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靠譜的驅蚊方法
謠言1壹滴香精油可以驅蚊。
最近朋友圈裏壹直有人在分享“防蚊妙招”:“壹滴香油(芝麻油,簡稱“麻油”)滴在手上,雙手擦拭,拍打寶寶的手腳。最後,手上沒有油,但還是有香油的味道。再拍拍寶寶的臉。爬完山,蚊子就遠了。”
事實上,沒有科學證據證明芝麻油可以驅蚊。油性的東西會產生壹層油膜,相當於皮膚上的壹道物理屏障,蚊子不容易叮咬。但是時間長了,油膩感消失,保護膜消失。所以香油本身是不能驅蚊的,油膜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更何況油性液體塗在身上不舒服,得不償失。
謠言二噴驅蚊花露水等於噴農藥。
有傳言稱“驅蚊花露水含有農藥避蚊胺,噴花露水就是往身上噴農藥”。
避蚊胺是美國農業部開發的壹種殺蟲劑,近60年來壹直用於驅蚊。但是,沒有劑量就談毒性是不科學的。只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正確使用,是安全的。
美國兒科學會認為,兩個月以上的嬰兒可以使用避蚊胺含量低於30%的產品。超市銷售的大部分驅蚊花露水中避蚊胺的含量不到30%。此外,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推薦的檸檬案葉油、伊莫寧(又稱驅蚊酯)、氯菊酯等都是相對安全的驅蚊化學物質。
需要提醒的是,驅蚊劑只能用在裸露的皮膚上,不能直接噴在臉上,不能接觸傷口、眼睛和嘴巴,耳朵裏也要少用。兒童使用時,應先噴在成人手上,再塗在兒童身上。
謠言3蚊子偏愛某種血型。
關於哪種血型更吸引蚊子,眾說紛紜。有人說是O型,有人認為是B型。
事實上,蚊子主要依靠二氧化碳、熱量、揮發性化學物質等因素來探測和定位目標。目前沒有可靠的證據表明不同血型對蚊子的吸引力不同。
蚊子找到目標最重要的線索是二氧化碳,也是二氧化碳的氣流。通過識別氣流的方向,蚊子可以鎖定目標。所以,氣喘籲籲的胖子和愛運動的人容易招蚊子,平時要註意防蚊。
謠言4驅蚊草可以有效驅蚊。
“家裏放壹個驅蚊劑,既能驅蚊,又能美化家居環境。”賣家經常宣傳這個。聽起來“兩全其美”,但實際效果真的能這樣嗎?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驅蚊草主要是壹種學名為天竺葵的植物。有研究人員測試驅蚊草等驅蚊植物的效果,發現實驗區的蚊子對它們無動於衷。
事實上,這類植物中的香葉醇、香茅醇、檸檬醛等物質有壹定的驅蟲作用,但僅靠葉子散發的氣味是不足以驅蚊的。這些物質只有在進食造成身體損傷時才會大量釋放。
謠言5維生素B1泡水可以防蚊。
有網友表示,用維生素B1在水中擦拭身體可以防蚊,因為維生素B1散發的特殊氣味可以讓蚊子保持壹定距離,達到驅蚊驅蟲的效果。
早在2005年,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人員就發現,維生素B1對蚊子降落在皮膚表面的次數沒有影響。也就是說,維生素B1沒有驅蚊效果。
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提出,沒有足夠的數據表明維生素B1能有效驅蚊。另外,維生素B1在水中不穩定,遇熱、遇光容易分解,將其溶於水再噴也不可靠。
謠言6養青蛙和豬籠草可以誘捕蚊子。
據說青蛙是蚊子的天敵,豬籠草會在籠口散發香味來吸引蚊子。蚊子壹旦掉進籠底,就會被籠內的液體淹沒,慢慢被豬籠草“消化吸收”。
其實青蛙(或蝌蚪)並不以蚊子(或其幼蟲)為主要食物,家裏放水缸會提供蚊子產卵的場所。
但豬籠草的主食是螞蟻等喜歡吃糖果的昆蟲,捕蚊效率太低。家庭種植豬籠草最多能誘捕部分以植物汁液為食的雄蚊,對吸血的雌蚊無效。
還有人說:“如果妳把糖水或啤酒放在陰涼處的空酒瓶裏,蚊子聞到甜味就會往瓶子裏鉆,就會被啤酒或糖水粘死。”即使這種做法能抓到蚊子,也只是雄蚊子。
謠言7驅蚊軟件可以有效驅蚊。
據說雄蚊會不斷發出求偶聲波,但懷孕的雌蚊會盡量避開雄蚊,因為不想重復懷孕。驅蚊軟件就是利用這個原理,模擬雄蚊振動翅膀時發出的聲音,達到驅蚊的效果。
但壹方面,並不是各種雌蚊都會多次拒絕交配。另壹方面,不同種類的蚊子翅膀振動頻率和聲波頻率範圍不同,所以軟件模擬的聲音很難對所有蚊子都有效。
另外,市面上的超聲波驅蚊產品大多不靠譜。美國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和國家環保局審查發現,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類產品對蚊子有驅避作用。
謠言8被咬後塗大蒜汁有助於止癢。
據說被蚊子咬了,塗上蒜汁不僅能止癢,還有助於殺菌。
被蚊子叮咬後,會覺得很癢,主要是因為免疫系統在面對入侵人體的外來蛋白質執行防禦任務時,會釋放大量的組胺。皮膚瘙癢疼痛,起大包都是過敏反應的表現。
大蒜中沒有可以阻止組胺釋放的成分,大蒜中的大蒜素可以產生刺鼻的感覺,可以轉移對瘙癢的註意力,但並不是真的瘙癢。
謠言9吃堿性蔬菜,蚊子不叮人
有傳言說吃堿性蔬菜會使身體和血液呈微堿性,蚊子不愛咬人。
事實上,所謂的堿性蔬菜和堿性食物並不能改變身體和血液的酸堿度。事實上,只要血液的酸堿度稍有變化,就會導致代謝失衡和紊亂,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所以,這個謠言從根上來說是錯誤的。
另外,所謂的含有胡蘿蔔素的蔬菜,大蒜等辛辣蔬菜,吃了之後會讓蚊子遠離妳,這也不靠譜。
謠言10蚊子拍死在皮膚上導致感染。
據說被砸碎的蚊子殘骸可能會進入皮膚,導致真菌感染,甚至死亡,壹名美國女子因此死亡。所以發現蚊子吸血時,最好輕輕彈開。
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壹篇文章確實報道了壹例57歲的女性死於真菌感染引起的大面積腦梗塞。通過病理檢查,研究人員確認她感染了壹種真菌,感染原因可能是被殺死的蚊子殘骸。
但是這種真菌只能在免疫力非常非常低的人身上致病。對於健康人來說,這種感染的概率很小。換句話說,這只是極個別的情況,不必害怕拍蚊子。因為蚊蟲叮咬還可能引發瘧疾、登革熱、絲蟲病、腦炎、黃熱病等並不罕見的疾病。因此,首要任務是找到蚊子並消滅它們。
寨卡來了,驅蚊更重要。
6月2日,北京市衛計委通報,北京發現第三例輸入性寨卡病毒病例,主要通過伊蚊(又稱斑蚊)叮咬傳播。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劉啟勇認為,預防寨卡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是及時做好準備。
第壹,提前打疫苗。對於近期有出行計劃的人,應提前了解當地是否存在寨卡等流行性疾病,以及是否有針對該疾病的相應疫苗。如果有疫苗,可以提前兩周左右註射。
如果近期曾在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國家或地區生活或旅行,並出現發熱、皮疹、肌肉關節痛等癥狀,應考慮感染寨卡病毒病的可能性,及時就醫。
其次,用傳統的防蚊方法做好防蚊工作。
首先,應該安裝紗窗和蚊帳。無論是驅蚊水還是熏醋,都不如物理滅蚊安全可靠;
第二,出門穿淺色衣服。研究表明伊蚊最喜歡停在深色衣服上。這是因為蚊子壹般棲息在黑暗的環境中,深色的衣服正好符合它們的視覺習慣。另外,深色衣服吸熱,夏天會使人體溫升高,容易招蚊子。過敏體質的人和孩子最好穿襪子和長袖衣服,遠離草地、花壇、水池等蚊蟲聚集場所。
第三,運動或出汗後及時洗澡,少用香水、乳液等化妝品,因為蚊子喜歡體溫高、易出汗的人;第四,家裏的鍋碗瓢盆、地漏、下水道、花盆等容易積水的地方要及時清理,有蓋的蓋子可以勤換水。
最後,被蚊子叮咬後,可以用堿性肥皂清洗。通過中和蚊子釋放的酸性物質,防止患處腫脹、起袋。如果包已經包好了,可以用持續冷敷的方法消腫止癢。比如在冰箱裏放壹條濕毛巾敷在咬傷處,每2~3小時壹次,每次20分鐘左右。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著作權人授權,請勿轉載。
2.有科學依據的驅蚊劑
白天室內:電蚊香
電蚊香片和電蚊香液的原理是用電持續加熱散發出驅蚊物質,藥效壹般可持續6-8小時。雖然效果不如傳統的盤式蚊香,但是煙霧少,刺激性小,使用更方便。
天津藥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李說,大部分蚊香都含有農藥,雖然比例不大,但屬於農藥成分。濃度過高時會刺激眼、鼻、喉等部位,可引起頭痛、惡心、呼吸道炎癥。據臺灣省《漸康》雜誌報道,臺灣省立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發布的報告顯示,電蚊香中除了釋放列寧、甲苯等物質外,還有許多未知的有害化合物。
所以這兩個“武器”最好在白天室內沒人的時候使用,使用1~2小時,盡量減少刺激。如果室內有人,蚊香要放在通風處,讓新鮮空氣透過紗窗。臺灣省衛生廳疾病管制局病媒昆蟲疾病科科長林定祥指出,如果要在夜間使用,至少要在睡前半小時點亮,並在睡前通風幾分鐘。白天出門:驅蚊貼
蚊子雖然是“夜行昆蟲”,但白天到戶外也可能會被“襲擊”。這個時候可以用驅蚊貼。它的原理是利用揮發性精油來驅蚊。驅蚊貼不要直接接觸皮膚,貼在衣服上即可;不適合過敏體質的人和孕婦;普通人每天不要用太久。市面上也有驅蚊手環,原理和驅蚊貼差不多,但由於主要戴在手腕上,對頭部和腿部的驅蚊效果壹般。在雜草多樹多的野外,因為蚊子密度大,驅蚊貼和驅蚊花露水也是“束手無策”。此時最好穿長袖衣服和長褲,避免穿涼鞋和光腳。臺灣省環保局高級專家王說,蚊子經常被人體排放的二氧化碳識別和攻擊。蒙住皮膚可以防止他們被“認出來”,即使很親近也無處傾訴。
晚上出門:驅蚊花露水
李說,驅蚊花露水中添加了避蚊胺和驅蚊酯等驅蚊化合物,使昆蟲失去了對人體氣味的感知。發現塗抹驅蚊花露水可在8小時內阻止99.9%的蚊蟲叮咬,且毒性低。壹般來說,10%避蚊胺是有效的。但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兒童應使用含避蚊胺少於10%的驅蚊劑,嬰兒最好不要使用。李指出,避蚊胺是壹種殺蟲劑,也用於殺蟲劑,有輕微毒性。雖然正常使用下不會中毒,但是會對皮膚造成刺激,而且不允許直接接觸受損皮膚,更不用說噴霧直接噴在臉上。相比之下,驅蚊酯毒性更低,刺激性更小,驅蚊時間更長,購買前不妨關註壹下成分。睡覺時:掛蚊帳。
雖然蚊帳是壹種古老的防蚊方法,但比化學方法更安全。蚊香不僅會釋放化學物質,還會釋放二氧化碳。但是臥室環境比較封閉,空氣流通差,對老人、小孩、孕婦、慢性病患者都不好。美國兒科學會建議,蚊帳和褲子保護是預防蚊子的最好方法,尤其是對兒童。此外,誘蚊燈利用蚊子對特殊波長的趨光性和敏感性,誘捕蚊子接觸網面,將其電死,對人體相對無害,可在夜間使用。臺灣省環保局環境衛生暨毒物管理處負責人黃繼森表示,最好選擇光度強的捕蚊燈,如8瓦以上或雙管。林定祥補充說,滅蚊燈最好放在膝蓋以上,離地面不超過180 cm,這是蚊子經常活動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