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腸反射區:用手指揉揉脾胃反射區1-2分鐘,以局部酸痛為適宜。
3.小腸反射區:用手指揉揉小腸反射區1-2分鐘,以局部有酸痛感為宜。
2按摩耳朵反射區1。腹部反射區(左耳壹個,右耳壹個):用揉捏法揉捏腹部反射區1-2分鐘,以按摩部位發紅或有酸痛感為宜。
2.大腸反射區(耳輪腳上方前方壹個,左耳壹個,右耳壹個):切壓大腸反射區1-2分鐘,以按摩部位發紅或有酸痛感為宜。
3.脾反射區(耳輪足頂1/3,左右耳1):以切按脾反射區1-2分鐘,按摩後有酸痛感為宜。
手部反射區按摩1。S型的結腸直腸反射區(左手掌側,第五掌骨近端與鉤骨交界的腕掌關節處,至第二掌骨近端與第壹掌骨之間的帶狀區域):用拇指指腹按壓法按壓S型的結腸直腸反射區2-5分鐘。
2.橫結腸反射區(位於手掌第4骨1至近端的帶狀區域,分別在左右手1處):用壹只食指按壓橫結腸反射區2-5分鐘,以局部疼痛為度。
4腹瀉專用穴位按摩腹瀉穴位定位:位於足趾第二趾中間向內2 cm處,左右***2個穴位。
按摩手法:用拇指尖按住李霞的穴位,用力按壓5-6秒,然後擡起,1-2秒後再按壓,如此反復15-20次,左右腳交替。
李霞穴是治療腹瀉的特殊體驗穴。腹瀉時,應立即按此穴。壹般情況下,按壓後感覺會逐漸消失。如果腹瀉嚴重,按壓後癥狀會減輕。
天樞穴位置:位於腹部正中,平臍內,距臍2寸,約2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尖或掌面按壓天樞穴,稍用力按壓,揉捏3-5分鐘。
天樞穴屬於胃經,也是大腸的穴位,所以既能治療胃病,又能治療腸道疾病。另外,天樞穴有非常顯著的雙向調節作用,不僅可以止瀉,還可以緩解便秘。因此,按摩此穴主要用於治療腹瀉、腹脹、腹痛、痢疾、便秘、胃痛、嘔吐等胃腸疾病。
大恒穴位置:肚臍兩側各4寸,與肚臍在同壹水平線上,因臍旁距離大於盲俞(臍外5寸)、(臍外2寸),故名大恒。
按摩手法:取仰臥位,分別用中指和雙手指腹按摩兩側大恒穴,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交替進行。
大恒穴屬於足太陰脾經,位於臍旁。它具有調腸通便、健脾和胃、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燥濕止瀉的功能,主要用於治療腹瀉、腹脹、腹痛、痢疾、便秘和輕微腹痛。
赤澤穴位置:手臂向前伸,手掌擡起,肘關節彎曲約120°時,肘窩處可感覺到壹條拉伸的肌腱,肌腱外緣為該穴。
按摩手法:取坐位,壹臂前伸,掌心向上,掌心向上,手肘彎曲約120,另壹指以中指指腹按壓赤澤穴,使疼痛明顯,即使疼痛上下擴散但可耐受,再按壓至局部熱浸位置,雙手交替按壓2分鐘,早晚1次。
赤澤穴屬於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經大腸下行,再經食欲循環。在這個循環過程中,肺中的邪熱逐漸移至胃腸道,有效緩解腹瀉、嘔吐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