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熟悉的「口水養生法」是什麽?宋代詩人陸遊曾分享過他的養生之道。他年輕時衰老得早,牙齒脫落,頭發變白。於是,他開始做壹些健身氣功,包括“敲牙漱口”。結果他的牙齒不掉了,頭發也變黑了。古人傳下來的養生法真的有那麽神奇嗎?
中醫李四介紹,唾液由三對唾液腺(耳下腺、頜下腺、舌下腺)和頰腺分泌,每日唾液分泌量約為1,000 ~ 1,500毫升。
新竹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薛指出,唾液的功能很多。唾液中含有能幫助消化的酶,如唾液澱粉酶、唾液脂肪酶等,並含有大量水分,使口腔內附著在牙齒表面的殘渣和細菌得以清除。唾液中還含有抗菌成分和溶菌酶,其中“免疫球蛋白”最為重要,對口腔黏膜和牙齒健康有防禦作用。唾液分泌的大量酶和天然免疫因子有助於口腔健康,保護口腔黏膜細胞,促進牙齦和牙齒的健康。
唾液中含有許多抗菌酶,有助於消化和抗衰老。
李思怡說,古代養生中有壹個很重要的口腔運動,就是“叩牙漱口津液”,即通過叩牙的口腔運動,分泌口腔中的唾液,然後鼓漱口後,將唾液和玉液(即唾液)慢慢咽下。
“不要小看妳嘴裏的口水!李思怡強調,唾液除了含有豐富的唾液澱粉酶外,還富含多種抗菌酶,幫助機體消除外來細菌,並含有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能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增強抵抗力,避免自由基,具有抗衰老作用。
如果能多做壹些口腔運動來幫助自己的唾液分泌,可以經常把唾液灌到嘴裏咽下去,可以滋潤身體,防止蛀牙,改善身體內外幹燥的問題!
唾液分泌不足,口幹,口臭。
薛指出,人體正常的唾液分泌量為每天500 ~ 1,500毫升,相當於1分鐘1毫升。當唾液分泌不足時,大多數患者會感到口幹舌燥,也可能會感到唾液變稠。其他癥狀包括口腔刺痛、燒灼感、吞咽困難、口臭、味覺異常和嗅覺差。
李四說,唾液是保護口腔和牙齒的第壹道防線,對食物消化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人們常患唾液腺或頭頸部腫瘤等疾病,由於放療使唾液腺受到破壞,使唾液分泌減少,口腔幹燥,從而引起蛀牙的加重。
唾液不足的四個原因
生理:睡覺時張著嘴呼吸,情緒焦慮。
藥物:引起口幹最常見的原因,有500多種藥物可以引起口幹癥狀。服用藥物越多,口幹的概率越高。常用藥物如抗副交感神經藥、交感神經藥、利尿劑等。
幹燥綜合征:幹燥綜合征,俗稱幹燥綜合征,是壹種免疫系統攻擊自身機體的疾病。當免疫系統攻擊產生潤滑作用的腺體,如唾液腺和淚腺時,會導致口腔和眼睛幹燥。
其他,如唾液腺放療、大出血、上吐下瀉、發熱、酒精成癮等。,可能會造成唾液不足。
除了多喝水,還可以嘗試人工唾液、口服凝膠、副交感神經藥如毛果蕓香堿、無糖薄荷、煙酰胺等。
脾虛腎虛,唾液分泌過多。
《內經》根據李斯的器械提到:“五臟為液,心為汗,肺為淚,肝為淚,脾為涎,腎為涎”。唾液分泌異常主要是脾虛腎虛引起的。小孩子脾弱就容易流口水,老人腎弱就容易流口水。我們首先要找出流口水過多的原因,是在正常範圍內(比如孩子出牙時容易流口水)還是體內某些臟氣虛弱所致,區分證型後再進行進補治療。
薛從西醫的角度指出,唾液過多的原因有兩個,壹是唾液分泌過多,二是唾液分泌的速度超過了患者能夠吞咽的速度。
唾液分泌過多或不足必須根據病因進行治療才能改善。
唾液影響活力。
古代養生專家將口腔中的津液稱為“華池之水”、“甘露之甘露”。中醫稱唾液為津液,說“津液為氣血之化,口得此精,脾胃得此盛,水谷得此化。”李思怡說,在現代醫學中,唾液是幫助消化的第壹步。奧地利壹位名醫弗朗茨·邁爾博士有句名言:“營養=食物×消化”。食物在口中的時候,已經是啟動消化系統的第壹步,可見人體對營養的吸收也與唾液密切相關。
再者,漢字中的“活”字是“舌”,旁邊有“居”,可見唾液對生命力的重要性。唐代醫生孫思邈在《千女方》中指出:“故朝廷取玉泉,削齒,使人壯彩,除三蟲,堅齒。玉泉人,口吐白沫,早上沒起床,早早漱了口咽下去,切了27次牙,是有名的煉精。」
唾液分為口水和口水。唾液生於舌下,為腎陰所生;唾液生於口腔,由脾胃轉化。脾胃是後天的基礎,腎是先天的基礎。腎主骨,牙為骨。牙齒和骨骼來源相同,都是由腎中的精氣滋養的。牙齒的生長和脫落與腎中精氣的盛衰密切相關。因此,經常敲門不僅可以補腎健齒,防止牙齒松動和牙齦萎縮,還可以強健骨骼,防止骨質疏松等衰老現象,可以說是功效多多。
敲擊牙齒舒緩津液的妙方
“吞口養津液”正所謂“以真水補真陰,求同氣,不可免”。但吞服口服液,既能滋養腎真陰,又能降伏心火,使幹坤交泰,水火吉吉。唾液養生法特別適合長期睡不好覺,容易口幹、牙齒脆弱的患者。
李思怡提出了“咀嚼牙齒,漱口津液”的方法來強健牙齒。這種專屬的牙齒運動可以幫助強化牙齦和牙齒,幫助妳每天起床後還在床上的時候“按摩”牙齒。
做法如下:
早上醒來後呼吸五次,腹部會有濁氣。
閉上眼睛敲牙齒16次或者36次。
舌頭接觸上顎,鼓起臉頰使其充滿津液,分三次慢慢咽下。
重復上述動作3次。
唾液的五大功能
唾液分泌有助於沖洗口腔黏膜,保持口腔清潔。
唾液中的碳酸鹽、磷酸、尿素和酸堿蛋白可用來中和食物的酸性,維持口腔內pH 6 ~ 7的中性環境。
唾液可以通過脫礦和再礦化來保護牙齒。
唾液由免疫球蛋白分泌,特別是IgA,能中和病毒和細菌抗原,使其失活。其他如乳鐵蛋白、溶菌酶、過氧化物酶和粘蛋白(粘蛋白)。
398