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父母經常犯錯,沒有經驗的父母也會犯壹些錯誤。當寶寶能按時起床,自己穿衣服時,家長要及時表揚。父母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在寶寶面前大吵大鬧。以下是新手父母常犯的壹些錯誤。
初學者的父母經常犯錯。1別掰著指頭數。
有些家長和幼兒園老師,在教寶寶數數的時候,看到寶寶掰著手指頭數數,就會要求寶寶放下手,記在心裏。心理學家表示,這種教嬰兒數數的方法並不科學。心理學家認為,2-5歲兒童數字概念的發展通常是從口算開始,然後是點燃物體的數量。然後孩子們可以計算總數,最後,他們可以根據抽象的語言數字得到等價的對象。
兒童需要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才能掌握最初的數的概念。從具體到抽象是兒童形成周圍各種概念的壹般認知過程。因此,在講授兒童數概念時,要從具體出發。從具體來看,需要從接觸具體事物入手,通過親自把玩、接觸、看到具體事物,獲得關於物體數量的感性經驗。這種對量的感性體驗越豐富,越有利於兒童形成抽象數的概念。
正確的做法:數數的時候,讓他們數手指、紐扣、玩具等。,並讓他們從具體的事情入手。
過度專制
有些家長認為,要管教壹個寶寶,應該從小開始,讓寶寶絕對服從他的意誌。寶寶想要壹個紅色的玩具,但是媽媽覺得綠色的好看,就買了綠色的。寶寶想看天線寶寶,媽媽卻覺得另壹個歷史故事更有意義。壹切由父母決定。寶寶沒有選擇,不聽就會被批評。久而久之,寶寶會變得膽小,內心總是處於被壓抑的狀態,限制了他的智力發展,使他變得膽小怕事。
正確做法:如果寶寶的要求合理,盡量尊重寶寶的選擇,不要把大人的思維強加給寶寶。
違背寶寶成長規律
有些家長對寶寶的智力發展和成長期望過高,在教育寶寶的過程中過於草率。它們不遵循寶寶身心發展和智力成長的規律,卻往往適得其反,造成寶寶負擔過重,難以適應壓力,產生消極的心理傾向和行為。比如有的家長讓2歲的寶寶學英語,讓3歲的寶寶背唐詩,做數學題。這種方法不值得推廣。
正確做法:對孩子來說,學習就是玩耍,玩球鍛煉寶寶的眼、手、腳協調能力,玩積木鍛煉寶寶的創造力,玩插片鍛煉寶寶的動手和動腦能力。這些能力有利於以後的知識學習。
完全按照書本來養孩子
很多年輕的父母大多是在書本的基礎上給孩子餵食,有的認真執行書本的要求,以為這樣就科學了。比如書上說8個月可以爬,1年半可以串珠子。如果寶寶不會,妳會極度焦慮,以為寶寶智力發育有問題。其實,書本上的知識和要求不壹定和孩子的實際情況相符。有的可能說話早,有的可能走路早,每個寶寶的成長軌跡都不壹樣。
正確的做法:以書為參考。壹旦妳覺得寶寶和書上說的不壹樣,不要著急。綜合考慮寶寶的發育情況,比如是不是因為穿的太多所以不會爬,是不是因為沒給他說話的機會所以不會說話。
父母為寶寶道歉。
兩三歲的寶寶在壹起玩的時候,寶寶會把別人弄哭。這時候就會有家長站出來替寶寶道歉。這樣寶寶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也不覺得有什麽不對。他長大後不會為自己負責。
正確的做法:父母在寶寶做錯事的時候要及時糾正,因為寶寶不知道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對錯都需要父母的引導。告訴寶寶打人是不對的,向別人道歉,讓他承擔後果,讓他記住,明白是非。
沒必要和剛出生的嬰兒說話。
父母是孩子學習語言的第壹任老師,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嬰兒聽力研究專家發現,嬰兒大腦中的“聽覺地圖”是在1歲左右完成的。在此期間,向0歲嬰兒傳遞的有意義的聲音越多,嬰兒大腦中負責聽覺的神經元就越敏感。此外,壹些研究表明,嬰兒獲得的詞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母親對嬰兒說的話的數量。
正確做法:給寶寶穿衣服的時候,給寶寶餵奶、換尿布的時候,跟寶寶說話,告訴他:“媽媽在給妳換衣服,涼嗎?”伸展妳的手臂,擡起妳的頭”等等。也就是說,要盡可能多和孩子說話,這對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至關重要。到了壹定的時候,寶寶的語言會突然爆發,會說很多話。
妳扮演好警察,我扮演壞警察。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總是意見不壹致,所以對孩子的教育也常常意見不壹。總有壹個母親懲罰孩子,壹個父親為他求情;或者父親生孩子的氣,母親維護孩子。有些父母會因為教育孩子而責怪對方。長此以往,孩子對父母不尊重,有投機心理。誰保護他們,誰就會尋找他們。
正確做法:作為夫妻,在教育寶寶上要始終如壹,私下多溝通,不要當著寶寶的面吵架。壹個人教育寶寶的時候,即使說錯了,對方也不要當著寶寶的面指責他。
父母之間的矛盾不會影響到寶寶。
大多數家長都知道,在學齡兒童面前夫妻吵架,對孩子來說是壹件很緊張的事情。但他們中的許多人不知道,在新生嬰兒或不會說話的嬰兒面前爭吵也會影響嬰兒的思想或情緒。
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當家庭中父母之間的沖突升級時,8個月到2歲的孩子會變得非常焦慮,知道如何試圖阻止父母之間的沖突。2歲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或陌生人的爭吵後,會迅速模仿大人說話,在與同齡人的交流中憤怒地打鬥,行為會變得非常粗魯。可見,父母應該盡量避免在任何年齡的孩子面前吵架。
正確做法:在寶寶面前,家長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如果覺得控制不住,就走出家門,等心情平靜了再回來。不要在嬰兒面前大吵大鬧。
過度的物質獎勵
獎勵孩子本質上不是壞事,但妳必須明智地選擇何時何地用什麽樣的獎勵。如果孩子期望自己做的每壹件事都能得到物質回報,那麽當沒有得到物質回報時,他們就會變得沮喪,甚至會認為沒有物質回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
從長遠來看,這種方法必然會產生不良影響。當孩子受到多次物質刺激時,會越來越依賴物質刺激,甚至做普通的事情。所以家長要慎用物質刺激,用精神鼓勵給幼兒精神鼓勵。
正確做法:當寶寶能按時起床,自己穿衣服的時候,家長要及時表揚他,誇他:“妳真棒!”“或者吻他。
新手父母經常犯錯。1.相信妳所聽到的。
孩子出生後的這段時間,父母大概會向大家請教經驗,即使不問,親戚朋友也會熱情支持。這表示孩子應該和父母睡在壹起,而那表示分開睡。小姑說別讓寶寶啃指甲,婆婆說沒關系。等她大了,就不嚼了。
這時候就沒必要左右為難了。兒童心理醫生說:“妳自己的想法最重要。”親戚朋友可以提供壹些有用的建議,但沒必要全盤接受。有時候,夫妻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因為那才是最好的育兒指導。值得相信的是,妳知道的比妳想象的多。
第二,我高估了自己的空閑時間。
生完寶寶,可以休幾個月的產假,甚至很多媽媽決定辭掉工作在家,全心全意養育下壹代。但專家提醒,現階段還是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因為在家帶孩子和休假是兩回事。其實帶孩子是另壹個全新的工作,妳的新“老板”有很多要求。他不會讓妳周末放假放松的。
妳想去健身房,見見妳的朋友,甚至晚上做壹頓好飯,但這壹切都可能被新“老板”破壞,擁抱他,餵他,哄他睡覺,換尿布......循環往復,挫敗感不知不覺越來越強。正確的做法是實事求是。不要給自己定太多的計劃。比如今天給壹個朋友打電話,明天有空就給兩盆花澆水。如果妳能做到,妳可以表揚自己。
第三,忽視妳的伴侶
我妻子在家照顧孩子已經壹天了。正好,老公壹天工作回來了。妻子急於向丈夫傾吐內心的煩惱和疲憊,但丈夫的臉色越來越不耐煩。婚姻專家指出,孩子出生後,夫妻覺得婚姻有問題,因此感到壓力,這是正常的。畢竟對於很多人來說,從悠閑的二人世界走向為人父母是壹個很大的挑戰。
第四,我總是最後壹名。
壹位剛剛有了壹對雙胞胎女兒的新媽媽說:“反正我每天都盡量抽出半個小時出來喝杯咖啡或者看看報紙。這半個小時能讓我感覺和以前壹樣。”
孩子出生後給自己留點時間是必要的。不是把孩子丟下,只是壹點點時間,打打電話,聽聽音樂,甚至只是靜靜地冥想。心理學家指出,在養育孩子的同時,也需要滋養自己,才不會變得機械無趣。而且,妳越快樂,越容易成為壹個好父母。
第五,自己背所有的問題。
對於夫妻雙方來說,他們都不是天生的父母——所以不要對妳的配偶大喊大叫,每個人都是通過實踐變得有經驗的。妻子可能覺得她是孩子的主人,必須學會快速給孩子換尿布或洗澡,但丈夫也需要掌握這些技能,因為每個人獨自照顧壹個新生嬰兒都是很辛苦的。
第六,只關註壞的方面。
有些嬰兒確實存在讓父母擔憂的健康問題,但健康的嬰兒往往會出現各種刺激父母敏感神經的癥狀,如咳嗽、腹瀉、不進食等。不要緊張,不斷告訴自己:我能處理所有的問題。接受現實,冷靜觀察事態發展。不要總是帶著遺憾去想:之所以會發生這種事,是因為我壹開始就沒想到。
七、經常拿自己的寶寶和別人比較。
每個寶寶的發育都不壹樣。只要在正常範圍內,就不用擔心。別人家寶寶會爬,不代表他比妳家寶寶厲害。這只是為他的父母提供了更多的話題。
八、以為自己是鋼鐵俠。
很多父母在孩子睡覺的時候並沒有真正休息,他們不得不忙碌,變得筋疲力盡,這並不奇怪。睡眠研究人員發現,在嬰兒出生後的第壹年,新手父母缺乏400-750小時的睡眠。因此,專家建議,沒有充足的睡眠,很難享受這壹難忘的經歷。不是每件事都必須馬上做。現在,把盤子放在壹邊,先睡覺。
九、為了孩子,多少錢都值得。
周圍的人都會告訴妳:“有了孩子,妳的人生就不壹樣了。”但是很少有人提醒妳,錢包其實是不壹樣的。嬰兒紙尿褲、衣服、食物等必需品,讓妳覺得家裏財務有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