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人體的108個穴位是什麽?

人體的108個穴位是什麽?

(1)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是十二經脈循行的經絡,左右有22個穴位。此經主要癥狀為:胸肺脹滿、咳嗽、氣喘、呼吸困難、尿頻或黃赤、少盆及內臂疼痛、手掌發熱、肩背疼痛或冷痛、外感風寒發熱。

1.中富

穴位:胸壁上方,雲門下1寸,任脈6寸。取穴:仰臥,先設雲門,後設穴。也就是在仁麥的蓋華點旁邊開了6寸。

主治:咳嗽喘息,胸肋疼痛,肩背疼痛。針刺:針刺3 ~ 5穴,艾灸3 ~ 7強,不宜深刺。

洞名簡述:此洞原名“伏中宇”、“應中宇”,後簡稱“中伏”。手的太陰經起於中焦,肺在胸中,是呼出內外之氣的寶庫。而且這個點是這部經典的收藏點,藏家的收藏也是經典聚氣較多的地方,所以取名中伏。註意:此點為手腳的太陰經交點。《百證賦》:“胸滿更噎,中國政府肯舍。”

2.雲門

穴位:鎖骨外側下緣凹陷。取穴:仰臥位,中脘以上65438±0寸,與任脈玄寂穴平,外6寸。

主治:通中府穴。針灸:通中府穴。

洞名簡述:據《蘇文陰楊穎象大論》:“雲示天氣。”肺是臟腑的華蓋,如同天空。肺經之氣聚於中伏,從雲門穴溫潤而出,如天氣出雲,故名雲門。

壹說,肺居上焦,形似天。當邪氣侵入肺時,上焦之氣充滿陰郁,似被雲霧籠罩。針刺或艾灸雲門穴可祛愁悶,故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肺氣滯、呼吸困難等證。註意:患肺結核的人,中府、雲門穴常有壓痛。

3.天府

穴位:腋下3寸以內,紅白相間。取穴:掌心向前,垂臂,腋橫紋前端與赤澤穴在壹條直線上,乳頭適當水平時。

適應癥:哮喘、鼻出血和疼痛。針灸:手橫握,針刺3 ~ 5穴。

穴位名稱簡單解釋:肺居於臟腑之上,故名天;政府聚集在壹起。肺經之氣流出雲門,入上肢,聚於天府穴。故名天府。備:《百病賦》:“天府在谷,血鼻應追。”

4.夏柏

穴位:天府穴下1寸。取穴:直取赤澤穴(也可參考天府穴)5寸。

主治:咳嗽脹滿。針灸:針刺3-5穴,艾灸3-7穴。

洞名簡述:“下”與古代醫書中的“扛”字常見。肺部呈白色,雙臂下垂。此穴適用於肺經兩側,故名夏柏。準備:“手氏保元”治紅白汗斑。

5.千澤

穴位:肘窩橫紋中。取穴:以掌背微屈肘,沿盟約紋上大筋外側取之。

主治:咳嗽、胸脅脹滿、肘臂疼痛、驚風。針刺:針刺3 ~ 5個穴位。

穴位名稱簡單解釋:根據骨折的方法,從腕橫紋到肘橫紋骨折為壹腳。赤澤穴正好在肘橫紋紅白肉之間,是手太陰肺經的關節點。就像水的回歸,水所歸之處,河海最大,湖最小,肺為經合穴,五行中屬水,所以得名池澤。此點屬水,取名“澤”。因此,針灸通過補法益陰,通過瀉法清熱。備:《宣彤·姚智賦》:“池澤肘痛,筋緊。”

6.孔醉

穴位:前臂拇指側,距手腕7寸。取穴:伸臂擡掌,從太淵穴直取7寸。

主治:頭痛、咳嗽吐血、痔痛、肘臂厥痛、發熱出汗。針刺:針刺3 ~ 7穴,艾灸3 ~ 7穴。

穴位名稱簡述:穴為最,為肺經之穴,“穴”亦為隙。“洞”是指洞,“最”是解字。這兩個詞在壹起用,就是大洞的意思。同時也暗示此穴有開瘀通竅之功:故名。此穴為痹,痹穴主要用於急癥,如咯血、咽喉腫痛、痔瘡疼痛等。準備考試

7.低商

穴位:手大指尖內側。取穴:將指甲角從大手指內側移開約壹分鐘,從紅白肉處取。

主治:咽喉腫痛、鼻出血、昏迷。針灸:1分。

穴位名稱簡單解釋:手太陰肺經屬金,聲為商,時為秋。《秦文劉鄭源集大論》用“太”和“少”來區分五音的陰陽。肺經屬太陰,故以少商命名。此穴為肺經井穴,屬木,急癥時常用三棱針穿刺放血。

註:上(上、上),氣寒,為祛瘀退熱之要穴。《百證賦》:“少商,既血虛又口渴。”

(2)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左右40穴。此經絡的主要癥狀有:喉炎、牙痛、鼻涕清涕或鼻出血、此經絡流經肩部以下部分疼痛。齊星強則經熱消腫,弱則惡寒怕冷。

1 .尚陽

穴位:手食指內側。取穴:爪釘角度約為食指撓時1分,紅白相間。

主治:牙痛、喉炎、昏迷、手指麻木。針灸:針為1,針尖略向上。

穴位名稱簡單解釋:大腸經和肺經均屬金,聲為上,時為秋,有清肅之氣。但由肺經少上穴傳入,由陰經轉到陽經,故名上陽。此穴為大腸經的井穴,屬金,主要用於“心下飽脹”。考前準備:《百證賦》:“寒性瘧疾,尚考。”

2.兩個房間

穴位:此節前食指壓在內側。取穴:手指屈曲,在此節前食指橫頭凹陷時,呈紅白相間。

主治:鼻衄、牙痛、喉痹。針刺:針刺2 ~ 3穴,艾灸3強穴。

洞名簡述:“間”,字隔之時。此穴指內側,釘後第二節(第二個音程),故名二建。此穴為大腸經的興穴,屬水,是此經的分穴。如果這條經線被證明是正的,就應該使用吹掃法。備:《宣彤·姚智賦》:“妳若瞎了眼,就該拿去。”

3.三個房間

穴位:食指凹陷在後段內側。取穴:握拳,取於本節後掌骨內緣凹陷處。

主治:喉痛、牙痛、手指痛。針灸:針刺3-7穴,艾灸3-5穴。五指皆痛時,可插入1寸5分鐘,稱為透掌針。

穴位名稱的簡單說明:此穴位恰如其分地指內側,在指甲第三節之後,故命名為三劍。此穴為大腸經的俞穴,屬木。泄瀉用於壹切木旺、金經灼痛的病癥。此穴中的壹個小谷和兩穴中的壹個小谷,都可以作為合谷穴的輔助穴。註:《百證賦》:“目中大漠是尋三竹屋。”

4.合谷

穴位:手的大指骨和第二指骨之間。取穴:拇指和食指伸取於第壹、二掌骨之間。

主治:頭痛、斜視、鼻出血、牙痛、咽痛、多汗。針刺:針刺3 ~ 5穴,艾灸3強。孕婦不宜使用。

穴位名稱簡單解釋:穴位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凹陷處,因被稱為兩山之間的山谷,故稱合谷。合谷穴略在紅白肉之外,稱為虎口(非合谷穴),故常以虎口代替。合谷穴是大腸經的原穴,是經絡氣血聚集最深的穴位。《靈樞九針十二原》:“五臟有疾,當取十二原。”此外,梁合谷和梁太沖被命名為四關,是著名的瀉熱,氣滯血瘀的穴位。備:《百證賦》:“天府在谷,鼻血應追。”《四將軍腧穴之歌》:“缺第壹項,收面口。”

5.陽西

穴位:腕關節拇指側兩筋之間。取穴:手掌側放,拇指向上翹起。第壹掌骨後,伸於拇指長短肌與肌腱之間,取於深處。

主治:頭痛、牙痛、手腕疼痛。針刺:針刺3 ~ 4穴,艾灸3 ~ 5穴。

洞名簡述:“”與“溪”相連,意為山中之溝。所有經絡和氣都行進到筋骨的凹陷處,大部分穴位被命名為溪、池、深、海、泉、谷。此穴位於合谷穴後凹陷處,屬手陽明經,故名陽溪。此穴為大腸經的經穴,屬火,火旺則應瀉。往往是合谷穴的輔助穴。備:《百證賦》:“首陽溪,癮之熱極。”

6.部分日歷

頭頸部穴位示意圖

穴位:陽溪穴後3寸。取穴:1寸肺經上5穴,略向外側。

主治:目赤、鼻出血、肩臂疼痛。針刺:針刺3 ~ 4穴,艾灸3 ~ 7穴。

洞名簡述:“片”此處意為斜向,“歷”意為穿越。此穴為大腸經的絡穴,此處有壹分支斜向肺經流動,故名片理。備考:《表友賦》:“刺之利小便,可治成人之水。”

7.溫暖又滑

穴位:陽溪穴後5寸。取穴:屈肘交肱成拳(用力握拳),從前臂肌下端取,如蛇頭。

適應癥:頭痛、面部腫脹、腸鳴音、腹痛、肩臂痛。針灸:針刺3-5穴,艾灸3-7穴。

洞名簡述:“文”意為溫暖和煦,“流”意為緩流。

此穴為大腸經之穴,經氣流向此穴,溫而深,故稱溫滑。對於寒濕凝滯證,此穴有溫散寒濕的作用。用力握拳,此時臂前的肌肉鼓起如蛇頭,故稱蛇頭。備考:《百證賦》:“察他強傷寒,溫滑門而治之。”

8.夏蓮

胸腹部經絡穴位示意圖

穴位:曲池穴下4寸。取穴:屈肘交臂握拳,取曲池與劉文成壹條直線的地方。

主治:頭風、頭暈、肘臂疼痛等。針灸:針刺3-5穴,艾灸3-7穴。

洞名簡述:“連”是“角”字,也是“邊”字。這個點在曲尺下面4英寸。屈肘握拳時,肌肉呈肋狀,形似菱角,點在其下端,因名賤。準備:《A-B經典》:主要是溺水和眼睛痛。

9.上聯

穴位:曲池穴下3寸。取穴:同上。

主治:頭風,半身不遂,腸鳴,腹痛。針灸:針刺5-8穴,艾灸3-7穴。

洞名簡單解釋:洞在曲池下3寸。屈肘握拳,肌肉立起來像菱角。點在其上端,故名上聯。註:上下連穴可作為手三裏的輔助穴。

10.手三裏

背部和腰部穴位示意圖

穴位:曲池穴下2寸。取穴:同上。

主治:牙痛,手臂麻木,嘔吐腹瀉。針灸:針刺5-7穴,艾灸3-7穴。

洞名略解:《太素五節刺》:“天道容量不止壹裏。”楊尚山註:壹裏壹寸。這裏似乎不用“裏”字來計算裏程,而應以楊尚山註為準。手三裏穴的位置,據醫書記載,在曲池穴下2寸,但今天卻以“李三”命名,似乎前後矛盾。如果在肘點往下量,正好是3寸,可以想象在給這個點命名的時候,量的起點是不壹樣的。據說“理”與“理”相連,手三裏、足三裏三個穴位與體內的上、中、下三焦有關,所以標有“李三”。註:手足陽明經穴李三穴臨床常用,如《Xi鴻福》:“針李三上下手足,為食癮之本。”《百證賦》:“似兩臂倔強,少海旁是手三裏”。

11.曲尺

穴位:肘外側,骨內側,肘窩橫頭。取穴:手肘彎曲,手臂交叉取穴。

主治:半身不遂、月經失調、淋巴結核、癖疹等。針灸:針灸8 ~ 15寸,艾灸3 ~ 7寸。

穴位名稱簡單解釋:穴位在肘內緣的橫端,是大腸經的關節點。經絡之氣流於此,聚於深,以水喻氣,故名曲池。這個點屬於地球,是這條子午線的母點。此經任何虛證都要補。備:《玉龍賦》:“人屈其池,可治其癱。”

12.肘(應該是肘)

上肢經絡穴位

穴位:曲池穴斜外壹寸。取穴:屈肘過肱骨取於大骨外緣。

適應癥:肘和手臂疼痛,痙攣和麻木。針灸:針刺5-8穴,艾灸3-7穴。

洞穴名稱簡述:“”和“”壹般認為是通用的,但實際上讀音相同,意義不同。當深空解決方案,其意義是臀部。根據洞穴名稱的實際含義,A-B經典中的“肘”應基於A-B經典。註意:肩肘穴,竅深,易受寒邪侵襲,但也是治療肩肘痛的重要穴位。

13.wuli

穴位:曲池穴上方3寸。取穴:屈肘交臂,取曲池與肩穴之間的直線。

適應癥:肘臂疼痛和淋巴結核。針灸:艾灸7 ~ 15強。

洞名簡述:壹裏為壹寸,洞在天府之下五寸(蘇文氣穴說:“天府之下五寸”),故名五裏。俗話說“離”引“離”,五裏穴與五臟之氣相通,故古人常將針列為禁針,如靈樞玉版第六十版:“五裏引中道,才五至之,五至之,五臟之氣盡。”備:《百證賦》:“五臂,癤子可治。”艾灸應該是主要的治療方法。

14.手臂,胳膊(arm的復數)

下肢經絡穴位1

穴位:曲池穴上方7寸。取穴:屈肘交臂,取曲池穴、肩筐穴肉端。

主治:落枕、淋巴結核、手臂疼痛。針刺:針刺3 ~ 5穴,艾灸7強。

穴位名稱簡單解釋:腕到肘叫手臂,肘到肩下叫肱骨。肱和臂統稱為臂。易《禮記·邵毅》:“太快以肩帶牛丸,九臂皆折。”註意:“手臂也叫肩和腳。”壹個說:肩峰下的肉又嫩又軟,叫肥肉。點放在肩下的肉端,所以叫手臂。這個點就是太陽和楊威在手腳上的交匯點。如果陰寒之邪來源於太陽經絡,導致肩臂疼痛,針灸有很好的效果。備:《百證賦》:“五裏臂瘡可治。”

15.肩髭

穴位:肩部兩骨之間。取穴:擡臂時,肩部有兩處凹陷,取前壹處。

主治:偏癱。成癮皮疹,肩臂疼痛。針灸:針灸6穴至1寸5穴,艾灸7 ~ 77強。

穴名簡述:醫學概論:“蘇、、肩骨。”穴位位於肩骨骺的凹陷處,故命名為肩骨骺。此穴為手陽明與陽的交匯點。備:《玉龍賦》:“風濕散於兩肩,肩可治。”

16.巨骨

穴位:肩部後叉骨之間。取穴:肩端向上,取於兩叉骨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癰、瘰癧,肩臂不能屈伸。針刺:針刺4 ~ 7穴,艾灸7 ~ 15。

穴位名稱簡述:鎖骨,古稱巨骨。穴位位於鎖骨肩端與肩胛骨脊之間的關節凹陷處,穴位名稱用骨的名稱代替。此穴為手陽明與脈的交匯點。準備:經典A、B:瘀血作痛,肩不能撼,巨骨支配。

17.天鼎

穴位:浮圖穴下1寸。取穴:咽喉附近1.5寸分任瑩穴,任瑩穴後1.5寸分浮圖穴,天頂穴取浮圖穴正下方1寸。

下肢經絡穴位2

主治:咽喉阻塞,煩躁不安。針灸:針刺3-5穴,艾灸3-5穴。

洞名簡述:鼎是壹種古代食器,其下有兩耳三足,形似人的頭頸。此穴適用於頸部(頭頸部屬於人體內的天部),鼎為象形,故以鼎命名。備考:《百證賦》:“天鼎使使使,失聲止遲。”

18.伏兔

穴位:天頂穴1寸。取穴:1寸,胃經會穴後5分鐘取。

主治:咽喉有痰,突發。針灸:針刺3-5穴,艾灸3-5穴。

洞名略解:《禮記·摔壺註》曰:“四指臥而言‘伏’,指今四橫指約三寸同大。此穴在喉隆突旁3寸,故名浮屠。準備:《A-B經》:喉嚨在尖叫,呼吸,幫助主。

19.荷花

穴位:溝旁5點。取穴:取於鼻孔下,溝旁。

主治:鼻塞、異味、口塞、鼻瘡。針灸:3個穴位用於針灸,不適合艾灸。

洞名簡述:“爛”應改為“深空”。禾,秦漢以前,均指閆亮。人的鼻孔能聞到糧氣,嘴和咽能吃到糧食。此穴恰到好處地位於鼻孔下、嘴唇上,故以紋路命名。備:《靈光賦》:“鼻血兩針。”20.迎賓香

穴位:鼻翼旁5個點。取穴:在鼻唇溝根部外端,從鼻唇溝凹陷處取。

適應癥:鼻出血,無氣味,鼻涕過多,斜視。針灸:3個穴位用於針灸,不適合艾灸。

洞名簡述:“迎”字是常用語,香,指氣味。此穴屬大腸經,與肺經表裏。穴位在鼻翼旁邊,鼻子聞氣味,就是肺口,所以以項英命名。此穴是手足陽明二經的交匯點,在鼻不聞香不聞臭的情況下使用有效。備:《玉龍賦》:“楚迎鼻香,消目赤。”《Xi鴻福》:“耳聾怒能聽針,項英穴能泄力如神。”

(3)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左右***90分。這條經絡的主要癥狀是腹脹、腹內打雷、水腫。胃熱了就吃多了餓,尿也黃了;胃寒導致食量減少,腹脹。邪高火大的時候,妳會發瘋,甚至會爬到頂上唱歌,棄衣而走。鼻子,嘴巴?唇皰疹、頸部腫脹、喉炎、胸痛和下肢經絡循環疼痛。

1.承泣

穴位:7穴以下。取穴:擡頭時瞳孔直下,由骨取於下眼瞼下。

主治:眼痛、淚眼、雀目、眼球運動。針灸:4個穴位用於針灸,不適合艾灸。

洞名簡述:無聲泣泣。此穴取名承氣,俗稱淚腺窩,因其適宜淚液承受,與任脈承江穴有相同的命名意義。此點為足陽明、陽堅、任脈之會。準備:《A-B經》:淚眼模糊,遠視。

2.四個白人

穴位:下方壹寸。取穴:適當承氣穴下3點,取顴骨穴處。

適應癥:眼睛紅腫發癢,眼睛模糊,眼皮動。針灸:針刺2-3穴,針尖指向顴骨穴。深刺和艾灸都不適合。

洞名簡述:“四”指上、下、左、右;“白”要理解清楚。此穴可祛眼雲,治目赤痛,使眼睛上下左右看,皆明亮白潔,故名“四白”。準備:《銅人》:治愈眼睛失明,保持眼球運動。

3.巨顎

穴位:鼻孔旁8穴。取穴:從四白穴直行,在翼根旁開壹個直瞳取之。

主治:口眼斜視、鼻出血、牙痛、眼皮動。針刺:針刺3 ~ 4穴,艾灸3強。

洞穴名稱的簡要說明:“有”應改為“有”,意為深空。偉大就是偉大。此穴位於面部顴骨突起的斜下方,故名巨俞。備考:《百證賦》:“瘀血於胸膈,而腎宜證。”

4.地下室

穴位:乳鴿旁4穴。取穴:平角旁開4點取之。

適應癥:口眼?歪歪斜斜又流口水。針灸:針刺3 ~ 7穴(針尖向頰車穴傾斜),艾灸3 ~ 7強。

洞名略解:《蒼》《說文》:“古藏耶”。《蘇文劉傑臟象論》:“大地以五味吃人,五味藏於胃中。”這個點在吵架旁邊比較合適,因為叫地窖。此穴為手足陰陽之會。備:《玉龍歌》:“口眼?斜的是最好的,地下倉庫的精彩點是和臉頰車相連。左瀉依師,右瀉使左斜。”《百正賦》:“頰車窖點,正?在影片中。”

歡迎

穴位:1寸,曲頰前3點。取穴:鼓起臉頰,下頜邊緣出現壹個凹槽。據其稱,手部有動脈(取時避開動脈)。

適應癥:口服?,嘴巴,牙疼。針灸:針灸3穴,艾灸3強穴。

洞名簡單解釋:“應”有和合之意,反過來也叫應。《靈樞熱》:“有壹人,臂陽明有齒,名為大營。”臂陽明指手陽明經,大營穴屬於足陽明經。此時足陽明經與手陽明經交匯,故稱大營。備考:《百證賦》:“目有尷尬,顴骨迎客。”

6.臉頰車

穴位:耳下曲頰端凹陷。取穴:指將彎曲的臉頰略按於上凹陷處前方,以選取之。用力壹咬牙齒,牙齒會立刻彈起,壓力深處會有壹種酸酸的感覺。

適應癥:口眼?歪歪斜斜,牙疼,開口。針灸:針刺4穴(斜穴至窖穴),艾灸0 ~ 7穴。

洞穴名稱簡單解釋:下牙齦骨裝載牙齒,咀嚼食物。之所以能開合,能松能緊,靠的是下頜關節的上下左右滑動。這部分被古人稱為車。因為這個部位被兩頰的肌肉包裹,所以得名頰車。備:《玉龍賦》:“頰車地下倉療口。

7.下關港市(日本)

穴位:顴弓下凹陷時。取穴:閉口取穴,開口大的穴閉穴。

主治:耳鳴、耳痛、牙痛、口眼?斜刺:3穴(直刺),不適合艾灸。

穴位名稱簡述:穴位在顴弓下。《A-B經》說,此穴“口閉時有壹孔,為顎骨運動和牙齒開合的器官,故稱下關。此穴為足陰陽經與少陽經的交匯處。準備:《銅人》:治耳,耳有膿,牙車脫臼。

8.頭部尺寸

穴位:額角發際線內。取穴:開督脈神庭穴4寸5分。

主治:頭痛、眼痛。針刺:針3點(沿皮膚向上刺)。沒有艾灸。

洞名簡述:《蘇文陰陽類論》雲:“三陽為經,二陽為維。”楊二指的是陽明。此穴位於頭部,因足陽明之脈氣所致,故名頭位。壹說:“廣雅十堰”的意思是“維,角也。”角可以解釋為“角度”。此穴位於頭部左右兩角,故名。此穴為足陽明、足少陽、陽衛之會。備:《玉龍賦》:“救竹頭,治目痛頭痛。”

9.歡迎

穴位:咽喉旁。取穴:1寸喉旁5點,以頸動脈搏動,避開動脈取之。

主治:咽喉腫痛、咳嗽、癰腫瘰癧。針刺:3點,不深刺。沒有艾灸。

洞名略解:《蘇文包全明行論》:“天地和合,命謂人。”這個穴位在結喉旁邊,是咽喉的重要部位。它是人們居住和迎接天氣和大氣(五谷之氣)的地方,所以對人來說叫“迎賓”,也叫“天武會”。此穴為足陽明與少陽之會。準備:《明星的秘密》:耳鳴和腰痛,首先是耳門和李三。

10.突水

穴位:任瑩穴下、七社穴上。取穴:取任瑩和七社之間的穴位。

適應癥:咽喉腫痛、咳喘不能平臥。針刺:針刺3 ~ 4穴,艾灸3 ~ 5穴。

洞名簡述:水指水谷:突發,有突出沖動之意。人吃東西,水谷吞東西,這個點的部分是沖動向上的,所以叫水土,也叫水門(水谷之門)。對嗆水有效。註:《A-B經》雲:咳嗽逆氣,咽喉腫痛,驟水為主因。

(四)足太陰脾經

足太陰脾經左右***42穴。此經主要癥狀為:胃脘痛、腹脹、消化不良、舌根劇痛、嘔吐、嗆咳、心下急痛、心煩、便溏、痢疾、黃疸、排尿困難、身四肢酸痛、膝大腿內側水腫。

1.隱藏的白色

穴位:腳的大腳趾內端。取穴:取內趾甲角壹點左右。

主治:嘔吐、腹瀉、癲狂。針灸:針刺1 ~ 2穴,艾灸2 ~ 3強。

(6)手太陽小腸經

主要癥狀為耳聾、眼疾、腫脹、咽痛、肩臂外側後緣疼痛。

1.邵澤

穴位:手小指端外側部位。取穴:小指外側端指甲角取壹點。

主治:頭痛、視物模糊、泌乳、鼻衄、中風、昏迷。針灸:針灸1分,艾灸3強。

2.錢轂

穴位:節前手小指外側。取穴:握拳,於此節前從骨緣紅白肉隙取之。

主治:耳鳴、頭痛、乳房痛。

3.後溪

穴位:手小指外側段。取穴:握拳,從小指足側紅白肉處取。

主治:頭頸強,目赤耳聾,感冒發熱。針灸:針刺5-8穴,艾灸3-7穴。

  • 上一篇:抓住春天,中醫鼓勵
  • 下一篇:結腸癌應該如何預防?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