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斑受損之前,患病眼睛的視力不會受到影響。沒有其他不適。眼球前段陰性。屈光間質清晰,視盤正常或輕度充血。視網膜大的滲出性斑塊多見於眼底後極,也可發生於其他任何部位。面積不壹,單發或多發,形態不規則,白色或黃白色,突出於視網膜血管下方,偶爾覆蓋部分血管。突出程度差別很大,從不明顯到十幾。滲出斑塊周圍常見暗紅色出血,有散在或環狀深白斑。斑塊表面有閃亮的小點(膽固醇結晶),有時有色素沈著。視網膜動靜脈明顯受損,表現為壹級和二級分支充盈擴張,二級或三級分支後,小分支直徑變細,周圍有白色鞘膜,管腔呈梭形或球形,或打結,並可能有新生血管和血管相互吻合。血管異常是視網膜下綜合征滲出和出血的基礎。微循環障礙:視網膜出現區域性或廣泛性灰白色水腫,黃斑可有星狀斑點。在緩慢而漫長的病程中,上述改變交替出現,病變有輕有重,最後發展為全視網膜脫離、半球脫離、灰淺棕色或淺綠色。在壹些大量視網膜下出血的病例中,出血進入玻璃體並在系統化後形成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並發癥,如並發性白內障、前葡萄膜炎、繼發性青光眼或低眼壓。
檢查: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典型表現為血管改變,病變區小動脈和小靜脈迂曲擴張,尤其是小動脈,管壁囊性擴張或串珠狀動脈瘤,呈點狀強熒光。有些病例動脈瘤較少,如Coats病型1;有些人有許多動脈瘤,如Coats病2型。毛細血管高度擴張和扭曲,並形成微動脈瘤。部分患者視網膜小靜脈和毛細血管閉塞,形成島狀或大面積無灌註區。動脈瘤附近可見動靜脈短路,無灌註區,此處血流緩慢。病變區附近可形成新生血管,其末端常呈刷狀,有強熒光和熒光素滲漏。由於熒光素染色,病變區域的滲出可顯示片狀的強熒光。如果有大量出血,則有熒光掩模圖像。黃斑損害的人可能會出現不完全或完全的花瓣狀或蜂窩狀熒光素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