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早期癥狀1,全身表現
患者經常感到虛弱,容易疲勞,並可能伴有輕度發熱。失眠多夢可能與此有關。
2、消化道表現
肝炎時,肝功能異常,膽汁分泌減少,常出現厭食、惡心、厭油、上腹部不適、腹脹等。
3.偏見
病情嚴重時,肝功能受損,膽紅素的攝入、結合、分泌和排泄受損,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升高。膽紅素從尿液中排出,尿液顏色變黃,這是黃疸最早的表現。血液中膽紅素的濃度持續增加,可引起眼睛和皮膚的黃色染色。由於膽汁酸排泄障礙,血液中膽汁酸濃度升高,過多的膽汁酸沈積在皮膚上,刺激末梢神經,可引起皮膚瘙癢。
4、肝區疼痛
慢性乙肝壹般沒有劇烈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現右上腹及右四分之壹肋骨不適、隱痛、壓痛或叩診痛。如果肝區疼痛劇烈,還要註意膽道疾病、肝癌、胃腸道疾病的可能,以免誤診。
5、肝脾腫大
由於炎癥、充血、水腫和膽汁淤積,患者常出現肝腫大。晚期大量肝細胞被破壞,纖維組織收縮,肝臟可以萎縮。
乙肝食療偏方1,吃蒲公英粥:做法:取幹蒲公英或鮮蒲公英(帶根),洗凈,切碎,煎藥汁,去渣,與粳米同煮成粥,最好是稀的。用法:溫服,每日二至三次。用量:3 ~ 5天為壹個療程。
2、吃茯苓粥:做法:先將紅棗用文火煮,連湯放入糯米粥內,加入茯苓粉再煮粉。用法:每日服用兩次,酌情加入紅糖。功效:能健脾補中,利濕安神,養心安神。這種食療適用於慢性肝炎、脾胃虛弱、腹瀉、易怒的患者。
3、患者可以吃梔子粥:做法:將梔子仁磨成細粉,同時將糯米煮成粥。粥好了,調入梔子粉,煮熟。用法:壹天兩次。用量:2 ~ 3天為壹療程,功效:清熱瀉火。適用於黃疸性肝炎、膽囊炎、目赤腫痛、急性結膜炎等患者。
4、食用冬蟲夏草:做法1:冬蟲夏草可直接粉碎或炒至60度後粉碎,用法:每天5-15克。方法二:用冬蟲夏草煮雞肉。方法:將冬蟲夏草洗凈3-6片,將雞放入鍋中加水淹沒整雞,然後放在火上燉。等肉軟了,把冬蟲夏草插入食道和胸腔,加調料,大火煮。功效:具有調節乙肝患者免疫能力、乙肝抗病毒治療、抗纖維化、調節白蛋白比例、壹定程度降酶等作用。
治療乙型肝炎的中藥方劑1及柴胡解毒湯
功效:清熱解毒,疏肝利膽,利濕化濕。
組成:柴胡、黃芩、半夏各65438±00克,茵陳65438±08克,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各65438±05克。
主治:脅痛,惡膩。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服。
2.錢方幹
功效:疏肝和胃,清熱化痰。
組成:生山楂30g,生白扁豆12g,生麥芽9g,蒺藜12g,龍膽草6g,青蒿9g,甘草豹9g,玉竹9g,木瓜9g。
適應癥:持續性肝炎。
用法:該藥用水800毫升,文火煎制300毫升,過濾去渣。將600毫升藥渣加水,200毫升文火煎制,兩者同煎。每日1劑量,分早晚飯前服用。
3.清肝解毒方
功效:疏肝清熱,養血柔肝。
組成:柴胡9克,赤芍15克,當歸15克,半夏9克,黃芩15克,生蠔30克(第壹次),板藍根15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克,重樓9克,蒲公英30克。
適應癥:乙型肝炎
用法:每日1劑,水煎兩次,分服。
4.疏肝湯
功效:疏肝通絡,活血化瘀,清熱祛濕。
組成:制厚樸3克,枳殼4克,龍膽草9克,制香附9克,梔子9克,炒川芎4.5克,大腹皮9克,五靈脂9克,木賊9克,陳皮9克。
主治:脅痛。脅肋疼痛,苔長黃膩,脈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