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及制作】紅薯葉500g,花生油30g,蒜、姜、鹽。紅薯葉洗凈,瀝幹水,花生油加熱至七成,放入蒜瓣、姜絲、紅薯葉,翻炒兩次,加入適量鹽,再翻炒兩分鐘,倒入盤中。上菜。
【功效與用法】紅薯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原A,能養胃、通便、行氣。大蒜中含有大蒜素,可以解毒止痛,消積健胃。全方* * *有順氣、導滯、通便的功效。綠色的紅薯葉,點綴幾顆白色的蒜瓣,色澤鮮艷,香氣撲鼻,可以作為家常菜,也可以作為預防便秘的藥膳。【適應癥及禁忌癥】本藥膳適用於氣之秘,臨床表現為大便秘結,消積難消,噯氣頻繁,胸脅脹滿,腹脹納差,舌苔薄膩,脈細。本方無明顯禁忌癥。
總的來說,湯水粥是養胃的佳品。楊強調,養胃時藥補不如食補。根據不同的人和胃病的不同癥狀,可以在米粥中加入壹些藥材。比如,體質偏熱的人可以用蒲公英、夏枯草熬粥;黨參、黃芪、陳皮等。自制的小米粥、面湯、面湯,既能養胃,又能祛除大魚大肉帶來的上火。
要調節節日裏不平衡的消化功能,可以吃壹些助消化的食物,比如山楂。其實木瓜、獼猴桃、香蕉、蘋果等水果都有調節腸胃功能的作用。除此之外,山藥作為藥材,還具有滋補脾胃的作用,無論是煮飯還是煮粥。
老姜250克,紅糖250克,搗碎姜汁去渣,10蒸湯,紅糖溶化成糊狀,4天後服用,早晚1次。
功效:溫中散寒。
蜂蜜、紅糖、紅花5克。將紅花放入保溫杯中,用開水沖泡,蓋上蓋子,浸泡10分鐘,然後加入蜂蜜和紅糖,趁熱飲用。
功效:調理腸胃,止痛祛潰瘍。
幹姜60克,焙附子40克。將幹姜、焙附子搗碎,放入潔凈器中,再放入500毫升黃酒,密封,7天後取出,去渣備用。飯前服用1~2杯,壹日三次。
功效:溫中散寒。
幹姜5克,高良姜4克,花椒3克,粳米100克,紅糖15克。將幹姜切片,用高良姜、花椒洗凈,放入紗布中紮緊。將洗凈的粳米、布袋加水煮沸,30分鐘後取出姜袋,煮成粥。每天早晚服用1次。
功效:溫中止痛。
佛手15g,粳米100g,冰糖少許。將佛手洗凈,煮熟,去渣留汁,再與洗凈的粳米、冰糖同煮,制成粥。每天早晚溫服。
功效:理氣止痛。
1鯽魚(約250g),去鱗、鰓、內臟,洗凈,生姜30g洗凈,切片,10g陳皮、3g花椒用紗布包好,塞進鯽魚肚子裏,加適量水,文火慢燉,加少許鹽,幾次後腌制。
功效:治療胃寒疼痛。
我應該每天吃早餐,喝壹杯牛奶,晚上吃點銀耳、黑木耳、紅棗、冰糖熬制的湯,養胃和話,所以我每天都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