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說脾是氣血生化之源。壹個人為什麽會氣虛?因為他的脾臟很弱。如果壹個人的脾弱,那麽他的體質就不會強。我們都聽過壹個詞叫“體弱多病”,他的身體免疫力低下,自然更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
所以,
氣虛的人感冒後壹般有什麽表現?
壹個是咳嗽,壹個是咳痰。
為什麽?
我們剛才說了,氣虛是因為脾的虛弱,脾虛的人容易燥濕生痰。另外,外感風寒、痰濕氣滯、肺衰、水路不暢,往往會導致鼻塞較重,咳嗽有痰!
所以,
對於氣虛體質的人,壹定不能隨便用藥。
氣虛寒推薦方:荊防敗毒散
構成:
柴胡9克、前胡9克、川芎6克、枳殼9克、羌活9克、獨活6克、茯苓9克、炒桔梗6克、人參6克、甘草5克、生姜2片、薄荷2克。
用法:
水煎2-3次,溫服。
功效:
益氣解表,祛風除濕。
適應癥:
氣虛的人有外感風寒濕證。惡寒,熱盛,無汗,頭頸強痛,四肢酸痛,鼻塞重,咳嗽有痰,胸膈脹滿,舌苔白膩,脈浮,或數多不能復重。
用藥原則:
鐘芳,
羌活、獨活為君藥,能祛全身風寒濕邪,通關節止痛。
柴胡辛散能舒筋退熱,川芎能活血祛風,助君解表祛邪,止痹止痛。
枳殼降氣,桔梗開肺,前胡化痰,茯苓滲濕,以順氣寬胸膈,化痰祛濕止嗽;此外,用少量人參益氣扶正,幫助解表,既能祛邪又不傷正氣,* * *為佐藥。
甘草。而中藥,又有助於行氣;生姜和薄荷驅散外邪,這也是壹個助手。
全方兼顧邪表,祛邪不傷正,能使表裏相濟。
實用特征:
1.富於散,除惡不傷義。
2.表裏協調,即祛風散寒除濕解表,健脾化痰理氣和裏。
3.解表尤其擅長祛邪、解熱、止痹,和裏能健脾、宣肺、復升降。
應用:
本方適用於小兒、病後、產後、老年、體弱等外感風寒濕邪者。
主要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蕁麻疹、濕疹、潰瘍、痢疾等疾病。
提醒~ ~
因本方趨向辛、溫、香、燥,陰虛外感者忌用;痢疾屬於濕熱或無表證者不宜使用!
小貼士:
本文方子僅供中醫愛好者交流學習。如果要用,需要咨詢當地的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