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這些祛濕方子是鹹宜老幼。

這些祛濕方子是鹹宜老幼。

受訪專家:周福生(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中醫師、博士生導師、脾胃病理學家、全國名老中醫、廣東省名老中醫)。

說到祛濕,很多人的第壹反應是吃大麥和紅豆。但是吃了幾天後發現沒什麽效果,反而更難受了。有什麽問題?如何祛濕?

祛濕有三種方式,機理不同。

先問壹個問題:怎麽做才能去掉地上的壹灘水?

李《鄭補》中有壹個回答:“風勝於濕,燥勝於濕,光滲於濕。三個都做。”意思是可以被風吹幹(香濕),被幹的東西吸幹(幹濕),或者通過下水道跑掉(利尿濕)。這三種方法就夠了。

芳香燥濕,如清風,能燥濕壹切,無論寒濕,皆可用。代表藥物有藿香、砂仁、豆蔻、飛機草。燥濕是指主藥為厚樸、蒼術、草果等。

常見的薏苡仁、赤小豆藥物屬於利尿、滲濕類藥物。雖然都有祛濕的作用,但是強度慢,用量還是大,需要長期服用。偶爾,效果自然不好。而薏仁微寒。如果是寒濕天氣,長期服用薏仁可能會有相反的效果。

這三種祛濕方法作用機理不同,應根據需要配合使用。

濕分寒熱,要選對藥材。

濕可分為寒和熱。根據寒熱的不同,濕有不同的表現,祛濕的方法也不同。

寒濕

寒濕體質的人喜歡吃冷的東西,比如冷飲、冰淇淋等。常表現為舌體淡,舌苔白膩;怕冷或感冒癥狀加重;吃生冷食物容易腹痛腹瀉;臉色蒼白的嘴巴,不喜歡喝水;容易疲勞,嚴重時可能出現手腳浮腫、眼睛浮腫。

調理祛濕要溫裏散寒。忌寒性食物,可用艾灸祛寒祛濕。藥膳適合性平或性溫的食材,如生姜、花椒、陳皮、砂仁等。也可以選擇黨參、茯苓、山藥等健脾食材。像香砂六君子湯和桂苓疏肝湯這樣的中成藥是最好的。

不宜選擇寒性食材,以免加重脾虛濕盛。

濕熱

濕熱體質的人愛吃油炸和燒烤食物。如果再細分,濕熱有三種類型,即濕重於熱、熱重於濕和濕熱並重,表現為略有差異。

壹般來說,濕熱體質患者常表現為舌紅或紫紅色,舌苔黃膩;飲食不思,腹脹滿;口苦、口幹、口黏;口舌生瘡,唇紅面赤;嗜睡,長期睡眠不足,頭痛,身體沈重;大便粘稠,排便後肛門灼熱疼痛;尿液燃燒;情緒煩躁,精神煩躁等。

不同類型的調理濕熱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和用藥。總的原則是清熱燥濕,可用寒性食材適當調理,如綠豆、絲瓜、紅小豆、西瓜、冬瓜、雞骨草、土茯苓、茵陳、蒲公英、薏苡仁等。中成藥可以是藿香正氣散、王石蓮蒲飲。

不宜選擇溫熱食材,少吃辛辣、油膩、甜食,忌酒,以免“火上澆油”。感冒藥容易傷脾胃,不能長期大量服用。

《辨證論治補》中也有說,治濕不可忽熱忽冷。這個度怎麽把握?最好請專業的中醫醫生檢查壹下。

關節風濕,不要擅自用藥。

中醫的風濕病和西醫的風濕病完全不同。西醫所說的風濕病,多為免疫系統疾病;在中醫中,風濕病是指由風寒濕致病引起的肌肉、關節、經絡、骨骼和肌肉的疼痛、麻木和屈伸不利,可細分為普通感冒、潮濕和寒濕。

中醫不同類型的風濕病都會治療,治療方法和藥物也會有所側重。總的原則是祛濕、散寒、止痛,常與強筋骨、補腎的藥物(如獨活、羌活、防己、桑寄生、五加皮等)同用。).

風濕痛多為慢性病,藥物常制成丸劑或藥酒。因為祛風除濕的藥是幹的,長期服用容易耗陰耗血。出於安全考慮,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能自行選擇。

而且日常使用壹些祛風除濕的藥物燒水泡腳也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癥狀。

推薦足浴處方

獨活30克,羌活30克,肉桂20克,紅花10克,生姜適量。加水燒開後,稍涼,泡腳。每次用水浸泡腳踝最好15~30分鐘。

這些藥膳,鹹宜,老老少少。

看到這裏,很多人可能會很困惑。每個人體質不同,祛濕方法細分。沒有壹些簡單常用的祛濕方法嗎?

在嶺南地區,許多家庭主婦擅長做湯。其實,在濕邪剛有壹點苗頭的時候,喝點藥湯、茶就能祛除濕邪。

健脾祛濕茶

廣藿香10克、飛機草10克、通草10克、紫蘇葉10克、茯苓20克、白豆蔻10克、麥芽30克、陳皮10克、杏10克。

功效:芳香化濁,健脾和胃,消食化滯。適用於內部和外部防潮,尤其是在潮濕季節。

用法:每日1劑量,開水代替茶水。服用3~5劑,祛濕後停用。

健脾祛濕湯

1.五指毛桃30-60克,生薏苡仁30克,生姜3-4片,陳皮10克,茵陳10克。

2.黃芪30g,木棉10 ~ 15g,雞蛋花15g,陳皮10 ~ 15g,紅棗3 ~ 5g。

3.炒白術20克,茯苓30克,陳皮5克,炒扁豆30克,木棉10 ~ 15克。

功效:健脾、祛濕、益氣。

用法:三個方子均以“南藥”為藍本,具有嶺南特色,可用於日常保健。可用瘦豬肉煲湯,煮約1小時至肉熟爛。

  • 上一篇:他的眼睛上長了東西。
  • 下一篇:婦科和蕁麻疹求醫路漫漫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