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1)放養前,用生石灰徹底清理池塘,防止黃鱔體表受傷;(2)平時可每5m2在鰻池中投放蟾蜍1只,其分泌的蟾毒對本病有較好的防治作用,或每半月在全池每立方米水中撒生石灰7g,共1次,可預防;(3)在病鰻池中,可用繩子將幾只剝了皮的蟾蜍綁起來,來回拖幾次。2 ~ 3天後可明顯改善病情,或每立方米水1g漂白水潑滿池塘,每天1次,連續3天。
出血性疾病的癥狀該病是由氣單胞菌引起的細菌性敗血癥,傳染性強,傳播速度非常快,對人工飼養的鰻魚威脅很大,在春末夏初發病率最高。生病的鰻魚經常“翻肚皮”,頭伸出水面吸氣,不停地順時針旋轉。體表布滿大小不壹的出血點,尤其是腹部,並向側面和背部發展。
控制(1)及時清除殘留餌料。在水池中富集殘餌是氣單胞菌的良好培養基,病原微生物會迅速繁殖生長,首先造成黃鱔的病弱。(2)每半月撒生石灰乳1次,用量為每10m2(水深15cm)50g左右;(3)按處理,每100kg黃鱔用花生4kg、蒜頭0.5kg搗碎,加少量鹽,拌以地龍膏,每日2次,連續3天。
水黴菌的癥狀主要是由於人工操作不當,或者是鰻魚相互叮咬,水黴菌是寄生的。春秋兩季流行。由於黴菌孢子吸收了鰻魚的營養,傷口是肉眼可見的灰白色棉絮狀菌絲體。患病的鰻魚表現出焦慮、食欲不振、受影響區域的肌肉松弛和糜爛,嚴重時甚至會死亡。
控制(1)勤換水,增加水中溶解氧,控制水黴菌生長;(2)發病時全塘連續噴灑孔雀石綠(0.25g/m3)4 ~ 5天,每天1次,可有效控制水黴菌。
找了好久,希望對妳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