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疼痛部位
1,三叉神經第壹分支疼痛位於眉弓、前額、上眼瞼;
2.第二痛位於上唇、上牙根、面頰、鼻翼、下眼瞼、顴部;
3.第三種疼痛位於下唇,下牙根,下巴,有時甚至會影響到舌頭和耳朵的顳部。
三叉神經痛主要是沿上述分支分布區域的放射痛,不會超過中線。
2、陣發性疼痛
突然劇烈疼痛發作,每次持續時間只有幾秒到2分鐘,突然停止,間歇期與常人無異。經常反復發作,頻繁發作壹天可達數十次或數百次,多見於民生,患者苦不堪言。
3.疼痛的本質
三叉神經痛的特點是在三叉神經的壹個或多個分支處突然出現類似刀割、哢噠或撕裂、針刺等劇烈疼痛。患者常張嘴咂舌,用手捂住患側,表情十分痛苦不安。嚴重者可伴有疼痛性痙攣,有時甚至在睡眠中驚醒。
4.血管自主神經癥狀
三叉神經痛的嚴重發作是患者臉紅、出汗、瞳孔散大、流淚、鼻塞、流鼻涕、唾液分泌增多、皮膚溫度升高、腫脹。如果患者病程長,發作頻繁,可出現營養不良性改變,如局部皮膚粗糙、眉毛脫落、角膜水腫和透明度降低,有時可出現麻痹性角膜炎。
5、有攻擊動機
三叉神經痛患者通過說話、打哈欠、刷牙、洗臉、刮胡子、咀嚼、吞咽等方式,特別是在吃了過冷或過熱的食物後,很容易誘發本病的發作。過度疲勞或緊張會加重其發作。
6.繼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癥狀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癥狀與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相似,但發病年齡壹般較年輕。神經系統檢查可引起面部疼痛、感覺減退、頭部CT和核磁共振。顱底X線和腦脊液檢查可出現異常現象。
7.治療偏差
1,本地外部應用
地龍5條,全蠍20只,路路通10克,生南星50克,生半夏50克,白附子50克,阿莎麗5克。壹起碾成細粉,加半粉,用酒拌成餅,抹在太陽穴上,用紗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適用於三叉神經痛。
2.按摩緩解法
患者走向枕頭,仰臥,按摩師坐在床邊,用雙手中指摩擦雙側風池穴和頸部肌肉,約3-5分鐘。然後用拇指按壓患側的薛燭、太陽穴、下關、瀘沽、頰頰等穴位,各1分鐘。然後用大拇指從祖珠穴到太陽穴、太陽穴到下關穴、下關穴到頰車穴按摩,重復操作5-8次。
3、按摩聽宮穴
聽宮穴是小腸經絡上的穴位,也是治療三叉神經痛的穴位。按摩刺激聽宮穴,可以打通經絡,使經絡氣血通暢。聽宮穴位於耳屏前方,下頜髁突後緣,口部凹陷。按摩聽宮穴對三叉神經痛的效果非常明顯。
4、辣椒鼻嗅法
用細辛10克、花椒或川椒10克、幹姜6克,將上述材料用30毫升白酒浸泡4小時,然後加水適量,放入鍋中煎煮。煮是用壹個喇叭形的紙管蓋住鍋,另壹端對準鼻孔吸入藥氣,每次10分鐘,每天兩次。
5.蘿蔔緩解頭痛
用壹個紅皮白心的蘿蔔,切成手指大小,用竹簽在蘿蔔上端刺壹個小洞,洞內放少量冰片。但是,右邊頭和臉疼的時候就塞到右邊鼻孔裏,左邊疼就塞到左邊鼻孔裏。吸入3分鐘能快速緩解三叉神經痛。
6、艾灸緩解
穴位:合谷、內庭、太沖。
操作方法:將點燃的艾條放在穴位上3厘米左右的高度,艾條壹起上下移動,像小鳥啄壹樣。壹般每個穴位灸5-10分鐘。這種方法有很強的熱感,要註意防止皮膚灼傷。
7.飲食療法
丹參川芎燉肉
材料:瘦肉150g,丹參、川芎15g。
用法:將食材壹起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燉,配調料服用,每日1次,可連續服用10-15天。功效:可用於治療血瘀所致的三叉神經痛。
8.僵蠶粉
材料:全蠍150克、白附子100克、僵蠶、川芎等。白芷各200克。
用法: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並攪拌均勻,每次服用2g,每日兩次,用溫水送服。
功效:通絡止痛,消腫排膿,治療三叉神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