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坐月子?
坐月子是幾天?現代醫學認為,胎兒和胎盤娩出後,母體尤其是子宮等生殖器官需要壹段時間的休息、調整和恢復。恢復正常妊娠時,壹般需要6~8周,即42~56天,稱為“產褥期”。
妳為什麽要坐月子?
媽媽為了適應寶寶在子宮內的發育,為分娩做準備,身體形態和生殖器官會有壹系列的變化,比如雌激素、孕激素等內分泌的變化,內臟也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受到擠壓;同時,在分娩的過程中,它們生下來的時候,也會損傷媽媽的陰道和盆底。
1~2周後內分泌系統逐漸恢復;
消化系統在2~3周內逐漸恢復。
5~6周後,子宮恢復到未懷孕時的狀態;
5~6周恢復陰道張力;
6~8周恢復泌尿系統;
循環系統和血液系統從10周恢復到12周。
什麽是月子病?
很多寶媽都聽說過第二個月調理不好會引起月子的病,比如見風頭痛,用水風濕,刷牙牙疼。如果這些長輩說的規矩沒有很好的遵守,根源就會在第二個月落下,也就是所指的“月病”。其實這個定義是錯誤的,真正的月子病不是這些。
01產褥感染
產褥感染是指分娩和產褥期病原體對生殖道的感染,引起產婦的局部和全身炎癥性過敏反應,發病率為1%~7%,是產婦死亡的四大原因之壹。以發熱、腹痛、惡露異常為主要癥狀。
尤其是體質虛弱、營養缺乏的媽媽更要註意。如果產後初期出現低燒,之後又出現高燒,就要考慮是否有感染的可能,必須盡快去醫院檢查。
那麽,新手媽媽該怎麽做才能預防產褥感染呢?
①產前預防
媽媽們要保持外陰清潔,加強日常營養攝入,保持適當運動,盡早治療炎癥,把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
②勞動預防
分娩時需要更多的體力。媽媽們要註意休息,保存體力,避免過度疲勞,飲食中要加強營養。
③產後預防
註意清潔衛生,尤其是會陰部;註意均衡攝入營養,增強身體抵抗力;禁止性生活;註意惡露排出早。
02產後抑郁癥
分娩後,母親的激素水平變化劇烈,情緒波動劇烈。再加上身體不適、照顧寶寶的辛苦等因素,媽媽們的情緒也會出現波動,煩躁、悲傷、焦慮等各種負面情緒不斷積累、爆發,甚至出現產後抑郁。
產後抑郁、產後躁動、產後精神病都屬於產後精神綜合征,壹般發生在產後6周內,發病率為15~30%。
恢復期&;產褥熱
媽媽進入產褥期,身體也開始自動調節自己。在此期間,身體的壹些信號是恢復過程中的必要狀態。
①脫發
正常情況下,人的毛發生長依次需要三個周期,生長期、消退期、休止期。當頭部處於長周期和休息期時,人會保持平衡,每天會掉65,438+000根頭發。但母親懷孕時,雌激素增加,大部分頭發處於生長期,脫落較少。但產後雌激素水平突然下降,正在生長的頭發會進入壹個消退休整期,頭發會脫落。這種情況6個月左右就會恢復正常。
②壓力性尿失禁
這是因為產後盆底肌肉和筋膜的張力尚未恢復,控尿能力下降。大部分產婦會在1~2周內緩解,產褥期消失。
它不是壹種“月子病”
有些媽媽認為月子病與坐月子無關,關鍵與個人體質有關。
01刷牙容易松動掉牙。
坐月子期間不刷牙,不僅口臭難受,女性經常喝紅糖水還會引起齲齒。在過去,人們因為不註意口腔衛生而患慢性牙齦炎。懷孕期間,由於雌激素的毛細血管擴張,使原有的牙齦炎癥加重腫脹,刷牙時容易出血。這不是刷牙造成的,而是原有的牙齦炎癥加重了,所以要更加註意口腔衛生。
媽媽產後要堅持正確的口腔護理:第壹天用溫水漱口,然後用軟毛和溫水護理牙齒。
風壹吹就會頭疼。
產後頭痛最常見的原因是激素變化、睡眠不足、心理壓力過大、飲食不規律。部分原因是這類女性孕前有偏頭痛病史,孕期在雌激素的作用下會有所改善,產後容易復發。這兩種情況下的頭痛都不是吹風著涼引起的。
03洗澡關節痛
產後關節痛通常是分娩時局部肌肉和關節勞損引起的,通過適當的休息和理療可以慢慢緩解。
部分關節肌肉疼痛也可能是產婦坐月子時長期臥床、深靜脈血栓形成所致。如果是這種情況,媽媽們應該盡早下床活動。同時,產後出汗,體表流淌的汗水會給細菌可乘之機,不僅哺乳不衛生,還會影響媽媽的心情。壹般傷口愈合生長後,可以用淋浴,保持適宜的水溫和室溫5~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