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天,我在鄉下看到壹個老農把壹頭大水牛拴在壹根小木樁上。
我走到老農面前說:“叔叔,它會跑掉的。”
老農哈哈笑著非常肯定地說,“它不會跑的。壹直都是這樣。”
我有點疑惑,忍不住問:“為什麽不呢?”這麽小的木樁,牛用壹點力氣拔不出來嗎?"
這時,老農走近我,壓低了聲音(好像怕被牛聽見):“小夥子,我告訴妳,這頭牛還是小牛的時候,就拴在這根木樁上。起初,它並不那麽誠實,有時它會發狂,試圖掙脫木樁。不過那時候它力氣小,還在原地轉了壹會兒。沒事幹的時候就淡了。”我用草料餵它,故意把它從脖子裏放出來。我想它壹定會掙脫木樁去吃草的。然而它沒有,只是叫了兩聲,站在那裏盯著草料。妳覺得有意思嗎?"
我頓悟了。
原來,束縛牛的不是那根小木樁,而是它自己慣性設置的精神枷鎖。
生活也是如此。有些人總是像思維定勢壹樣經營自己的人生,結果走不出自己給自己設下的監獄,壹輩子都沒有成功的機會。
妳想想,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妳自己,還有誰能讓妳解脫?
做別人的尾燈
在壹次會議上,我遇到了壹位年輕有為的企業家李生。我聽說過李生創業的傳奇,所以我問他的創業秘訣是什麽。他給我講了個故事。
那是五年前,李生還在壹家臺資企業工作。他們的老板不僅是在許多國家擁有許多公司的大企業家,還是壹名教授和學者型商人。他有很好的經濟頭腦和很高的學術成就。李生正是瞄準了這壹點,進入了他的公司。由於李生的勤奮和善於思考,老板很快提拔他為部門經理,專門負責家具銷售。他也壹直在做。
有壹次,公司買了壹套家具,標價20萬。不知道為什麽,四個月後沒人問價格了。終於有壹天,壹個客戶壹進來就看中了這套家具,問了價格後壹直想降下來,問李生18萬賣不賣。李生也想賣掉這套家具,但老板只給了他1萬元的浮動權限,但偏偏客戶。
兩天後,當老板回來時,李生報告了這件事。老板有點不高興,他說,妳沒看到現在這套家具很難脫手嗎?妳應該知道我的心理。既然已經四個月沒人問我了,那就說明這套家具沒什麽好買的,越早脫手越好。不要說18萬,就是17萬。不然下次恐怕連16萬都沒人要了。
李生有些委屈地低下了頭,心想,我有這麽大的勇氣。老板看到他的樣子,大方地笑了笑,說算了,妳先開車送我吧,我們壹起去吃飯。
他們上了公共汽車,李生發動了汽車。空氣中有壹些霧,路上有很多車,所以他們走得很慢。十多分鐘後,霧越來越大,路況不太清楚。老板並不擔心,壹邊讓他在車流中慢慢爬行,壹邊對他說了這句話。他問李生,在這麽多霧的天氣裏,妳怎麽能安全駕駛呢?李生說,只要妳跟著前面那輛車的尾燈走,就不會有事。老板沈默了壹會兒,突然問,如果妳是第壹輛車,妳的尾燈應該跟誰的?
李生聽到這話時感到震驚。是的,如果他是第壹輛車,誰會給他指路呢?老板突然明白了意思:壹般情況下,妳可以依靠老板替妳做決定,這樣妳就不用分擔責任了。但在特殊情況下,妳要用自己的眼睛看清前方的路,用自己的頭腦分析利弊,選擇自己的方向。比爾·蓋茨能追隨誰?只跟著別人尾燈走的人永遠不會領先。
從那以後,李生工作得更好了。不久之後,他發現了壹個別人沒有探索過的新的開拓領域。通過自己的奮鬥和敏銳的商業頭腦,他很快就成功了。他創業的秘訣只有壹句話:做別人的尾燈。
人生的悲劇和做別人的尾燈是有關聯的,放在壹起看效果會更好。
壹個有思想有追求的人,壹定要保持思想的自由,不能崇拜任何前人的思想(包括古今中外任何壹個“偉人”的思想),也不能以此為信條。我們要做的是理性地去思考、去理解、去判斷它們,知道為什麽,並從中吸取營養,去糟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不斷的自我超越。否則,我們會畫壹個堅實的基礎,並舉行回來。
(1)有壹次,壹個老強盜帶著他的徒弟去搶銀行,被警察追殺。他們瘋狂的逃跑,差點連褲子都跑了。他們終於擺脫了警察,上氣不接下氣,癱倒在地上。
良久,震驚平息,弟子道:“師父,師父,這世上要是沒有警察該多好啊!”主人罵了壹句,“扯淡!如果沒有警察,我們還會有食物嗎?!"徒弟很疑惑。大師語重心長地說:“妳只知道壹件事,不知道另壹件事!妳想想,如果沒有警察,大家還敢偷敢搶嗎?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警察,我們才擋住了那些能人,才有了生存的空間!我們和他們比起來算什麽?妳有什麽技能?我們不就是靠激賊做他們不敢做的事來謀生的嗎?有警察,我們在這裏!沒有警察,哪裏能過上好日子?”妳看到了成功人士的風光,但妳只看到了壹面,卻沒有看到另壹面。妳“只看到賊吃肉,沒看到賊挨打”,妳沒看到他們為成功流下的汗水、淚水甚至鮮血!即使看到“賊被打”,也只願意做“只吃肉不挨打的賊”。我們可以好好利用上面那個老強盜的經驗。
只要妳有壹點勇氣和自信,就足以突破生理和心理的障礙。
(2)兩個食人族去壹家公司上班,老板說:“如果妳在公司吃人,馬上就開除妳!”三個月後,大家相安無事。突然有壹天,老板把這兩個人叫到辦公室,罵了壹頓:“TMD,我叫妳不要吃人,妳還得吃。明天就不用來上班了!”兩個食人族收拾好東西離開了。他們出門時,壹個忍不住咒罵另壹個:“我告訴妳多少次了,不要吃幹活的人?三個月,我們天天吃壹個部門經理,什麽事都沒有。昨天妳吃了清潔劑,今天他們發現了!”
狗湯姆到處找工作,忙了很多天,但壹無所獲。他沮喪地向母親抱怨道:“我真是壹個沒用的廢物,沒有壹家公司肯收我。”
媽媽奇怪地問:“那麽,蜜蜂、蜘蛛、雲雀和貓呢?”
湯姆說:“蜜蜂成了空姐,蜘蛛搞網絡,雲雀從音樂學院畢業,所以成了歌手,貓從警校畢業,所以成了保安。不像他們,我沒有高等教育經歷和文憑。”
媽媽繼續問:“那馬、羊、牛、雞呢?”
湯姆說:“馬可以拉車,羊毛是紡織和服裝的原料,奶牛可以產奶,母雞可以下蛋。不像他們,我沒有能力。”
母親想了壹下,說:“妳真的不是拉戰車的馬,也不是下蛋的雞,但妳也不是廢物。妳是壹只忠誠的狗。雖然妳沒什麽高等學歷,也沒什麽本事,但壹顆真誠的心足以彌補妳所有的缺陷。記住我的話,孩子,無論妳經歷多少磨難,都要珍惜妳那顆金子般的心,讓它發光。”
歷盡艱辛後,湯姆不僅找到了工作,還當上了行政部門的經理。鸚鵡不服氣,去找老板理論,說:“湯姆既不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也不懂外語。為什麽要給他這麽高的職位?”
老板平靜地回答:“很簡單,因為它是壹只忠誠的狗。”
(4)去過寺廟的人都知道,壹進寺廟大門,彌勒佛是第壹個笑臉迎客的,而在他的背上,韋陀就是那個黑嘴黑臉的。但據說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壹個寺廟,而是掌管不同的寺廟。
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很多,但是他什麽都不管,賬目也沒有管理好,還是入不敷出。韋陀雖然是個好會計,但整天板著壹張陰沈的臉,太認真了,結交的人越來越少,最後香消玉殞。佛祖在查香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把它們放在同壹個寺廟裏,彌勒負責公關。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裏,沒有無用之人,就像武功大師壹樣,不需要昂貴的劍就可以采花飛葉傷人。關鍵看怎麽用它們。
(5)有壹次壹個小國來到中國,向三個壹模壹樣的金人進貢,皇帝很高興。然而這個小國並不善良,同時也提出了壹個問題:三個金人誰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很多辦法,請珠寶商檢查,稱重,觀看做工,都壹模壹樣。我該怎麽辦?使者還在等著回報。壹個偉大的國家連這點小事都不懂吧?
最後,壹個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主意了。
皇帝邀請使者到大殿。老臣信心滿滿地拿著三根吸管,插進了第壹個金人的耳朵裏。吸管從另壹只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吸管從他的嘴裏掉了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的吸管毫無聲響地掉進了他的肚子裏。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值錢!信使沈默了,答案是正確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壹定是最健談的人。上帝給了我們兩只耳朵和壹張嘴,是為了讓我們多聽少說。善於傾聽是壹個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6)父子二人住在山上,每天要趕著牛車下山賣柴火。老父親更有經驗,在鎮上開車。山路崎嶇,彎道多,兒子眼光不錯。他總是在要轉彎的時候提醒他:“爸爸,轉彎!”
有壹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壹個人開車。當他走到拐角時,奶牛拒絕轉身。兒子想盡壹切辦法下車,推拉,用草引誘,牛紋絲不動。
到底是怎麽回事?兒子迷惑不解。最後,只有壹個辦法。他環顧四周,沒有人在那裏,他靠近牛的耳朵喊道:“爸爸,轉彎!”牛回應了,動了。
牛靠條件反射生活,人靠習慣生活。壹個成功的人知道如何培養好習慣而不是壞習慣。當更多的好習慣積累起來,他自然會過得很好。
壹只烏鴉坐在樹上,整天無所事事。壹只兔子看見了烏鴉,問:“我能像妳壹樣整天坐在那裏什麽也不做嗎?”烏鴉回答說:“當然,為什麽不呢?”於是兔子坐在樹下開始休息。突然,壹只狐貍出現了。狐貍撲向兔子...吃了它。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如果妳想坐在那裏什麽也不做,妳必須坐得非常非常高。
壹只鳥正飛往南方過冬。天氣太冷了。這只鳥凍僵了。它從天上掉下來,落在壹大片農田裏。當它躺在田裏的時候,壹頭奶牛走過來在它身上拉了壹坨屎。凍僵的小鳥躺在壹堆牛糞裏,挖牛糞真的很暖。牛糞讓它慢下來!它躺在那裏,溫暖而快樂,很快就開始快樂地歌唱。壹只路過的貓聽到了小鳥的歌聲,過來壹探究竟。順著聲音,貓發現了藏在牛糞裏的鳥,很快就把它挖了出來,並吃掉了它!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
1)不是每壹個拉妳屎的人都是妳的敵人。
2)不是每個把妳從屎堆裏拉出來的人都是妳的朋友。
3)另外,當妳深陷壹堆屎的時候,閉上妳的鳥嘴!
七個人曾經住在壹起,每天分享壹大桶粥。不幸的是,每天的粥是不夠的。
起初,他們抽簽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流。所以每個星期,他們只有壹天是飽的,也就是他們自己分享粥的那壹天。後來,他們開始選舉壹個貴族來分享粥。權力會導致腐敗,大家都開始想盡辦法討好他,賄賂他,使得整個小團體煙霧繚繞,高尚的人也變得腐敗。然後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粥分享委員會。但是他們經常互相攻擊,吃的時候粥都涼了。最後他們拿出壹個方塊* *: * *來分粥,但是分粥的人要等別人把剩下的最後壹碗拿起來。為了不吃到最少,大家都盡量平均分配,即使不公平,也只能承認。大家都很開心很善良,生活越來越好。
同樣的七個人,不同的分配制度,會有不同的風氣。所以,如果壹個單位有不良的工作習慣,那壹定是機制問題,壹定是沒有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如何制定這樣的制度,是每個領導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10)戰國時期,魏惠王想出兵攻打齊國,因為齊威王違反了盟約。惠施作為國臣,從京城請來賢士戴進,勸說王維停戰。戴進遇到王維,就問:“王知道蝸牛的事嗎?”王維說,“是的,”德普說,“蝸牛有兩只觸角。左角有個國家,叫圖什的;右邊的角落是壹個叫人的國家。為了爭奪領土,兩國開戰,埋屍數萬。勝者追了十日五日,方退兵回營。”王維不以為然地壹笑,道:“這不都是假的嗎?”戴進道:“不是假故事。不信我給妳演示壹下:在國王看來,是不是四面八方都沒有盡頭?”王維說:“沒有盡頭。”戴進又問:“人心在無盡的宇宙中巡遊之後,又回到人間。是不是可以說世界這麽小,好像什麽都不是?”王維說:“是的。”戴金人接著問:“既然天下之小,可有可無,而魏國只是天下之小,京師是魏國之小,君王是京師之小,那麽,與無窮無盡的宇宙相比,與蝸居右角的人國之王又有什麽區別呢?”王維說:“沒有區別。”
戴進的人走了。王維似乎被引入了無垠的空間,他看不到這個世界,更別說魏了。他體會到了世界和疆域的渺小,體會到了打新疆、擴新疆的無聊,體會到了帶兵打仗打勝仗毫無意義。於是稱贊戴進是“大人”,認為他有這樣的眼光,遠超聖人。(出自《莊子》)
故事告訴我們,職場上所有的得失都是微不足道的,沒有人會在死的時候後悔沒有花更多的時間在辦公室工作。追求快樂,安寧,幸福,才是人生最重要的。
本文來自:腳本之家(www.jb51.net)。詳細出處參考:/article/99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