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漢字的結構特點是什麽?

漢字的結構特點是什麽?

漢字系統的結構特征與漢字科學教學

羅萊洞

漢字和漢語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漢字教學方面積累了極其豐富的歷史經驗。新中國成立後,在繼承傳統經驗的基礎上,漢字教學不斷改革探索;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識字教學方法的改革取得了最為顯著的成績,對漢字教學的研究非常活躍,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進入新世紀,漢字教學面臨著新的形勢:壹方面,旨在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新壹輪課程改革正在順利深入推進。就小學語文而言,探索更科學、更能體現漢字和語文特點的教學方法是壹項重要任務。另壹方面,香港已故著名愛國人士、語言學家安子介先生生前預言:“21世紀將是漢字發揮威力的時代!”“人類總有壹天會學會漢字的!”[1]現在,我們欣喜地看到,國際上掀起了壹股強烈的“學習漢語熱”,安先生的預言成為活生生的現實。面對這種情況,進壹步提高漢字教學的科學化水平,幫助外國朋友快速學習漢字,掌握漢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國際義務。

目前國際上流行兩種文字:壹種是拼音文字;二是表意漢字。這兩類書寫體系各有利弊,不能說哪壹個絕對好,哪壹個絕對不好。漢字是落後文字的觀點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偏見;說到漢字,很少提到漢字的優點,這也是片面的。漢字是以形、音、義的關系為基礎,兼有語音和形態功能的壹套書寫體系。漢字與拼音相比,具有不同的結構特征,體現了漢字的科學性和優越性。了解和掌握漢字系統的結構特征,對於改革漢字教學,提高漢字教學的科學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從漢字的使用頻率來看,高頻字非常集中,常用字量少,這是漢字系統的重要結構特征。

70年代末,我國有四個排字工人。根據他們的經驗,統計出漢語中有3000個“常用詞”,頻率高達99%。常用詞有3000個,每個詞的頻率加起來只有1%。

安子傑先生用香港四家有影響力的報紙連續45天報道中文,並統計了全部字數。總字數為1,411,088,只統計了4667個不同的字。安老師又按頻率排列了壹個詞表,其中前3650個詞的總頻率達到總字數的99.8%。1982公布了3650個常用詞的頻率表。

1988年4月,由北、張主編的《快速閱讀漢字頻數優化統計表》由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他們使用的材料來自用簡化字寫的科技、文藝、新聞報道、政治理論四個方面,從21,657039個字統計,不同字使用的只有5991個字。

安子傑先生對兩個漢字頻率表做了比較研究:貝、張表字數為3650時,占統計數據總字數的99.85%;當“安”表也按頻率統計到3650字時,占統計數據總字數的99.82%。這證明兩個表都是正確的。雖然編纂用的材料、編纂地點、編纂時間不同,但可以重合。

據相關研究統計,《紅樓夢》壹共有731,017個字,使用的異體字只有4462個。《矛盾的子夜》共有242687個字,僅用了3129個不同的字。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三部戲,總共172005個字,使用的異體字只有2808個。老舍《駱駝祥子》共107360字,僅用了2413個異體字。這證明了常用字少是漢字的壹個特點。[2]

以上對漢字使用頻率的研究,充分證明了漢語常用詞高度集中,常用詞量少,有利於緩解學習漢字的難度。

安先生是壹位熱愛漢字,治學嚴謹的學者。從快速學習漢字的目的出發,他利用各種閱讀材料,研究了3650個字的頻率順序。經過反復測試,結果如下:如果知道前500個高頻詞,可以閱讀75%的壹般文章;如果妳認識500個次高頻的單詞(即1000個單詞),妳就能理解90%的壹般文章;如果妳能閱讀2000字,妳就能獲得閱讀書報的能力,妳能熟悉97.4%的現代書報,妳甚至能進行書面交流。[3]

以上關於漢字頻率和頻率順序的研究成果,對我們探索和進壹步提高漢字教學的科學化水平,具有很大的啟發、借鑒和指導意義。(1)常用詞數量約3000-4000,可作為規定學校(小學、初中)語文學科識字量的依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規定總識字量為3500,其中小學3000,初中500。我們認為這個素養水平是科學的、合理的、可行的。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工人農民渴望學習新技術;為了滿足這種需求,我們建議初中學習500個科技常用詞應該不難。(2)語序上,先學習高頻詞,這是學習漢字的捷徑之壹。安子傑先生主張:“漢語初學者,包括我們的小學生和成年人以及想學漢語的外國人,可以先學最常用的500個字。”這是壹個很有見地的建議,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1991年,筆者在江西省萬載縣鵝峰鄉幸福村進行識字實驗。先學會最常用的500個字,加快了識字進度,收到了實效。《人民日報海外版》、《農民日報》先後進行了報道和介紹。這裏的關鍵是編好低年級尤其是壹年級的教材。識字和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要根據常用字集中度高的漢字結構特點,註意漢字的頻率順序。我們認為,要綜合考慮漢字的頻率順序、構詞法和兒童學習漢字的認知規律,找到最佳結合點,這是教材編寫者的責任。

第二,從漢字的構造方法看,形聲字多,這是漢字體系的另壹個重要結構特征。

為什麽有這麽多形聲字?在漢字發展史的研究中,傳統階段根據漢字的字體變化分為四個階段。西南師範大學劉教授在承擔國家社科規劃項目研究中提出了壹個新觀點。他認為字體的變化不是漢字發展的本質變化,不能說明漢字的歷史發展規律,而應從漢字構造方法的變化來說明漢字的本質變化,進而提出了漢字發展的三階段論,即:第壹階段是圖畫書寫階段;第二階段是以表音為主體的表音階段,以象形文字為基礎。第三階段是以形聲字為主體的形聲字書寫階段,至今還保留著壹些形聲字和形聲字,從秦漢到現代漢字屬於這個階段。[4]可以說,漢字中的形聲字,大多是其構詞方法變化發展的結果。

漢字單字少,組合字多;組合字中,形聲字最多。據有關研究統計,形聲字占漢字的80%以上,形聲字的構詞特點是:形聲字旁有音標,如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易等,而且大部分基本都是形聲字中的規律

在各種識字教學方法中,集中識字充分利用了形聲字的構詞規律,克服了方塊字聲音脫節、結構復雜的弱點,化繁為簡,壹節課放十幾個形聲字。這樣,孩子掌握了漢語拼音、壹定數量的獨立字(包括少量的組合字)和偏旁部首後,就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按照規律認串漢字了。比如教“根、跟、恨、狠、非常”這壹組新詞,因為有明顯的規律,所以師生都很容易學。兒童在理解這些字左邊是形符意義,右邊是音符意義的規律時,可以作如下分析:“根”字是壹塊木頭,所以在“木”字旁邊;“跟”字,當“跟”的時候,是在“腳”字旁邊,因為妳是用腳跟的;“恨”字是可恨的恨,所以在心旁。這樣的識字為兒童創造了極其有利的外部心理條件,有利於學習遷移,簡化了兒童識字的心理過程,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率,促進了兒童智力的發展。

根據漢字形聲字多的結構特點及其構詞規律,我們認為識字教材的編寫和識字教學方法的運用都應充分體現和運用漢字的這壹構詞規律,以提高漢字教學的科學化水平。(1)在識字內容的安排上,在保留識字形式多樣性的同時,可適當增加按形聲字構詞規則集中識字的權重;更重要的是,要作為指導思想來落實,比如“中華園”,作業練習,要布置。(2)為貫徹按構詞法教學漢字的原則,應註意打好識字和寫字的基礎,即學好漢語拼音、構詞能力強的單字(包括少數組合字)、偏旁部首和基本筆順,以培養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提高漢字教學的科學化水平。(3)在識字教學中運用形聲字構詞規律時,要註意正確發音。因為作為音標,不如字母音準確。比如音標不能區分聲調的差異,有的則因為音變而喪失或削弱了語音功能。

第三,漢字單音字多,構詞潛力大,這是漢字系統的另壹個重要結構特征。漢字是表意文字,壹聲壹義的詞很多,詞有了意義就成了詞和語素。

有資料統計,“在現代漢語寫作中,政治和科技的文獻是單音詞約占49%,雙音詞約占47%,多音字僅占4%,而在文藝作品中,單音詞高達61%,雙音詞約占37%,復音詞僅占2%。平均下來,單音節詞還是占壹半。【5】所以,學習漢字,壹定要壹個字壹個字的學。識字相當於認識字。識字多就意味著單詞多,有利於促進語言的發展。

漢語詞作為語言的最小單位,主要是通過二級構詞法進行組合,即把意義獨立的單音詞組合起來,形成雙音詞和復音詞。這種構詞法的構詞法能力達到了驚人的程度。比如“節儉”這個詞可以造出很多詞,用“節”這個詞可以造出以下17個詞:關節、音節、完整、程序、節日、春節、中秋節、節日、節日、不忠、變節、省衣、克制、節流、節育、節約、儲蓄。以下18個詞可以用“約”字構成:約、近似、近似、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約。單詞是生的,但由熟悉的單詞組成,可以收到“生詞熟悉單詞”的奇妙學習效果,不僅大大減少了單詞量,也緩解了學習難度。這是漢字的壹大優點。據壹些研究部門統計,以合成詞為主的漢語,常用詞條有43300多個,而由3730多個詞組成的只有1000多個。

隨著社會的進步,對外交流的增多,需要創新很多新詞,翻譯外來詞,比如經濟特區、特警、快遞、紅股、紅盤、沙塵暴、社會保險、基因、艾滋病、芯片、航天、宇航員、可口可樂、立交橋等等。無論是造新詞還是譯外來詞,漢字都能輕松解決,新版《現代漢語詞典》常用詞條增加到65000多個。即使是新科技術語的翻譯,也能兼顧音義,有照妳的好處。

相比較而言,西方文字為了應對新事物,對新詞應接不暇。英語詞匯量目前已達數十萬。相反,漢字的數量比古代大大減少了。比如《康熙字典》有47035個字,大部分已經廢棄了300多年。現在使用的字數只有3000-6000左右,創造新詞的潛力很大,足夠我們在21世紀大踏步前進。

4.從漢字與語法的關系來看,漢字體系結構的另壹個特點是,不使用“音變”的方法,也能構詞、轉換詞性、實現語法功能,這對漢語學習非常有益。我們知道,拼音詞是通過音變來構詞和轉化詞性的,即基本詞壹般來源於母語的詞根。通過添加詞幹、後綴或前綴,將拼音連接起來,形成各種有明確含義的乘積。基於復合詞構詞的漢字系統,可以在不“屈折”的情況下構詞和改變詞性,保證了漢字可以在不改變字體的情況下標註漢語的不同詞性。

而且,漢語只有改變語序,使用特定的助詞(如“的”、“的”、“著”、“了”、“過”),改變聲調,才能簡潔準確地實現其語法功能,達到意義明確的目的。舉個例子,如果把“老師愛學生”改成“學生愛老師”,漢語完全不改變發音,改變語序就可以輕松解決,所以不需要改變書面的詞形。但現代俄語中,要改變發音,當然也要改變書面語詞形。相比之下,這顯然是漢字的壹大優勢。英語語言學著名詞匯Yesberson在《論英語單音節詞》壹文中指出:“最初,漢語被認為是原始語言、落後語言、兒童語言。現在我知道,這種觀點是完全錯誤的。漢語只用400個音節作為基礎,然後是四聲,但最多也就1600左右。就這麽幾個單音節,翻來覆去,反復使用,就能把意思表達得完整無瑕。這是英語望塵莫及,望洋興嘆的。對英語語言學家來說也是神秘而令人羨慕的。”[6]

就教學而言,識字教學法的原則應主要以文字系統的結構特點為依據。音標詞要通過“音變”來構詞、改變詞性、實現語法功能,所以強調“三不可分”(即詞離不開詞、詞離不開句、句離不開文)的教學原則,否則學生就無法理解為什麽“老師”作主語和“老師”作賓語會有不同的讀音和不同的寫法。而漢字系統主要采用復合詞構詞,可以實現語法功能而不需要“屈折”,因此照搬“三不可分”的教學原則自然不妥。根據漢字體系結構的這壹特點,需要盡快認識2000個以上的高頻常用詞。我們不應排斥“三不可分”的識字教學原則,而應在識字教學中靈活運用。

5.從漢字書寫體系的結構來看,書寫規整,形差高,是漢字書寫體系的重要特征。印歐語系的字母只有30個左右,漢字的偏旁部首不下500個。前者的字母按壹個方向線性排列,形成壹個基本的視覺閱讀單位(詞),而漢字按上下、左右、內外三個基本位置排列。所以漢字的形體差異遠高於拉丁-斯拉夫字母。漢字的結構特點,如高形差,不僅區分字符清晰,而且個性突出,有助於學習和記憶,漢字對高速閱讀極為方便。從視覺閱讀方面來說,壹般認為橫排漢字比拼音文字閱讀速度快,是最優越的認知符號。“日本當局在修建高速公路時做過實驗。結果表明,漢字的語言是假名1/10,羅馬字1/20。也就是說,漢字的認知速度比日語假名快10倍,比羅馬字快20倍。”[7]

漢字的形體書寫系統不僅是獨特的,而且是有規律的。漢字的基本筆畫只有五種,壹些基本筆畫組成的部件也是有限的。所以,學寫漢字很難。當妳掌握了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部件,學習生詞就不難了。解決漢字難寫的問題,安子傑老師建議,根據漢字的構詞方法,將漢字分為812個基本字、56個偏旁部首和75個構詞能力強的異體字,書寫時通過“拼裝”可以寫出3800個不同的字。關鍵是編好教材,激發興趣,打好基礎,科學指導,嚴格訓練,這樣才能化難為易,把字寫好。

各種性格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和不同的學習困難;要堅持兩點論,反對片面性。我們討論漢字的結構特點,指出它的優點,並不是要否定它的缺點,而是要充分認識漢字,充分利用它的長處來彌補它的短處,化解困難,提高漢字教學的科學化水平。

參考資料:

[1]孫安子傑給不識字的人壹把致富的“金鑰匙”[N]農民日報1994-05-15(1)

[2][3]安子傑郭可教漢字學的新發展[M]香港瑞福有限公司1992

[4]漢字的發展階段和方向[N]光明日報1999-05-14

[5]田本那對漢字教學的繼承與創新[J]教材與教法2001-03-17

[6][7]羅來洞漢字系統的結構特征與識字教學[J]江西教育1991-10-27

  • 上一篇:膜性腎病二期怎麽治療,飲食要註意什麽?
  • 下一篇:如何治療風濕病效果好?風濕病最好的治療方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