

8、9根粗針用於膿腫穿刺,7根針用於血管病變,6根針用於唾液腺腫瘤和部分深部腫瘤的細胞學檢查。

甲狀腺癌和口腔異位甲狀腺可用l131或I125診斷,I125的分辨率較好。

TC99m主要用於頜骨惡性腫瘤。

煮沸消毒法:壹般消毒時間為水燒開後15-30min。對於被肝炎患者汙染的器械和物品,應煮沸30分鐘。加入2%的碳酸氫鈉,沸點可達105度,可縮短消毒時間,達到更好的效果(金屬器械煮沸5min即可滿足滅菌要求),並可防止生銹。

幹熱滅菌法:160度應持續120分鐘,170度持續90分鐘,180度持續60分鐘。

化學消毒法:僅用於壹般不進入無菌組織的器械滅菌,浸泡時間為30min。

2%堿性戊二醛能在2分鐘內殺死細胞繁殖體,在65438±00分鐘內殺死其細菌結核桿菌,在65438±05-30分鐘內殺死乙肝病毒,殺死細菌牙胚需要4-65438±02h。

碘伏和乙醇溶液的殺菌作用比水溶液強,器械消毒13-2小時。

甲醛:能殺死細菌繁殖體和胚芽,以及它們的細菌和病毒等。器械滅菌,用10%溶液浸泡60-120分鐘,用滅菌蒸餾水沖洗殘留藥液。

過氧乙酸:1%的濃度可殺滅細菌芽孢5分鐘,而0.01%-0.5%的濃度只需殺滅繁殖微生物30 s-10分鐘,也可殺滅乙肝病毒。

術前準備,皮膚準備,用3%雙氧水,1:5000-1:3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洗必泰沖洗或沖洗,皮膚區用乙醇消毒、包紮,骨區術前2天準備,每天1次,用乙醇消毒、包紮。

常用消毒劑:1。碘酊:頜面頸部2%,口腔1%,頭皮3%。皮膚消毒時,應將其幹燥並用70%的乙醇脫碘。

2.洗必泰溶液,對皮膚的消毒濃度為0.5%,0.5%洗必泰-乙醇(70%)消毒效果較好,對口腔和傷口的消毒濃度為0.65438±0%。

3.碘仿是壹種含0.5%有效碘的碘仿水溶液,對皮膚、手和口腔粘膜的消毒效果優於碘酊。

4.?最常用的75%乙醇,消毒力弱,起脫碘作用。

消毒範圍:頭頸部手術至10cm手術區外,四肢、軀幹20cm。

基本操作包括暴露、止血、解剖分離、打結、縫合和引流。

手術區神經、血管、腮腺導管等重要組織的位置和行為應盡可能平行,頜下切口應在下頜緣下約65438±0.5cm處。

切口,手術刀垂直於組織表面。提起刀時,刀尖垂直刺入。動的時候轉45度角切皮,完了就把刀做垂直。

壹般知名動脈結紮切斷後留下的斷端長度至少要達到血管直徑的2倍,要進行雙重甚至三重結紮。

低溫止血,體溫降至32度左右。

降壓止血要將收縮壓降至10kpa(80mmHg)左右,持續30min左右,心血管疾病患者禁用。

螺紋切削:1。組織中結紮線的長度為65438±0毫米

2.較大血管和粗線大肌束的結紮可加大至3-4mm,防止滑脫。

3.由於容易打滑,腸線為3-4毫米。

4.皮膚和黏膜的縫合,便於拆線時牽引,長度至少5mm。

縫合:壹般復位手術切緣2-3mm,針距3-5mm,頸部手術切緣3mm,針距5mm,舌組織切緣和針距要增加到5mm以上。

三角瓣尖縫合方法:如果三角瓣尖在90度以上,可以直接縫合。如果小於90度,縫合尖端時,先從對側創口邊緣皮膚進針,再穿過尖端皮下組織,最後從對側創口邊緣另壹側紮針。

手術引流:引流多在24-48h後拔除,留下膿腫或無效腔,直至膿液和滲出物完全消除。

負壓引流壹般在24小時內引流量小於20-30ml時解除。對於可能感染、疑似汙染或術後出血較多的傷口,應放置引流24-48小時。如果無效腔過大或滲出物較多,引流時間應延長至72小時以上。

傷口愈合:壹般所有傷口在7-10天內愈合,稱為壹期或壹期愈合。

未縫合傷口的愈合往往要經歷肉芽組織增生,然後被周圍上皮爬行覆蓋的過程,臨床上稱之為繼發性或延遲性愈合(拔牙傷口的愈合就是如此)。

面部縫合平整緊密的傷口可早期暴露,用3%雙氧水、4%神經酸和95%乙醇的混合液清除滲出物,以免滲出物結塊、結痂、堵塞,引起感染或影響傷口愈合。

拆線時間面部5天,頸部7天,光刀65,438+04天,口腔7-65,438+00天(腭裂術後拆線需延長至65,438+00天以上)。

對於感染傷口的處理,應立即進行初始縫合,待感染得到控制或手術切除病竈後再考慮縫合。壹般應常規放置引流,48小時無膿排出後拔除。

感染傷口處理後應縫合,壹般1周後拆線。

銅綠假單胞菌可用1%醋酸、2%苯氧乙醇或0.1-0.5%多粘菌素、0.2%-0.5%慶大黴素溶液感染。

繃帶的應用,頜面部常用寬度為8-10cm,長度為5m左右的繃帶,四個頭帶的長度壹般為70cm。

利多卡因的作用比普魯卡因強壹倍,時間長1倍,毒性大。

布比卡因的持續時間是利多卡因的2倍,壹般達到6小時以上,其強度是利多卡因的3-4倍。

丁卡因的毒性和藥效比普魯卡因強10倍,壹次用量不得超過40-60mg,即2%丁卡因不得超過2ml。

阿替卡因適用於成人和4歲以上兒童。

血管收縮劑常用1:100000腎上腺素。微量腎上腺素1:400000-1:200000不會引起血壓明顯變化。

表面麻醉常用的藥物有1-2%丁卡因和2-5%利多卡因。

口腔頜面部軟組織浸潤麻醉:0.25%-0.5%普魯卡因或0.25%-0.5%利多卡因。

進行後上牙槽神經阻滯麻醉。上頜第二磨牙遠中頰根插入前庭溝,註射針頭與牙齒長軸成45度角。註射針的深度約為2厘米,沒有回血。註射1.5-2ml麻醉劑。

眶下神經阻滯麻醉口外註射法:同側鼻翼附近約1cm插入皮膚,針與皮膚夾角45度。針向後向上約1.5cm,麻藥註射1-1.5ml。

口內註射法,註射針與上頜中線成45度角,在側切牙根尖處,向後、向上、向外進針。

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張口時,以下頜上下牙槽脊中線與翼頜外側韌帶的交點3-4mm為註射標誌。下頜咬合面與地面平行,註射器置於對角,與中線成45度角。註射針頭高出下頜咬合面1cm並與之平行,刺入深度約2.5cm,到達下頜下牙槽神經溝。不抽血,打麻藥。

舌神經阻滯麻醉:註入下牙槽神經麻醉口後,從1cm處抽出註射針,此時註入0.5-1ml麻醉劑,麻醉舌神經,麻醉舌牙齦、粘骨膜、底黏膜和舌前2/3。

頰神經阻滯麻醉,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過程中,針尖回到肌肉層。粘膜下註射0.5-1毫升麻醉劑。

普魯卡因的安全劑量壹次不能超過6.6mg/Kg,需要堅持無血回抽,然後緩慢註射麻藥。

被汙染的註射針頭、局部麻醉或麻藥消毒不嚴或註射針頭穿過感染病竈均可引起感染,多在註射後3-5天出現局部紅、腫、熱痛、開口受限或吞咽困難及全身癥狀。

拔牙禁忌癥:1-6個月內發生心肌梗死。

2.心臟功能為3級。

3.血壓高於180/100mmHg。

4.惡性腫瘤患者至少應在放療前7-10天拔牙或治療,放療後3-5年內不得拔牙。

5.血糖在8.88mmol/L以下,且無酸中毒癥狀時,方可進行。對於胰島素治療,最好在早餐後1-2小時進行拔牙。

6.甲亢,拔牙可導致甲狀腺危象,基礎代謝率應控制在+20%以下,脈搏不超過100次/分。手術前後要抗感染,麻藥不能加腎上腺素。

7.對於造成很大痛苦,必須在孕期拔除的牙齒,可以在孕期進行,但對於選擇性手術,在孕期第4 ~ 6個月應該會比較安全。

8.長期抗凝藥物治療,如果考慮停藥風險,比拔牙後出血危害更大。拔牙前壹般可以不停藥,如需停藥,應在手術前3-5天開始。

綠色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A)可導致菌血癥。綠色鏈球菌壹般情況下對青黴素高度敏感,但使用青黴素24小時後,可產生耐藥菌株。

青黴素是預防細菌性心內膜炎的首選藥物。2周內用過青黴素者,術前可口服阿莫西林膠囊1h,作為預防用藥。

青黴素過敏患者應預防使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部分患者術後可繼續用藥3天。

拔牙位置應使上頜平面與地平面成45度角,張口時下頜咬合平面應與地面平行,下頜應與操作者肘關節同高或略低。拔牙後24小時內不要刷牙漱口。

拔牙第二階段,15-30分鐘形成血塊,24小時血塊機化,7天血塊被肉芽組織取代,3-4天結締組織開始取代肉芽組織,直至20天後。

5-8天開始形成新骨,38天2/3的拔牙窩被纖維骨填充,3個月形成骨組織。成熟骨組織替代未成熟骨,術後3天開始重建,3-6個月後重建完成,出現正常骨結構。

下頜阻生牙拔除時,頰側切口與遠側切口呈向下45度角,以免超過前庭溝,舌側會引起頰側腫脹。

上頜阻生尖牙分類:1:腭側。唇側2型,頰腭側3型。牙槽突垂直向內的阻生尖牙有4種,無咬合的阻生尖牙有5種。

下頜牙槽神經損傷,90%發生在拔除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時。

上頜竇溝通:直徑小於2mm的,拔牙後常規處理。

大於等於6mm,以上處理後,將兩側牙齦牽拉縫合。

如果大於7mm,則需要閉合鄰近組織瓣的傷口。

拔牙後半小時,如果仍有明顯出血,稱為拔牙後出血。

幹槽癥,主要癥狀為術後持續疼痛3-4天,可放射至耳部及顳區。

牙槽突的修復要在拔牙後1個月以上(據說修復2-3個月)。

判斷牙再植成功的標準是:X線顯示牙根無異常透射影,且已發揮功能5年以上,即表示成功。

下頜智齒冠周炎主要發生在第三磨牙萌出期18-30歲的年輕人。

智齒冠周炎慢性炎癥期,可在齦袋內塗生理鹽水、1-3%H2O2、1:5000高錳酸鉀溶液、0.1%氯乙烯溶液,也可塗2%碘酒、碘甘油或少量碘酚溶液。

做口外切口感染咬肌間隙,從下頜支後緣繞過下頜角,切口距下頜骨下緣2cm,長3-5cm。

翼頜間隙感染口內切口,略在翼頜皺襞壁外側,縱向切開2-3cm。

在下頜下緣下方2cm處平行於下頜下緣切開廣泛的頰間隙。

口底多個間隙腐敗壞死致病菌切開後,用3%雙氧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

頜骨中央性骨髓炎,急性期初始發熱可達40攝氏度,白細胞計數有時可達20x109/L以上,2周後可由急性期轉為慢性期。

中央性骨髓炎的X線片往往在急性期不顯示骨質破壞,2-4周發病,所以X線片只有在慢性期才有診斷價值。兒童頜骨骨髓炎壹般需要7-10天形成死骨。

頜骨慢性骨髓炎的手術時間(即死骨分離時間)。1.中央骨髓炎發病後3-4周,5-6周廣泛擴散。(中央三令五申)

2.頜骨邊緣骨髓炎2-4周。

術後2天取出引流條。

新生兒頜骨骨髓炎是指出生後3個月內(出生後28天)發生的以上頜骨為主的頜骨化膿性中央骨髓炎。

在6-8周內,頜骨對輻射的平均耐受量為60-80GY。

窒息的臨床表現是“三凹”征。環甲膜切開後48小時內應常規氣管切開,縫合環甲膜切開傷口。

壓迫患側頸總動脈止血。在胸鎖乳突肌前緣和環狀軟骨平面,壓迫第六頸椎鎖突上的頸動脈,時間不超過5分鐘。禁止雙側同時壓迫。

休克的表現:早期,輕度口渴,當失血量低於15%時,機體可以代償。壹旦收縮壓下降,說明血量達到了20%以上,身體出代償。成年患者心率在65438±020次/分以上,是診斷早期休克的可靠指標。

休克早期或代償期,快速血容量補充壹般為2000ml晶體狀或膠體狀液體,中度休克時全血約1000ml,適當補充體液。收縮壓低於70mmHg的重度休克患者應在10-30min內輸註全血。

顱腦損傷患者,尤其是頜面部面中部損傷患者,應觀察24-72小時。

腦水腫、顱內壓增高應脫水治療,長期脫水利尿常用20%甘露醇、25%山梨醇或50%葡萄糖,同時補充鉀、鈉。

急性顱內血腫,典型的“兩慢壹高”,血壓高,脈搏慢而強,呼吸慢而深。

外傷性血腫,早期冷敷,2天後熱敷即可。

撕裂或撕脫傷,鼻、眼、眼瞼、耳垂等重要部位組織脫落,仍不能放棄遊離移植的可能。如果有血管吻合,就要做血管吻合。如無血管可供吻合,應在傷後6小時內切取全厚或中厚皮片,清創後再植。傷後6小時以上,清創後切取植皮,遊離移植,消除創面。

口腔頜面部清創壹般原則應在6-8小時內進行。由於血供豐富,抗感染能力強,早期縫合傷口超過此時限仍可清創。

細菌在6-12h內進入傷口,大多停留在損傷組織的淺表部位,沒有大量繁殖,用機械沖洗很容易清除。

可用肥皂水、汽油、外用生理鹽水、洗潔精沖洗傷口,然後在局部麻醉下用生理鹽水或1-3%H2O2沖洗傷口。

傷後24-48h內,清創後可嚴密縫合。即使傷後傷口超過48h,只要沒有明顯的化膿性感染或組織壞死,充分清創後嚴密縫合仍是可行的。唇、舌、耳、鼻、眼瞼破損,傷後傷口不超過6h。試著把它縫回原處。

牙槽突骨折用相鄰兩顆牙作為固位體固定時,至少應有三顆牙橫跨骨折線。

頜間固定:維持正常咬合,下頜固定4-6周,上頜固定3-4周(血供好)。(上、下、前)

髁突骨折,在患側磨牙區放置2-3mm厚的橡膠墊,輕微開合,頜間彈性牽引復位固定。

顳骨和足弓骨折,2型和V型骨折復位後穩定,無需固定。2型:單純顳弓骨折。v型:顳骨骨折向外移位。

骨折愈合過程:1。血腫形成時間為4-8小時。2.血腫機化24-72h。3.骨痂形成:骨折後1-2周有類骨質組織和新骨形成。4.骨痂重建,2周後骨折重建。

下頜骨骨折臨床愈合6-8周,骨愈合5-6個月。

堅固內固定使骨折壹期愈合。X線片無外部骨痂形成,6周時骨折線基本消失。臨床愈合時間比傳統固定方法早2周。

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上皮組織是最常見的來源,鱗狀上皮組織癌最常見,占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的80%以上(口腔惡性腫瘤的90%左右),其次是腺上皮癌和未分化癌。

抗癌基因,或腫瘤抑制基因:P53 nm23,Rb。

放射性核素檢查:甲狀腺癌和口腔異位甲狀腺可通過I131或I125診斷。I125分辨率不錯。

99mTC主要用於診斷頜骨惡性腫瘤。

6號針穿刺細胞學檢查,鑒別良惡性腫瘤的診斷率可達95%。

甲狀舌管囊腫,胚胎第6周時自行消失,故主要見於1-10歲兒童,成人也可見。可發生在頸部中線的任何部位,從舌的盲孔到胸骨切跡,但以舌骨的上下部位最常見,內容物為透明略混濁的黃色稀薄或粘稠液體(蟹黃粘稠液體,

第二鰓裂囊腫常位於頸部上部,多在舌骨水平,靠近胸鎖乳突肌上1/3前緣。原發性第二鰓裂囊腫瘺管外口壹般位於胸鎖乳突肌前緣,內容物呈黃色或褐色,透明,可含或不含膽固醇。鰓裂瘺管有粘液樣分泌物(魚鰓多為清亮液體)

血管瘤多見於出生時(約1/3)或出生後不久(壹個月內)。它起源於殘留的胚胎血管細胞,血管瘤的增殖期在胎兒出生後4周左右,4-5月生長迅速。消退期:壹年後進入靜態消退期,消退完成期為10-12歲。

靜脈畸形:腔內註射3%魚肝油酸鈉或其他血管硬化劑。

鱗狀細胞瘤:惡性腫瘤癌癥最常見,肉瘤較少。鱗狀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癌癥,占80%以上。

惡性:鱗狀細胞癌比腺癌和未分化癌大80%。

鱗狀細胞癌:舌癌大於頰癌,齦癌大於腭癌和上頜竇癌(舌、頰、牙齦和腭竇)。男女比例為2:1。

舌癌是最常見的口腔癌。前2/3癌(舌體)屬於口腔癌範疇,後1/3癌(舌根)屬於口腔癌範疇。

兒童復發性腮腺炎的發病年齡可發生於嬰兒至15歲,5歲左右最常見,男性略多於女性。

大約85%的涎石病發生在頜下腺,其次是腮腺。因為頜下腺是混合腺,分泌物粘稠(ca含量高壹倍)。

切開取石適用於下頜第二磨牙前部可觸及涎石,無頜下腺反復感染史,腺體無纖維化,腺體功能由TC99m功能決定者。

導管取石術後6個月TG99m後頜下腺功能明顯低下者,適用腺體切除術。

幹燥綜合征:診斷:席爾默試驗,用於檢測淚腺的分泌功能。5分鐘後用5mmX3.5mm的濾紙檢查,小於5mm則淚腺分泌減少..

唾液流量測定,咀嚼5g白蠟3分鐘,3ml以下總唾液量減少,對癥處理,幹眼癥可用0.5%甲基纖維素滴眼,口幹可人工唾液。

外滲性粘液囊腫,80%以上,外傷所致無上皮襯裏,瀦留粘液囊腫,有上皮襯裏,導管堵塞,粘液囊腫處理,囊腔抽出,註射2%碘酊0.2-0.5ml,停留2-3分鐘,再抽出,或註射20%氯化鈉。

多形性腺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見於30-50歲,女性多於男性。

TMD,青壯年,是20-30歲的壹組疾病的統稱。這種病是自限性的,壹般不會引起關節僵硬。

關節囊擴張伴關節盤粘連松弛:硬化劑,5%魚肝油酸鈉,0.25-0.5ml關節內註射。

顳下頜關節脫位:限制下頜運動,固定2-3周,開口不得超過1cm,陳舊性脫位(數周未復位者),手術復位固定20天左右。

顳下頜關節強直多發生在15歲之前的兒童,術後7-10天可開始練習開口,至少持續6個月。

三叉神經痛,白天發病,持續幾秒、幾十秒或1-2分鐘後突然停止。

舌咽神經痛可以通過在咽、扁桃體、舌根處噴1%-2%丁卡因(丁卡因)來診斷,如果能緩解疼痛的話。

三叉神經治療:1。苯妥英鈉,不良反應可引起牙齦纖維增生,1周-3個月後開始出現。

2.半月神經射頻熱凝的溫度為80攝氏度(75度)。

3.用1%-2%普魯卡因阻滯麻醉,或加維生素B12阻滯神經幹或穴位。

理療:維生素B1或B12和普魯卡因可用離子導入法。

註射療法,通常是將無水乙醇或95%乙醇註射到周圍神經幹或三叉神經半月神經節內。目的是產生局部神經纖維變性,以達到鎮痛效果。

腹部麻痹,患側面部所有肌肉麻痹,可伴有聽力改變,舌前三分之二味覺減退,唾液分泌障礙。

淚液檢查:又稱席爾默試驗,正常時,5分鐘內濾紙沾淚液長度(濕長度)為2cm。

大部分患者在1-4個月內恢復:1-2周可視為急性期。

恢復期為2周到2年。

兩年後是後遺癥期,按永久性面癱處理。

胚胎發育,口腔頜面部發育適合胚胎發育的第三周,乳牙胚胎發生在第六周,第五周,額鼻突形成,即原鼻腔,第七周,鼻孔形成,胚胎第八周,胎兒面部初步完成,12W的口鼻具有成人的形態結構。在胎兒發育期間,特別是在胎兒發育的第壹個12周,如果它受到某種

唇裂是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常伴有腭裂。新生兒唇裂患病率約為1:1000,有上升趨勢。男女比例為1.5:1,男性多於女性。

唇裂修復最適合的年齡是3-6個月,體重在5-6kg以上。單側唇裂持續3-6個月,雙側唇裂持續6-12個月。

腭裂三級分類:1。曾經僅限於腭裂。二度部分腭裂,未達到門牙孔。三度腭裂,從腭到門牙區,包括牙槽裂,常伴有唇裂。

腭裂應該手術8-18個月,另壹種意見是學齡前年齡在5-6歲左右。

早期手術的優點:2歲左右是腭裂患兒開始說話的時候,有利於養成正常的發音習慣。提倡5-6歲手術的優點,在上頜骨發育基本完成後進行手術,降低麻醉和手術的難度和風險。

無論大小腭裂都不應再次縫合,術後6-12個月進行第二次手術。

& lt圖像>

合翼時X線垂直角度為+8度,咬合片使用6cmX8cm膠片。

顳下頜關節經顱斜位片又稱許樂片,顯示外側關節1/3側的斜位圖像。(許三多)

唾液腺造影技術僅限於腮腺和頜下腺,造影劑有兩種。油溶性造影劑為40%碘化油,水溶性造影劑為60%泛影葡胺。(水影)

顳下頜關節經顱斜位片(舒勒片)可顯示關節外1/3影像。關節間隙2mm以上,上間隙最寬,後間隙次之,前間隙最窄(上、後、前),兩側對稱。

急性骨髓炎早期無影像學改變,X線只有在骨脫鈣量達到30%以上時才能顯示其病理改變,所以X線的異常改變只有在骨髓炎10天左右才能出現。

放射性頜骨骨壞死,臨界劑量指數為50-60Gy。

骨折愈合:1-2個月後,臨床愈合:3-6個月骨愈合。

顴骨和顴弓骨折,瓦爾特X線片是顴骨骨折X線檢查的首選,顴弓骨折可通過顴弓X線片顯示,顴弓骨折多見於顴弓中部,如三線骨折,骨折線呈M形。顳下頜關節為骨性強直,在X線片上呈T形骨融合。

  • 上一篇:孩子肺炎,特別是天氣變冷的時候哮喘,怎麽治療?
  • 下一篇:高分有賞,請專家給妳講講兒童肺炎。謝謝大家!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