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保健的指導和養生方法已經流行了幾千年,但它是在公元610年才由中央政府的權威機構作為醫療手段之壹正式頒布的。那壹年(隋大業六年),晁(中央醫院院長,相當於國家衛生部長)出版了《論疾病的起因》壹書。該書論述了各種疾病的病因、病機和癥狀,是中國醫學史上最早、最完整的中醫病理學專著。全書* * *分五卷,六十七門,二千零三十九。他是張仲景自《傷寒論》、《金匱要略》以來最重要的醫學著作。
這本書與前人不同的是,基本不涉及方劑,只在每壹個理論的末尾寫道“其湯、熨、針、石各有不同方,附在後面。”壹把刷子。相反,該書* * *包含了289條“養生”或“指導方法”,213條具體方法。但《病因論》的問世,標誌著氣功在醫學上的應用進入了成熟階段。“論證和用力”是本書最大的特點,書中介紹的213方法,大部分都是根據不同的癥狀選擇的。內臟各種疾病有不同的方法。如“肝病”項下的方法為“肝病患者憂而不樂,悲而怒,眩而痛,‘哦’盡而愈;“心臟病”這壹項下的指導方法是:“心臟病人有寒熱之分,冷則吸氣;“如果熱氣吹出來了”;“脾病”的指導方法是:“脾病患者,有體面的上流風吹,疼痛,身癢,煩悶,疼痛,吐氣有‘Xi’。”《肺病綜合征》指導方法:“肺病患者,咽喉不通,腹滿耳聾,以‘口四’呼氣。“哈”、“呼”、“吹”、“Xi”、“噓”、“口絲”這六個字是用來治療五臟疾病的,但並非出自晁氏家族。五代陶弘景(公元452-531)已有記載,但作為官方頒布的醫學方法,是晁氏家族的貢獻。
晁作品的另壹個特點是簡潔。超石介紹的所有方法都非常簡單,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實現。比如“風旋”只有壹個動作:“雙手抱右膝,持假,除風旋。”只有八個字。治“便秘”:“龜行氣,掩口、鼻、頭、面,直臥,歇九回,以鼻出氣。”只有14字,把形體調整和氣息調整的要點講清楚了。晁的方法言簡意賅,切中要害,很容易讓有誌於傳播醫療氣功的人效仿和借鑒。如果操作復雜,效果不壹定好。反之,操作簡潔,卻壹定會打開方便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