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六味小柴胡湯妙用三則

?六味小柴胡湯妙用三則

六味小柴胡湯出自《傷寒論》第九十六條,加減而成。該方劑由柴胡、黃芩、半夏、甘草、幹姜和五味子組成。因為是小柴胡湯的加減方,由六種藥物組成,所以稱為六味小柴胡湯。筆者常用此方治療外感發熱、急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急慢性胃腸炎等疾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病例1急性支氣管炎

王,女,73歲。2008年2月13看了醫生。

主訴:咳嗽壹個多月。患者1個月前感冒後出現惡寒、低燒、咳嗽。口服消炎西藥後,惡寒發熱消失,但咳嗽無改善。癥狀表現為:經常咳嗽,咳嗽略沙啞,痰少;低頭,不想多說話,不思飲食,食之無味,口幹舌燥,少喝酒;晚上睡覺輕微出汗,大便稀,氣味輕,壹天1次,排尿正常;舌痛劇烈,舌紅,舌有裂紋,舌前苔少,脈沈細。西醫診斷為急性支氣管炎。中醫認為該證屬於少陽寒咳,肺陰不足。六味小柴胡湯加減,處方為:柴胡12g,黃芩10g,半夏10g,幹姜6g,五味子6g,生甘草6g,北沙參12g,麥冬10g。1劑量後,患者夜間全身出汗,咳嗽十至八聲。三劑後,夜間咳嗽出汗,食欲恢復,大便正常,只是舌痛。

按:用此方治療咳嗽的記載由來已久,《蘇神梁芳》卷三《解傷寒小柴胡湯》壹文記載“兩年來,凡患者久行咳嗽,服此方後均痊愈(作者註:六味小柴胡湯)”。病人面部表情低落,不願多說話,不思飲食,口中無味。根據“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壹證,不必知之”的原則,認定為少陽之證。同時咳嗽持續時間長,大便稀,氣味不重,中上中焦有寒邪,是典型的六味小柴胡湯證;咳嗽有點嘶啞,口幹,夜間出汗,舌前少苔是久咳傷肺陰的標誌,是沙參麥冬之證。患者病情雖簡單,但寒熱夾雜。服藥後,患者夜間全身出汗,說明少陽軸通暢,三焦正常,與陽明病相似,即脅肋硬滿,舌苔白,不排便。

病例2上呼吸道感染

曹,女,13歲。2009年6月20日,看了醫生。

主訴:發燒伴咳嗽兩天。患者前兩天感冒後出現畏寒發熱,體溫持續在38.5℃以上。癥狀:忽冷忽熱,主要表現為發熱、煩躁、頭痛、多汗、咳嗽、口幹、咽痛、便溏、氣味輕。查:體溫38.5℃,舌苔紅薄黃膩,脈細。西醫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中醫認為該證屬於風熱犯肺的少陽。六味小柴胡湯合桑菊湯加減,處方為:柴胡12g,黃芩10g,半夏10g,幹姜6g,五味子6g,生甘草6g,桑葉10g,菊花10g,桔梗9g,連翹9g,連翹9g。下午6點喝了第壹碗湯後,患者感覺神清氣爽。晚上8點,他的體溫降到了37.8℃,感覺渾身輕松。到第二天早上,除了輕微的咳嗽,其他癥狀都消失了。體溫36.8℃,舌紅苔薄黃,脈平。他被要求服用另壹劑湯來處理這個問題,他的體溫沒有再次上升。

按:患者的寒熱為條文中的“寒熱”,屬於少陽之證,且因大便稀而氣味不重,屬於幹姜五味子之證,故方中用六味小柴胡湯疏解少陽,溫中散寒止瀉。但致病因素不僅位於少陽,而且煩躁、頭痛、多汗、咳嗽、口幹、咽痛等癥狀提示外感風熱,是典型的桑菊飲證。故配伍辛淡之品桑菊飲,疏風熱,宣肺止咳。認為方中杏仁有潤腸通便的作用,不適合便溏患者,故去掉。因為患者是風熱犯肺的熱咳,所以方中的幹姜五味子只是針對便溏而設計的,並不是針對咳嗽的。

病例3過敏性鼻炎

曲某,男,14歲。2009年10月9日看了醫生。

主訴: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兩年,三月加重。患者過敏性鼻炎病史兩年,每天早晨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發作,持續1小時,遇到花粉、感冒、魚蝦等後加重。她曾接受過凱瑞坦、雷諾噴霧等抗過敏藥物治療,但無法有效控制。作者用麻黃湯原方控制患者鼻炎發作,三個月前感冒發作加重。癥狀:鼻塞、噴嚏、鼻涕渾濁少,尤其是早晨;頭痛,主要在太陽穴,多汗,咳嗽,痰少;食欲和睡眠都不錯,大便稀,氣味不重。查:面色晦暗,體薄適中,舌紅,苔薄白,脈浮。中醫診斷為流涕,屬於陽虛和陽虛同病。六味小柴胡湯合桂枝湯處方為:柴胡10g,黃芩9g,半夏9g,幹姜6g,五味子6g,生甘草6g,桂枝10g,白芍10g,小紅棗五枚,五劑。服藥後早晨鼻塞、鼻濁消失,噴嚏次數降至1 ~ 2次,偶有發生,無特別不適。要求患者平時加強體育鍛煉,無發作時服用桂枝湯,有發作時臨時調整處方。隨訪至今,鼻炎未復發。

按:患者面色黝黑,體型中等偏瘦,平時多汗,易出現頭痛、鼻塞、流鼻涕、打噴嚏、脈浮等癥狀。是桂枝湯的典型方劑,從體質特點來看是適合桂枝湯長期調理的類型。容易過敏,咳嗽,便溏,氣味輕,這就是六味小柴胡湯的證候。治療時,雙方並用,體質與病癥合拍,平時只關心根與標,調理能達到壹定療效。

  • 上一篇:讀《相思樹問答》
  • 下一篇:老年人肺炎克雷伯菌吃什麽食物營養?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