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神”包含了醒神和調心的雙重含義,分別是“使”和“開合”和“用”。
“滋補肝腎”是針對肝腎虧損這壹最常見、最重要的證候基礎而設計的。
壹、醒腦開竅針法的組成及操作
組成:內關、任重、三陰交為醒腦開竅、滋補肝腎之要穴。雞泉、赤澤、委中穴是疏通經絡的輔助穴位。
在臨床上,如果中風後出現面癱,可以加合谷、三澗、太陽、顴苗、平衡針面癱穴。“醫生的意圖”很多情況下沒有固定的方法,病情在變化,癥狀也千差萬別。這就需要醫生去思考和研究,如何才能因為保守而不斷進步。正如《傷寒論》所言:“看其脈癥,知其病,隨癥而知之。”
配風池,補骨百會補腦;金金、俞曄或咽後壁、上聯泉放血可改善語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手指抓握和谷物組合;挖通土堆廢墟,照耀大海。
每天針灸兩次,10天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5個療程。中風的治療需要很長的時間,不可能壹下子就治好。這是治療需要的時間。如果好的快,也就十幾天,壹般壹個月左右。)
主穴
(1)內關(手厥陰心包經):為八脈交會穴之壹,具有養心安神、調理氣血的作用。是治療內臟疾病的常用穴位,尤其是治療心、神、消化道疾病的首選穴位。
可以加唐寅、神庭、神門,加強養心醒神的作用。
操作:直拳0.5-1寸,用瀉法1分鐘左右(提撚均可),使針感傳導至指尖或手臂上方(此處可用龍尾搖法引導氣的傳導,我也發表過,很簡單,可以學習)。功能:喚醒心靈,快樂。可用於治療中風患者的譫妄、譫妄、躁動等癥狀。
(2)人中(督脈):是督脈與手腳陰陽的交點。督脈入腦,能健腦安神。是治療精神和心理疾病的首選藥物。研究表明,針刺任重穴可以減少腦出血時的出血量,並有實驗數據。具體可以參考中國針灸雜誌,第壹期氣相我也忘了。
人中:斜刺0.3-0.5寸,眼球濕有重鳥啄。功能:醒腦開竅。用於治療精神障礙、語言功能障礙等癥狀,在我們身上最常見,在課本上也很常見。
如果出現精神意識和語言功能四維紊亂,此法效果不理想,可加用腦針加強療效,語言區和舞蹈震顫區。
(3)三陰交(足太陰脾經):是足陰三經的交會點,有顯著的滋陰作用,能補益陰三、益腦、調理氣血、寧心安神。可用於治療足部三陰經疾病。
這裏可以加掛鈴,這也是筆者在臨床上經常使用的。懸鐘是骨與八脈交會的穴位之壹,用於補陽。
三陰交穴:直刺1-1.5寸,采用補法(普通補法均可,楊燦也可輔以燒山火),下肢抽動3次。此法對下肢肌力低下有顯著效果。
輔助穴位:
吉泉
極泉:原穴沿經絡下移1寸,避開腋毛,直刺1~1.5寸,采用提、插、瀉的方法,以患側上肢抽搐三次為度(西醫認為是臂叢神經經過的地方)。對上肢無力、肌力低下者效果明顯。這也是我們經常使用的方法之壹,課本上都有記載。
如果不是上肢無力,而是肘部以下無力、麻木、感覺減退,可以加小海穴、針刺點上刺、瀉法輔助治療。
千澤
池澤:屈肘刺1寸。采用提插瀉法,患者前臂及手指抽動三次。治療上肢癱瘓、肌力小於3級、肌張力低的患者。
⑶委內瑞拉
鐘偉:助手擡起患腿,伸直,刺1-1.2寸,應用提插瀉法,使患下肢抽動3次。治療下肢癱瘓、肌力小於3級、肌張力低的患者。
如果是下肢無力,微軟可以在環跳穴、承府穴加深刺,用下法,對治療下肢無力、感覺減退非常好。它在臨床上經常使用,甚至比在委員會中使用的還要多。這是我的拙見。
匹配點
(1)吞咽困難加風池、颶風、補骨:針在咽喉打結,進針約2.0寸。采用小幅度高頻撚轉法,手法施於各穴1分鐘。
風池:針尖略低,針尖斜刺0.8-1.2寸(此針刺入深度較深,非專業人士請勿嘗試),以補充腦髓,改善腦缺血缺氧。
颶風:針向喉結,進針2~2.5寸,采用小振幅高頻撚法。
臨床上也常用舌下三針改善吞咽功能障礙。厲安全穴和兩側各壹寸可以配合上述穴位治療,效果會更好。
(2)抓指關谷:
合谷:針刺入1~1.5寸,第二指抽動或五指自然伸展,改善中風後手指握力癥狀。
臨床上也常用三穴透勞宮穴,或三穴與合谷連線中點,效果也很好。
(3)惡語連珠,金金和葉宇流血:
金金、俞曄、咽後壁放血:毫針透刺能改善中風後語言功能和吞咽功能。
上連泉:針刺舌根1.5~2寸,采用提插瀉法,改善中風後語言功能和吞咽困難。
④托普瓦魯斯和徐秋穿過大海:
徐秋露海:約1.5~2寸,局部酸脹,改善中風後足內翻癥狀。
也可以用徐秋透商丘來治療。如果踝關節疼痛,可以用董氏氣血消結治療,可以大大緩解疼痛。
筆者臨床使用的經驗和自己的壹些淺見,可以結合腦針進行治療。腦針在治療中風和心理治療方面都有非常好的效果,效果會比單純用“醒腦開竅”的方法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