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暴躁,調理不及時,可能對身體有很大的危害,要好好保養。
調理脾虛的中藥有哪些?
1,白術
益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可用於厭食、便溏、神疲、自汗、脾氣虛弱;水濕壅滯所致的痰濁水腫;妊娠,脾虛,氣虛,胎氣不安,腳腫等。
2.(中草藥)黨參
補中益氣、生津養血常用於大便溏泄、氣津不足所致的乏力、氣短、心悸、納差、口渴;氣血兩虛引起的面色萎黃、頭暈目眩等癥狀,以及病後體虛、營養不良等。
3.西洋參
益氣養陰,清火生津,適用於肺虛咳嗽、久咳、咳喘、咯血、失音。對劇烈活動後疲勞、虛弱、多汗的人有好處。
4.人參
具有補益元氣、強身健體、抗衰老的功效。適用於慢性體虛、心悸、肢冷、氣短、虛脫、心力衰竭、神經衰弱等。,提高免疫功能,促進疾病恢復。
5.黃芪
適用於自汗、盜汗、水腫、內傷、乏力、脾虛、腹瀉、脫肛及壹切氣虛血虛癥狀。但高熱、口渴、便秘等實熱者不宜使用。
脾虛怎麽調理
脾虛是由脾虛引起的脾臟生理功能失調的壹系列病理現象和癥狀。脾具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運化水和控制血液的功能。脾虛導致運化異常,可能出現營養失調,水液失於播散,產生濕痰,或失血。
脾功能虧虛,生化來源不足,是由於脾虛或飲食不當,情誌因素,作息失調,脾或慢性腎臟病患者因藥食受損,濕邪久留,脾性受損所致。
1,脾虛要適當運動,促進新陳代謝。
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氣功等,可以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加強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其新陳代謝,延緩消化系統的衰老。
晚上睡覺前,可以雙手按摩上下腹部,往復40次左右,有助於脾運化,消積導滯,通汙濁之氣,對脾胃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我壹直在做的腹部按摩有很多好處,還可以緩解便秘。
2、脾虛要註意防寒保暖很重要。
俗話說“十胃病九寒”。這確實是壹種體驗。所以註意防寒保暖很重要。春秋氣候多變時,虛寒胃痛患者要註意保暖,避免感冒;如果是脾虛泄瀉,可以在肚臍處貼壹個溫熱的肚臍貼,同時要少吃生冷的水果等等。如果感到上腹部發冷,可以及時服用姜茶。
3、多踮腳,健脾胃。
同時脾主四肢,適當的體育鍛煉是為了健脾胃。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經絡系統分布在人的四肢,所以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經絡氣的運動,反作用於人體的脾胃,從而增強脾胃的功能。
壹般來說,脾胃功能強的人四肢肌肉發達,而對於女性來說,脾胃健康的人通常乳房飽滿,因為胃經的路線經過乳頭,脾胃功能強,胃經充滿氣,對胸部的'發育豐滿曲線'有重要作用。
如果妳的脾胃功能不好,不妨多運動,尤其是腿部,會對小腿上的脾經起到很好的放松和刺激作用。研究表明,多動的腳趾可以滋養脾胃。
4.脾虛的人如何選擇食物?
宜吃具有健脾益氣、健脾開胃、促進消化功能的食物,如粳米、罐頭、鍋巴、糯米、熟蓮藕、板栗、山藥、扁豆、蕓豆、葡萄、紅棗、胡蘿蔔、土豆、蘑菇等。
不吃生冷易傷脾氣的食物,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芹菜、糯米、野筍、黃花菜、柿子、香蕉、批柄、梨、西瓜、青豆腐、肢麥等。其中,厚膩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物有鴨肉、豬甲魚、牡蠣肉、牛奶、芝麻等;益氣消積易發脾氣的食物有檀香、蘿蔔、香菜等。
5.適用於脾虛的方劑
北芪靈芝燉肉,北芪15g,靈芝9g,瘦豬肉100g;將以上材料壹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熬湯,去渣,嘗湯吃肉;每天服用1次,持續10 ~ 15天。
冰糖蓮子粥:蓮子(不含綠芯)、芡實、糯米、核桃、黑芝麻;將適量蓮子(不含青芯)、芡實、糯米煮成粥;煮熟後,拌入少許核桃仁和黑芝麻,煮3-5分鐘,然後撒上冰糖。每日1次,連續10 ~ 15天觀察療效。
結論: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我們是否對脾虛的相關知識有了壹定的了解?脾虛的原因很多,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調理方法。也可以試試上面說的中藥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