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如下:
首先,國企普遍存在產能過剩,尤其是工業產能過剩,尤其是鋼鐵行業。雖然都是好鋼,但是銷量下滑嚴重。過去十幾年,隨著房地產的逐步發展,很多應該轉型的國企獲得了巨額利潤,導致國企轉型工業化,集中在第二產業,而服務業、互聯網、物流等第三產業幾乎沒有涉及,就像壹個人投資壹樣,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壹個籃子裏,導致風險很大。可以說,國有企業的過度工業化是壹個嚴重的問題,並將演變成壹場危機。現在的供給側改革,就是適時調整國企的經營範圍,向高科技、服務業、互聯網方向演進。這是壹場我們輸不起的戰爭。國企要供給,要整合。目前,各級主管部門對此沒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這也是因為體制機制的原因。要麽是因為惰性和責任心,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國企供給側改革無疑是痛苦的。對於僵屍企業,要逐步解散破產重組。對於負債企業,要及時成立戰略顧問委員會,領導班子換了就要換領導班子。特別要註意讓基層幹部、工人、中層幹部成立企業監事會(實行換屆選舉),監督企業戰略的實施。目前,許多國有企業和管理者失去嚴格的內部控制,導致企業不可持續的破產。鼓勵績效好的國有企業兼並重組績效差甚至債務重的國有企業。對此,我們應該及時控制。
其次,民營企業大多偏向於生活服務業,主要集中在輕工、代理、奢侈品、互聯網等行業。在有效整合需求的同時,也存在散、亂的問題。但是,相對於國企,這已經是壹個比較小的問題了。
再次,政府收入改革,政府收入很大壹部分來自稅收,國企上繳的利潤已經很少了。財政收入是國家機器運轉的基本養料,其供給是關系全局的問題。是小政府還是大政府?這是供給另壹邊的根本問題,也是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的重要問題。未來地方政府應該在營業稅、消費稅甚至增值稅上有更大的話語權,這樣才能很好地轉移地方的積極性,從而創造企業發展的新格局,結束土地財政的非理性沖動。
然後,要改善融資環境。資本是供給的壹個方面。目前,銀行仍然沒有克服向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貸款的問題。扶持小微企業的口號雖然喊了好幾年,但真正落到實處還是微不足道。如何改善這種狀況,還必須實施供給側改革。具體措施是大力發展民營銀行,規範和支持互聯網金融。
再次,房地產去庫存也是壹個問題。目前房地產庫存嚴重過剩,不僅要通過適度降價和政策扶持來推動,還要鼓勵房地產企業的相關創新,如租賃、融資租賃、房地產銀行等。力爭每年消化庫存的十分之壹到二十分之壹。在這個過程中,融資和抵押必須創新。不可能把所有的風險都集中在壹個籃子裏。明年的政策是積極去庫存,降價不能壹直降。個人覺得應該是有漲有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大力支持這項政策的實施。
最後,城市化是需求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