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四季常見的外感疾病,尤其是冬春季節。很多家庭都有治療感冒的中成藥。有的人感冒後吃了很多藥,癥狀還是沒有緩解。關鍵是沒有辨證用藥。
中醫認為,感冒壹般可以分為兩類: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這兩種感冒的病因病機、癥狀、治療原則、用藥都有很大的不同。
風寒感冒是由於風寒邪氣入侵,肺氣衰竭所致。癥狀可見:惡寒,輕度發熱,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痰白,口渴或渴熱飲,苔薄白。治療應以辛溫解表為主。常用麻黃、荊芥、防風、紫蘇葉等解表散寒藥。代表方劑有聰齒湯、荊防敗毒散。中成藥可配合感冒清熱顆粒、正柴胡飲顆粒、感冒軟膠囊、川芎茶粉、宣彤李飛丸等服用。服藥後可喝些熱粥或湯,微微出汗,幫助藥物散寒。患風寒感冒,也可服用藥方:蔥白5節,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次;或生姜30克,紅糖30克,分三次煎服。
風熱感冒是由於風熱邪犯表,肺氣不和所致。癥狀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多汗,咽喉腫痛,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鼻黃,口幹口渴,舌尖紅,苔薄白淡黃。治療應以辛涼為主,以緩解表證。常用菊花、薄荷、桑葉。代表方劑為銀翹散、桑菊飲。可選擇銀翹解毒丸(片)、靈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藍根顆粒等作為成藥。如果發熱厲害,咽痛明顯,可以雙黃連口服液(顆粒)和清熱解毒口服液壹起服用。這些藥物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作用。如果妳患了風熱感冒,妳應該多喝水,飲食清淡。可以喝蘿蔔湯,也可以喝梨湯。患風熱感冒,也可服用方子:薄荷3克,蘆根30克,板藍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1劑;或竹葉10g,薄荷3g,杏仁9g,連翹9g,每日壹劑。
夏季——濕冷,患者出現發熱、微恐風、頭暈、流涕、胸悶、惡心、小便少、中暑等癥狀,可使用藿香正氣膠囊。
壹般來說,感冒是指普通感冒,表現為急性起病,局部瘙癢疼痛,聲音嘶啞或咳嗽;全身癥狀較輕,包括低燒、乏力、食欲不振、全身酸痛等癥狀。
另壹種是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流感反復流行的基本原因是病毒容易變異,使人對流感病毒的免疫力不持久。臨床表現為發病急,病程短,全身癥狀明顯,如高熱、寒戰、全身酸痛、頭痛、乏力等。,以及輕微的局部呼吸道癥狀。流行性感冒流行期間仍可見的咳嗽、咳痰和胸痛的肺炎流行性感冒,或惡心、嘔吐和腹瀉的胃腸道流行性感冒。個別患者還可能並發細菌性肺炎、副鼻竇炎、中耳炎、乳突炎和單純皰疹。
對於發熱、頭痛、鼻塞、流鼻涕等癥狀,可選用以下非處方解熱鎮痛藥。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楊酸、乙酰水楊酸,是使用時間最長、數量最多的解熱鎮痛藥。可以緩解感冒引起的發燒、頭痛、全身酸痛等癥狀。
卡噴丁鈣:又名速克通、阿司匹林尿素鈣。它是阿司匹林鈣和尿素的復合物,作用與阿司匹林相同,但胃腸道刺激性比阿司匹林小。可用於感冒引起的發熱和頭痛。
對乙酰氨基酚:又稱撲熱息痛、泰諾等。其解熱作用與阿司匹林相似,但對胃腸道刺激性小。不能忍受阿司匹林副作用的人和對阿司匹林過敏的人可以用這種藥。
布洛芬:又名芬必得等。可用於感冒引起的發熱和疼痛。
阿爾濱片:每片由阿司匹林100 mg和苯巴比妥10 mg組成。主要用於小兒退燒,預防發燒引起的煩躁。
三利通片:每片由0.25g對乙酰氨基酚、0.15g異丙托銨和50mg咖啡因組成。其解熱作用與阿司匹林相似,鎮痛作用似乎優於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