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閱讀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胃是太倉,水谷的氣血之海。有句話叫脾胃不好百病,脾功能的強弱直接關系到人的生命興衰。脾胃功能好,氣血旺盛,身體強壯;脾胃虛弱,百病生。很多時候,調理脾胃可能是關鍵!但是,如何調理脾胃呢?學習並記住文中的八種方法!
道醫認為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轉化而來的,所以脾胃是後天之本。但是,生活中飲食不當、暴飲暴食、過度焦慮、偏食、饑飽不均,都有可能傷及脾胃。道家醫學中的脾胃是指脾經和胃經,胃主消化。據說脾有助於胃消化的功能,故稱二者。
《論蘇文淩蘭秘典》:“脾胃為糧倉之官,五味不同。”
《七兆雲》(卷三十六):“中秋”指月之肝藏氣少,肺藏唯王,宜助肝氣,補筋,養脾胃。"
反面教材《老門生三》報恩:“(新鮮在原地)我在公寓裏吃了幾杯原酒,傷了脾胃,壞了肚子。”
道醫認為,藏象學說認為,脾胃五行屬土,屬中焦,* * *承擔著轉化氣血的重任,所以脾胃都是“氣血的生化之源”,人體的氣血(相當於我們所說的能量)都是由脾胃由食物轉化而來。也有人說,脾胃是後天之本,是人類生存之本。
人從出生到長大,長大後需要大量的能量用於學習、工作、娛樂,而這些能量都來源於飲食,但飲食必須通過脾胃的配合才能轉化為氣血能量。
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關系到人體健康和生命的存亡。李東垣認為脾胃虛弱、元氣虛弱是內傷疾病的主要原因,而脾胃氣虛、氣虛、形虛,沒有陽氣保護,容易感外邪而忽視寒氣,說明內傷無論是不是外感,都與脾胃是否元氣充沛有關。李東垣強調五臟有病要治脾胃,從平抑五臟入手治脾胃,拓展了脾胃病的治療方法,葉的養胃飲為脾胃學說的臨床應用增添了新的內容。
趙先科《醫貫》提出:“食物入胃,如釜中水谷。不熱不熱,脾能化食。只有在下焦蒸爛,才能運。”補脾不如補腎。但在實踐中,很多人還是主張補腎比健脾更好,更符合臨床實際。例如,張景嶽說,“水谷之海以自然為基礎,精血之海以後天為基礎。先天不足,但後天養成者,亦可強也。”
周慎齋說:“百病不醫,在脾胃中尋,無所失。為什麽要說?”脾胃虛弱,四臟無生氣,使疾病持續時間長。萬物來源於土壤,又回歸於土壤。補腎不如健脾,這也叫。有很多人治不好病,找脾胃。"施壹南《醫苑》說:"胎弱而先天不足,人所不能控制,靠來世彌補先天不足。如果胃不是特別重,那怎麽辦?胃氣重不就是腎氣重嗎?“這些都說明調理脾胃的重要性。壹般來說,調理脾胃的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八大類。
壹、健脾法
1
補氣
可用於治療脾虛,運化乏力,使妳懶得說話,四肢無力,面色晦暗,肌肉消瘦,脘腹脹滿。方劑如四君子湯、沈淩白術散、資生堂丸等。
2
溫陽
用於脾陽虛、內冷、畏寒肢冷、胃脘痛、清谷。藥方像理中湯,甚至附子理中湯。
三
補脾陽
可用於脾胃虛弱,使楊慶不能上升,而為濕所困。抑郁的楊慶可以通過氣淡味淡者來解除,從而達到健脾的目的,或輔以健脾益氣之品,其益處顯而易見。升楊燦法適用於大便溏瀉、脾濕土濕或中焦楊琪受抑。方劑如升陽處士防風湯、升陽益胃湯、升陽處士湯、升陽三活湯等。補陽藥與補氣藥同用,可用於治療中氣不舒、大便滑脫、脫肛。
第二,養胃
1
促進唾液或體液的分泌
發燒傷津液,口幹喜歡喝酒,不考慮飲食。可以用甘寒制劑,如雪梨漿、五汁飲料等。
2
滋陰
胃陰不足,舌質幹紅,舌質勻亮,心煩失眠,大便幹結等。,可用於益胃湯、沙參麥冬湯、玉竹麥冬湯。
第三,祛濕
1
擦幹水分
用於脾土濕困、食欲不振、腹脹便溏、舌苔白膩、脈軟等癥。方魏三。
2
芳構化
可用於濕困脾土,舉不舉,腹脹悶,便溏,腹痛嘔吐,或寒暖疼痛。方劑如藿香正氣散、藿蒲夏玲湯等。
三
滲流效益
濕積是水,溢出皮膚,膨脹。當水過腸而引起腹瀉,口淡口渴,排尿不利時,可作為利尿劑。辛辣清淡,像五苓散;苦溫辛,像三仁湯、淩薇湯;如果濕轉熱,苔黃膩,應該是苦寒辛辣,像杏仁滑石湯、黃芩滑石湯。
四
隱帝
脾陽虛導致痰飲,大便腸鳴,食欲下降,或心悸氣短,嘔吐,唾液泡沫,這就像桂苓疏肝湯。
五
化痰
脾濕引痰,咳嗽痰多,痰多泡沫稀。可以用二陳湯,也可以配魏萍粉,故名陳平湯。也可以用導痰湯、香砂二陳湯。
四、淘汰法
1
幫助消化
用於食滯,不思飲食,吞酸腐,或發熱,或腹瀉。方劑有保和丸、山楂丸、枳實導滯丸等。
2
祛瘀
可用於瘀血積聚、脅肋腫脹、脾腫、肝腫,即左右肋下腫脹。可用鱉甲萬劍、血府逐瘀湯、膈逐瘀湯治療。
五、攻擊方法
1
文同
脾胃虛寒,陰寒凝滯,便秘,或脘腹冷痛者,宜用半胱胺丸加溫脾湯治療。
2
夏寒
邪熱襲胃,熱轉燥,結腸間燥,大便秘結,腹痛拒按,故三承氣湯適用。若胃陰不足,津液濕潤,虛實夾雜,可用增液承氣湯、玉竹散。
六、清胃法
1
消除某人過多的火氣
胃火上攻,牙齦腫痛,面頰發熱,或牙齦出血,或牙齦腫痛潰爛,或口腔潰瘍,或口臭便秘,宜清胃散加玉女湯。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用來緩解胃火的寒冷。
2
清除熱量
陽明胃熱,口渴,多汗,發熱,煩躁,脈大,或者對不發熱的消渴有好處。宜用白虎湯,或張錫純梁傑湯(薄荷、蟬蛻、石膏、甘草)、韓傑湯(連翹、蟬蛻、石膏、知母)。
七、苦法
脾胃病,脾濕胃熱,濕熱蘊結於中焦,導致心中脹滿,無食欲,口粘,惡心,飲酒不多,大便粘稠。因為濕是陰邪,不能用辛溫來解釋,熱是陽邪,苦寒也不能清除,所以宜用苦辛法,又稱苦辛法,如小辛雄湯、王孟英蘇葉黃連湯等。若虛實夾雜,可用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幹姜、黃芩、黃連、人參湯。
八、理氣法
1
文同
脾胃氣滯,胃寒脹痛,喜熱敷,或氣滯、氣虛、腹痛、腹脹者,可用傅亮丸、天臺烏藥散、陳翔姜奇散治療。
2
梁三
氣滯熱痛,喜涼畏熱。方如金紫菱散。
三
遞減逆矩陣
胃熱邪盛,不降反升,胃氣上吐酸澀,或見嘔吐,可用橘皮竹茹湯。胃中有寒邪,或痰盛氣上,嘔吐噯氣,口淡不渴。可用小半夏湯、傅玄代赭湯、丁香柿子湯、吳茱萸湯。
以上都是從自身器官治療脾胃病的方法。因為脾胃病也可以是其他臟器引起的,或者脾胃病發病後影響他的臟器,除了調理脾胃,有時候他還可以同時治療其他臟器。如肝氣郁結乘脾胃,可疏肝健脾或疏肝和胃;脾氣虛,本虛,導致心血不足,應健脾養心;脾陽久虛,腎陽不足,宜溫補脾腎;脾虛會導致肺氣虛,肺虛也會導致脾虛,缺化源,瘦肌,都要健脾補肺,等等。
說明調理脾胃可以直接調理,也可以結合其他臟腑。因為脾胃是後天之本,調理脾胃在防治各種疾病中更為重要,值得重視。
如何保養脾胃
預防脾胃病,關鍵是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因此,平時要註意保養脾胃:
1.情緒因素對食欲、消化吸收影響很大。
所以,保養脾胃,首先要保持好心情。據研究,不良情緒會導致食欲不振、腹脹、發熱、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有利於腸胃系統的正常活動。
2.飲食調整是保養脾胃的關鍵。
所以飲食要有規律,定時定量進餐,不能暴飲暴食。以素食為主,有肉有菜。要定時吃蔬菜水果,滿足身體需要,保持大便通暢。少吃刺激性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硬而粘的食物,盡量少吃生冷食物。
3、註意防寒保暖。
俗話說“十胃病九寒”。這真的是經驗之談,所以註意氣溫的變化很重要。春秋氣候多變時,虛寒胃痛患者要註意保暖,避免感冒;如果是脾虛泄瀉,可以在肚臍處貼壹個溫熱的肚臍貼,同時要少吃生冷的水果等等。如果感到上腹部發冷,可以及時服用姜茶。
4.堅持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練氣功等。
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加強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其新陳代謝,延緩消化系統的衰老。每晚睡前,還可以用手按摩上下腹部,往復40~ 50次左右,有助於脾運、消積、通汙濁之氣,對脾胃有很好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